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历史军事 > 朕的北宋欢乐多 > 第227章 余波未平又一波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顾千帆带来的新发现,确实出乎赵小川的意料。那并非是关于辽国或西夏的进一步阴谋,而是一份被阿卜杜勒以特殊药水隐藏、夹杂在货品清单中的密信残篇。经过肃政司技术人员的精心处理,部分字迹得以显现,内容却令人费解:

“……‘海东青’已确认离巢,路线……沿海……目标疑似‘蓬莱’……需接应……‘算盘’指示,此物关乎国运,绩效优先级最高,不惜代价……”

信中的“海东青”、“蓬莱”、“算盘”显然都是代号,但具体指代什么,却无从得知。信件的发出者和接收者标识也已损毁,无法判断是“无影宗”内部通信,还是萧兀纳的另一条独立情报线。

“‘海东青’离巢?目标是‘蓬莱’?”赵小川拧紧眉头,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御桉,“‘蓬莱’通常指海外仙山,但也可能代指某个具体地点,或者……某种东西?‘算盘’……这代号倒是直白,看来是个负责策划或算账的。顾卿,你怎么看?”

顾千帆沉吟道:“陛下,从‘关乎国运’、‘绩效优先级最高’来看,此事非同小可。‘海东青’可能是某个重要人物或物品的代号,其动向被严密关注。‘蓬莱’若指地点,最可能的是登州外海的那些岛屿,自古便有蓬莱仙岛的传说。我朝在登州设有水军和市舶司,莫非他们的目标是干扰我朝海运,或者……窃取水军情报?”

“也有可能,‘蓬莱’并非地名。”孟云卿清冷的声音响起,她不知何时也走了过来,看着那密信残篇,“或许是指代某种他们极度渴望得到的事物,因其缥缈难寻,故以‘蓬莱’称之。比如……某种失传的技术,或者稀有的资源。”

赵小川点了点头,皇后的思路总是更开阔一些。“无论是人是物,是目标是地点,既然被辽国如此重视,甚至在被我们重创之后,这条线依然保持独立和高度机密,其重要性恐怕还在破坏宋夏和谈之上。我们不能掉以轻心。”

他迅速做出部署:“顾卿,两件事。第一,加强对登州及沿海各市舶司、水军驻地的监控与戒备,留意任何可疑人物,尤其是与辽国、高丽、乃至倭国有关的。第二,在肃政司内部成立一个专项小组,代号‘捕风’,专门负责追查‘海东青’、‘蓬莱’、‘算盘’这条线索,一有进展,直接向朕汇报。绩效目标:摸清其真实意图,阻止其得逞。”

“臣遵旨!”顾千帆领命,立刻意识到这又将是一场艰巨的、隐藏在迷雾下的绩效竞赛。

---

西夏使团的正使野利仁荣抵达汴京,标志着宋夏关系进入了新阶段。与野利遇乞的焦躁强硬不同,野利仁荣显得沉稳而务实。谈判进行得相对顺利,双方很快就新贸易协议的主要框架达成一致:西夏青盐和铁矿砂以议定的价格,大量出口至宋,结算货币主要为大宋新交子;宋国则开放茶叶、丝绸、瓷器、粮食等商品的出口,并承诺在一定期限内,维持收购价格的相对稳定。

细节的磋商则由下面官员去进行。野利仁荣更关注的,是借此机会,深入了解宋国新政的精髓,尤其是那种被称为“绩效管理”的治国理念。赵小川倒也大方,让苏轼、沈括等人与他进行了几次非正式的交流,介绍绩效考成、数据统计、目标管理等在吏治、财政、工程等方面的应用。

野利仁荣听得极为认真,不时提问,眼中时常闪过惊叹与思索的光芒。他意识到,宋国的强大,不仅仅在于财富和军力,更在于这套高效、务实的运作体系。这远比几件犀利武器或一时的战术胜利,更值得警惕和学习。

这一日,野利仁荣受邀参观汴京的皇家印书馆,亲眼目睹新交子的印制过程。那严密的流程、精妙的防伪技术、以及工匠们一丝不苟的态度,都让他深感震撼。陪同参观的苏轼颇为自豪地介绍着各个环节的“绩效标准”和“质量控制点”。

参观结束后,野利仁荣在印书馆外的茶舍小憩,恰好遇到了也被赵小川打发来“体验生活”、了解新交子民间接受度的憨王赵言。

赵言正对着一碗新上市的、加了糖霜的冰镇奶酪大快朵颐,见到野利仁荣,想起这是“西夏来的大官”,便含湖不清地招呼:“喂,那个西夏的,快来尝尝!这可是我们汴京最新流行的吃食,绩效……呃,味道好极了!”

野利仁荣看着这位闻名已久的“憨王”,见他举止率真甚至有些冒失,与宋国朝廷那些精明干练的官员截然不同,不由觉得有些有趣,便坐下道:“多谢王爷,外臣却之不恭。”也点了一碗。

两人便在这市井茶舍里,一边吃着冰奶酪,一边有一搭没一搭地聊了起来。赵言心思单纯,想到什么说什么,从冰奶酪的做法一路扯到皇兄最近逼他看的“绩效报表”多么头疼。

“……皇兄非要我看那些数字,什么盐引发放量、交子流通率、边境贸易额……看得我头都大了!还不如让我去研究怎么把羊肉烤得更好吃呢!”赵言抱怨道。

野利仁荣心中一动,状似随意地问道:“陛下励精图治,推行新政,想必朝中诸位大人都十分忙碌吧?”

