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原本还因为赌李靖是否大获全胜的好心情,瞬间荡然无存!房玄龄更是一脸哀伤的说道:“陛下!臣还是赌大获全胜!”

李世民这次没有反驳,因为他明白房玄龄的意思,毕竟这可是杜如晦最大的心愿。于是双手微颤的打开了驰报看了起来。

看到驰报的内容,果然如预料之中,不仅胜利了,而且是大胜,甚至活捉了颉利。但李世民却丝毫高兴不起来,眼角的泪水悄然滑落。

他将驰报收好,放在桌上,语气哽咽地说:“我们都赢了,右仆射杜如晦也赢了!如果右仆射还活着,他也会赌大获全胜!”

房玄龄闻言,同样忍不住泪流满面,失声痛哭。

公元630年,贞观四年的三月十九日,杜如晦病逝,年四十六岁!

一个月后,李靖亲自押送颉利,进入皇宫之中。

看着被关押在囚笼里的颉利,李世民意气风发地说道:“颉利,我们又见面了!上一次见面,还是在武德九年,你亲自来到渭河边。

今日,你再次亲临长安。

你的父亲和哥哥都是伟大的可汗,十八部族也是强大的民族。念及我们在渭河便桥结盟后,你并未有大举侵扰,朕决定,免你的死罪!”随即直接吩咐看押颉利的将士,“把囚笼打开!”

颉利闻言,目光复杂地看了一眼李世民,走出囚笼,拱手行礼:“谢陛下不杀之恩!”说完,他就再也忍不住,痛哭起来。

李世民见状,冷声道:“大可汗就要有大可汗的样子。”随即吩咐,“来人!带他去太仆馆,不得怠慢他的饮食,去吧!”

听到李世民的命令,走上来两名小太监,直接带着颉利离开。

世民此刻只觉得前所未有的痛快,若非场合不宜,他真想放声大笑。

三天之后,唐朝平定突厥的消息传开,西北周边的二十多国纷纷前来朝贺。“拜见大唐皇帝陛下!”

高昌国主麴伯雅之子麴文泰率先站出,奉承道:“大唐一统四海,威震古今。我们高昌,以及于阗、疏勒、康国等二十九国商定,愿为大唐皇帝陛下上尊号—名曰:天可汗!

希望天地四方,皆受天可汗庇护!”

李世民闻言,内心汹涌澎湃,忍不住站了起来,意气风发地高声说道:“朕管理的是大唐,你们各自的国家,就不必朕来操心了。我们各司其职,各自管理好自己即可!

高昌、西北诸国的国王,以及各位使节,今日我们欢聚一堂,共庆四海太平!

你们赠予朕‘天可汗’的尊号,这也是前所未有的荣誉!”

听到李世民的话,西北周边的二十国众人连忙行礼,齐声高呼:“天可汗万岁!万岁!万岁!”

李世民站在高台上,身上散发出睥睨天下的气势,大声说道:“中原有句古话:‘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天,就是民。

朕,作为天可汗,誓与你们共保四海太平,万民安康!”

听到李世民的宣言,不仅是二十国众人高呼万岁,朝堂上的文武百官也齐声高呼:“陛下万岁!”整个太极殿瞬间热闹起来。

在这些外来朝贺的人群中,有一群人特别吸引大唐将领和文武百官的注意。并非他们外貌出众,而是他们的来历让大唐官员们眼热不已。没错,正是李恪提及的倭国,此次也派来了使节。

为此,李世民特意派遣鸿胪卿亲自接待,意图摸清倭国的详细实力,为将来的征伐做准备。

如今,心腹大患颉利已被解决,李世民开始安心思量治国之策。在戴胄的建议下,他颁布了新的农税政策,以促进农业发展。

正当众人关注如何发展国力时,御史大夫萧瑀突然上书,状告李靖在征讨颉利时未得皇帝手敕便擅自出兵,应受军法处置。

李世民闻言,哈哈一笑,看向李靖道:“李大将军,你怎么又给自己找麻烦了!”

李靖毫不在意:“陛下,御史们爱怎么说怎么说吧!”

李世民却摇头道:“哎,你可不能这么说朝廷御史。”说着,他自己也笑了起来,“这朝廷之中,御史最严格,朕都不好对付,你更要小心。”

李靖有些气愤:“他们说我擅自在碛口调动兵马。陛下知道,碛口到长安千里之遥,若等陛下手敕,早就贻误军机,让颉利逃掉了。”

李世民大笑,对李靖的战局把控能力毫不怀疑,好奇地问道:“朕听说,你有防冻伤的药,所以才能长途奔袭?你的军士们,手都能握紧枪杆,没错吧?”

李靖点头:“是,我原来带的荆州兵最多,这次打草原十八部,带的是关陇的兵。他们自己就有药,我的药还是他们给的呢!”

李世民这才恍然大悟。

李靖继续道:“不过,我还是冻伤了。

所以,现在坐在这里,我脚痒得不行。”说着,他自己也笑了起来。

李世民更是笑得前仰后合,指着李靖大笑。

笑过之后,李世民再次开口:“若颉利逃掉再集结兵力,那局势就完全不同了。你能当机立断,非常好。不过,军法毕竟是军法,你打算如何应对?”

李靖也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御史的弹劾,其实没有道理!”

李世民说道:“隋朝将领史万岁曾击破达头可汗,立下大功。然而,隋文帝非但没有赏赐他,反而将他斩首。但朕不是杨坚,朕只记你的功。你为大唐立下了大功!”

李靖说道:“陛下,如果御史按照军法来弹劾我,治我的罪,我认,我就将功折罪,算是白打了!”

对于李靖语气中的不满,李世民哈哈一笑,“放心,不会白打,也不可能白打!”

有了李世民的承诺后,李靖也就不再多说,在李世民的示意下,率先告辞离开。

待李靖离去之后,李世民的目光看向房玄龄和魏征,开口询问,“弹劾李靖的事,你们怎么看?”

面对李世民的询问,魏征想了想,反问道:“陛下怎么看?”

李世民叹了口气,说道:“如果处理李靖将军,当然可以给天下一个震慑。但刚刚取得胜利,又举行了盛大的庆祝活动,马上就法办统帅,实在不好看呐!

但是,如果放任的话,也不是长久之计,朕,担心的不是李将军,朕担心的是,纵容了其他人!”

魏征言道:“臣以为,这并非李靖将军个人的问题。此事虽发生在李靖将军身上,但反映出的却是整个军队的问题。

即便不是李将军,换作他人,也同样可能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