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尽管杜楷与“绣衣”竭力阻截,张雁通过宁州南部部落构建的隐秘补给线,如同藤蔓般在崇山峻岭间顽强地延伸、扎根,并最终成功地运转起来。逻些王宫因此获得了虽然不算丰沛,但却相对稳定的盐、茶及少量铁器供应,极大地缓解了因经济封锁带来的燃眉之急,暂时稳住了吐蕃内部濒临失控的局势。

来自宁州南部的物资,数量虽远不及往日正常贸易,但其象征意义和实际作用却非同小可。赞誉论赞弄囊紧绷的神经终于得以稍稍放松,王庭内对张雁的质疑声也随着物资的到来而暂时平息。张雁的威望经历了一番波折后,反而因此事的成功而有所回升。他利用这条生命线,不仅维持着吐蕃最基本的物资需求,更借此加强了对宁州南部那些合作部落的影响和控制,将这些部落更深地绑上了吐蕃的战车。

吐蕃这台战争机器,虽然转速因资源限制而放缓,但至少避免了因“缺血”而彻底停摆的命运。论赞弄囊和张雁都清楚,这条线路是他们与强秦长期对抗的关键依托,不容有失。

宁州南部走私网络难以根除的详细情报,被源源不断地送至洛阳紫宸殿。杜楷在奏报中无奈地承认,尽管已加大巡查和打击力度,但宁州南部及西部地形过于复杂,部落关系盘根错节,秦军主力难以长期深入驻扎进行拉网式清剿,小股部队则易遭伏击,彻底杜绝走私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苻坚仔细审阅着这些报告,脸上并未露出太多意外或恼怒的神色。作为穿越者,他比这个时代的任何人都更清楚云贵高原地区的地理复杂性和民族问题的棘手程度。强如后来的元明清三朝,对此地的控制也多是羁縻与土司制度相结合,从未能实现如中原般的直接统治。

“果然如此。”苻坚放下奏报,对侍立一旁的郭质和太子苻宏淡然道,“宁州南境,山高林密,部族杂处,欲行完全封锁,事倍功半,徒耗兵力。”

“父皇,难道就任由张雁借此线路资敌吗?”苻宏心有不甘。

“自然不是放任。”苻坚摇了摇头,眼中闪烁着理智的光芒,“既然无法完全堵死,那便换一种思路。朕要的,并非意气用事的全面禁绝,而是有效的‘管理’与‘利用’。”

“默许杜楷,对宁州南部某些‘可控’的走私活动,可暂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绣衣’必须牢牢监控其流向、规模及主要参与部落。朕要知道,每一粒流入吐蕃的盐,大概来自何处,经过谁手。”

“可在宁州北部,靠近我军有效控制区的地点,选择一两处,设立官方控制的‘榷场’,边境互市市场。允许南部部落前来交易,但交易物品、数量、价格,皆由我方制定。以此手段,将部分走私贸易纳入官方渠道,既可一定程度上满足南部部落需求,减少其彻底倒向吐蕃的动力,亦可通过控制交易物来间接影响吐蕃。”

“对南部部落,绝不可一概而论。对那些首鼠两端、仅是图利的部落,可加以笼络,通过榷场贸易和外交手段进行争取;但对那些死心塌地依附吐蕃、且对边境安全构成实质威胁的部落,则需找准时机,联合爨昆及周边亲秦部落,施以精准而猛烈的军事打击,务必予以歼灭或重创,以儆效尤!”

“利用榷场和官方往来,加大中原商品,如更精美的丝绸、瓷器、书籍、农具的输入,提升南部部落对中原经济的依赖度。同时,选派通晓当地语言的官吏或僧侣,传播中原文化,推行教化,潜移默化地增强其文化认同。”

苻坚的策略,核心在于承认现实困难,放弃不切实际的“完全净化”,转而追求“有效管理”和“长远影响”。他将与吐蕃在宁州南线的博弈,从单纯的军事围堵,提升到了军事、经济、文化、情报等多维度、更深层次的较量。

“告诉杜楷和张蚝,”苻坚最后强调,“南线之争,急不得。要像下棋一样,有耐心,有节奏。我们的目标,不是立刻掐断这条线,而是通过控制、分化、渗透,逐渐削弱其对我方的不利影响,并最终将这片土地及其民众,真正纳入帝国的秩序之中。至于吐蕃……就让他们暂时依赖这条脆弱的血管吧。待其更加依赖之时,或许,也是其弱点更为暴露之时。”

旨意迅速传出。帝国的南线策略随之调整。杜楷开始着手规划榷场,并调整了对南部部落的打压与拉拢力度;“绣衣”的监控网络更加有的放矢;张蚝的蜀地驻军也做好了随时进行“外科手术式”打击的准备。

随着苻新策略的实施,宁州南部的局势进入了一种微妙的、动态的均衡。张雁的补给线依然存在,但受到了更多的监控和制约,其规模和稳定性大打折扣。南部部落则在吐蕃的威逼利诱与秦廷的拉拢分化之间艰难摇摆,生存策略变得更加复杂。

逻些王宫内,张雁虽然庆幸补给线得以维持,但也清晰地感受到了来自秦廷更加精细和长远的压力。他知道,苻坚此举,如同布下了一张更大的网,正在从更深的层次上与吐蕃争夺着宁州南部的控制权。

苻坚的意志,并未因一时的困难而退缩,反而以更加灵活和坚韧的方式,渗透到边疆的每一个角落。这场围绕西南腹地控制权的暗战,在双方战略调整后,进入了一个更加复杂、也更加考验智慧和耐心的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