“可不是嘛!”赵言勐地点头,像是找到了知音,“苏学士整天忙着写文章、设计交子,沈括大人算盘打得噼啪响,顾指挥使更是神出鬼没,连皇兄自己也总是忙到深夜……哦,对了,前几天好像还听说沿海那边有什么要紧事,皇兄还特意吩咐顾指挥使去查什么……什么‘鸟’来着?”他挠了挠头,努力回忆。

野利仁荣的心跳陡然加速,面上却不动声色:“鸟?莫非是宫中养了什么珍禽?”

“不是宫里的。”赵言肯定地摇摇头,“好像是什么……‘海东青’?对!就是这个名字!听着挺威风,不知道好不好吃……”他的思维很快又跳到了吃上面。

野利仁荣却再也无法平静。“海东青”!这不经意间从憨王口中听到的词,竟然与阿卜杜勒密信中的代号吻合!他强压下心中的惊涛骇浪,又与赵言闲聊了几句,便借口有事,匆匆告辞。

回到驿馆,野利仁荣立刻将自己关在房内,心绪难平。宋国皇帝显然在追查一件连辽国都极为重视的、代号“海东青”的事情,而且此事似乎与沿海有关。这无疑是一条极其重要的情报。是立刻禀报国内?还是……他陷入了沉思。如今西夏已决定依附宋国,谋求发展,再将这等敏感情报传回,万一泄露,势必严重损害刚刚建立的宋夏互信。但若隐瞒不报,似乎也有负国恩。

最终,野利仁荣做出了一个决定。他铺开纸笔,并非撰写密报,而是写了一封言辞恳切的私人信函,通过官方渠道,直接呈送给赵小川。在信中,他并未提及“海东青”三字,而是委婉地表示,在与憨王殿下闲谈时,偶然听闻陛下似乎在关注沿海某重要事务,他想起西夏境内曾有一些关于东海岛屿的古老传说,或与海上航路、奇异物产相关,若陛下有需,他愿尽力提供所知信息,以期能为两国友好关系略尽绵薄之力。

这封信,既示了好,表明了西夏(至少是他野利仁荣一派)无意窥探宋国机密、愿意合作的姿态,又极其隐晦地提醒了赵小川——关于“海东青”的消息,可能存在泄露的风险,源头竟是他那个口无遮拦的弟弟。

---

赵小川收到野利仁荣的信,看完之后,是又好气又好笑。气的是赵言这憨货,真是啥都往外秃噜,幸亏这次碰到的是已经决定合作的野利仁荣,若是被别有用心之人听去,后果不堪设想。笑的是野利仁荣此人,确实是个聪明人,懂得审时度势,这番表态,既卖了人情,又撇清了嫌疑,还顺带提醒了自己。

“这个野利仁荣,是个人才。”赵小川将信递给孟云卿,“懂得绩效投资,知道现在抱紧我们大宋的大腿,比给辽国递送情报更有价值。看来西夏改革派里,也不全是庸才。”

孟云卿看完信,清冷的眸子看向赵小川:“陛下打算如何处置赵言?”

赵小川叹了口气:“还能怎么处置?罚他三个月俸禄,禁足王府一个月,好好给朕抄写《保密条例》和《绩效管理精要》一百遍!让他长长记性!”他揉了揉眉心,“至于野利仁荣示好的这份情,朕领了。可以让沈括在接下来的谈判中,在茶叶出口配额上,稍微给他们放宽一点,作为绩效奖励。”

他走到窗前,目光似乎要穿越重重宫阙,望向东南沿海:“‘海东青’……连西夏人都隐约知晓此名,看来此事牵扯甚广,绝非寻常。顾千帆那边的‘捕风’计划,必须加快进度了。”

---

数日后,宋夏新贸易协议《宋夏澶渊新约》在汴京正式签署。协议规定,西夏称臣,宋册封李谅祚为夏国主,双方开放边境榷场,盐铁茶马等大宗贸易按新规执行,宋国承诺不主动对西夏用兵。这标志着持续数月的宋夏经济战争与外交博弈,以宋国全面掌控经济主导权告终,西北边境迎来了一段难得的和平发展期。

协议签署当晚,赵小川在宫中设宴款待野利仁荣一行。宴席气氛融洽,宾主尽欢。席间,赵小川似乎不经意地提起:“听闻贵国境内,尤其是西平府(灵州)一带,有一种特殊的植株,果实辛辣异常,当地人称其为‘番椒’?”

野利仁荣一愣,没想到宋帝会问起这个,忙答道:“回陛下,确有此物。其果红艳,味极辛烈,多生于山野,民间偶有采摘,用于驱寒或调味,然因其过于辛辣,用量极少,并非主流作物。陛下何以问起此物?”

赵小川笑了笑,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精光:“朕对天下奇物颇有兴趣。此物既生于贵国,或与贵国水土有缘。朕观其性烈,或许另有用处。若他日有机会,可否请贵使送一些种子或植株来汴京,让朕的将作监研究一番?或许,能开发出意想不到的绩效价值。”

野利仁荣虽然不明所以,但这点小事自然满口答应:“陛下有命,外臣回国后即刻办理。”

没有人知道,赵小川此刻心中想的,是第三卷大纲中提及的,那在未来战场上可能大放异彩的“辣椒粉罐”和“妖辣战术”。他这看似随口的询问,实则是为未来的军事技术革新,埋下了一颗小小的种子。绩效管理的眼光,不仅要着眼于当下的危机,更要布局于未来的优势。

宴席散去,汴京重归宁静。但赵小川知道,表面的平静下,“海东青”的谜团如同暗流涌动,而与大辽的全面博弈,也才刚刚拉开序幕。新的绩效指标已经设定,接下来的每一步,都至关重要。他看了一眼身旁沉静如水的孟云卿,心中安定了几分。无论前路如何,至少,他不是一个人在战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