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丸都城的硝烟尚未完全散尽,焦糊与血腥的气味混杂在凛冽的空气中。秦军士兵正在清理街道上的尸骸和瓦砾,一队队垂头丧气的高句丽降卒被押送出城,暂时看管。尽管苻晖严令不得扰民,但征服者的肃杀之气与亡国者的悲戚绝望,依然弥漫在这座刚刚经历浩劫的王都之中。

八百里加急送来的捷报,在洛阳皇城引发了巨大的震动与欢庆。然而,深宫之中的苻坚,在初闻大胜的喜悦之后,很快便陷入了深沉的思考。他站在那幅囊括了最新疆域的巨幅舆图前,目光久久停留在辽东那片广袤的土地上。

“陛下,丸都既克,高谈德伏诛,高句丽已名存实亡。当设郡县,派流官,直接管辖,将其彻底纳入帝国版图!”有激进的朝臣如此建议。

“不然,”苻坚缓缓摇头,他深知治理一个拥有数百年历史、民风彪悍、地形复杂的异族政权之难,“高句丽故地,非凉州、蜀中可比。其民未必心服,其地山高林密,若强行改土归流,必生变乱,需驻重兵弹压,耗费无算,反成帝国包袱。况北魏在西,百济、新罗在南,皆虎视眈眈。”

他想起了穿越前历史长河中,那些试图彻底吞并却最终消化不良的教训。“攻心为上,攻城为下。灭其国,不如使其为我藩篱。”他心中已有定计。

很快,一道盖有皇帝玺印的密旨,由精锐禁军护送,穿越刚刚恢复畅通的驿道,疾驰送往丸都。旨意中,苻坚首先高度褒奖了苻晖、雷恶地及全体东征将士的功绩,允诺不日将有厚赏。随后,笔锋一转,提出了对高句丽故地的处置方略:

“高句丽王高谈德,逆天悖命,自取灭亡,然其国百姓何辜?朕奉天承运,怀柔远人,不忍见其宗庙倾覆,血食断绝。着征东大将军晖,于高句丽宗室中,择一贤良恭顺者,立为新王,继其祀统。新王须上表称臣,去王号,受大秦册封,岁岁朝贡,遣质子入洛。其国内军政,需受幽州都督府节制,秦军于丸都、辽东城等要地驻军监护。其地与百济、新罗之纠纷,皆由天朝裁定。”

这是一套典型的“以夷制夷”、羁縻统治的策略。保留高句丽的国号与宗室,使其成为大秦的藩属国,既能安抚当地民心,减少统治成本,又能以此作为帝国东北的战略缓冲区和未来经略朝鲜半岛的前进基地。

二、 晖寻傀儡,高氏延祀

接到父皇密旨,苻晖仔细揣摩,深以为然。他立刻下令,在已被控制的高句丽宗室、旧臣中,寻找合适的人选。条件很明确:一是血缘上要说得过去,是高谈德的近支;二是性格要相对懦弱或识时务,易于控制;三是在原高句丽贵族中要有一定的认可度,但不能有太强的个人能力和威望。

很快,目标锁定在高谈德之弟,早逝的原“大兄”高穆的儿子——高云。此子年方十六,性格内向温和,自幼喜好汉家典籍,多于武事,在高谈德在位时并不受重视,属于边缘宗室。在秦军破城后的混乱中,他被家臣藏匿,得以幸存。

苻晖亲自召见了惊魂未定的少年高云。看着眼前这位虽年轻却杀伐决断、威势逼人的大秦皇子,高云跪伏在地,浑身颤抖。

“高云,”苻晖的声音不带太多感情,“高谈德无道,触怒天威,以致身死国削。然我大秦皇帝陛下仁德,念你高句丽百姓及宗祀,特旨许你继承王位,延续香火。你,可愿意?”

高云哪里敢说不愿意,这简直是绝处逢生。他连忙叩首,声音带着哭腔:“罪臣之后,蒙天朝皇帝陛下不杀之恩,复赐宗庙,恩同再造!云……云愿率举国臣民,永世臣服大秦,谨守臣节,不敢有二心!”

数日后,在丸都王宫残存的最大殿宇前,举行了一场简单却庄重的册封仪式。秦军甲士持戟肃立,旌旗招展。高句丽幸存下来的贵族和官员们,穿着仓促找出的旧日官服,神情复杂地跪在下方。

苻晖身着朝服,代表大秦皇帝,宣读册封诏书。诏书中正式册封高云为“高丽郡王”,赐印绶、冠服。规定其每年需向大秦进贡战马五百匹、人参千斤、珍珠百斛等物,并即刻遣送其幼弟入洛阳为质。同时宣布,秦军大将刘瑞将率军一万,留驻高句丽故地,设立“护东夷校尉府”,监护高丽郡国军政。

高云跪受诏书印绶,向着西方洛阳方向行三跪九叩大礼,然后登上那曾经属于高谈德、如今却显得无比冰冷的王座。他看着台下那些熟悉又陌生的面孔,以及周围那些更加陌生的、杀气腾腾的秦军卫士,心中没有多少成为“王”的喜悦,只有沉甸甸的恐惧与身为傀儡的悲哀。

册封仪式结束后,苻晖开始着手善后。他留下部分兵力协助刘瑞稳定局势,整编愿意归附的高句丽军队,同时将大批不愿投降或被视为隐患的贵族、将领及其家眷,作为俘虏押送回中原。高句丽的国库积蓄、典籍图册、能工巧匠,也被有计划地运往洛阳。这是一种文化和技术上的掠夺,旨在削弱其复国的潜力。

消息传开,百济、新罗的使臣更加谦卑,带来的贡品也更加丰厚。他们看到的是一个被驯服了的、实力大损的“高丽郡国”,对大秦的敬畏达到了顶点。

然而,在阴山之下,北魏王庭。拓跋珪接到丸都陷落、高谈德战死、苻坚另立新王的消息后,沉默了许久。他既庆幸自己没有过早全力介入,避免了与秦军的直接冲突,又对苻坚如此迅速而有效地处理了高句丽问题感到深深的忌惮。

“扶植傀儡,羁縻统治……苻坚,你好手段。”拓跋珪目光幽深,“如此一来,秦国的东北边患暂除,更能以此为基础,威慑百济、新罗。其国力,恐怕又要增强了……”他感到,来自南方的压力,非但没有因为高句丽的灭亡而减轻,反而变得更加具体和迫人。

辽东的雪依旧在下,覆盖了战场的痕迹,也暂时掩盖了暗流涌动的矛盾。一个新的、受控于大秦的“高丽郡国”诞生了,但这片土地上的故事,还远未结束。苻晖在完成初步安排后,开始筹划凯旋事宜,帝国的东方,暂时迎来了一段脆弱的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