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松州大败的消息,如同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风雪,席卷了整个洛阳朝堂,带来刺骨的寒意与难以言喻的恐慌。紫宸殿内,尽管苻坚以雷霆手段暂时压制了对张蚝的处置,并明确表达了应对危机的决心,但那股沉重的压抑感并未散去。帝国的西南门户被狠狠撕开一道血口,强敌兵临城下,虎视眈眈,而北疆的饿狼亦在暗中窥伺。

短暂的死寂之后,朝堂之上如同炸开了锅。惊惧、愤怒、指责、推诿,各种情绪交织碰撞。

“陛下!张蚝丧师辱国,罪无可赦!当立即槛送京师,明正典刑,以安军心,以谢天下!” 一位御史大夫情绪激动,率先出列,言辞激烈。

“臣附议!不仅如此,还应追究其幕府参军、将领等督导不力之罪!”

“西线糜烂至此,镇西大将军杨定亦有责任!为何不提前预警?为何不派兵策应?”

“当务之急,是立刻从中原、荆襄调派重兵,驰援松州!绝不能让吐蕃踏入蜀地一步!”

“不可!中原兵力岂能轻动?”

“难道就眼睁睁看着松州陷落,蜀地生灵涂炭吗?”

争论之声不绝于耳,却多是停留在追究责任和紧急调兵的表层,缺乏统筹全局的方略。太子苻宏看着争论不休的群臣,眉头紧锁,面露忧色,不由地将目光投向始终沉默的尚书郭质。

郭质感受到太子的目光,又见苻坚虽面色沉静,但眼神深处已有不耐,终于持笏出班,朗声道:“诸位同僚,暂且息争!”

他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沉淀下来的力量,让喧嚣的殿内稍稍安静。郭质向苻坚躬身一礼,然后转向群臣:“追究罪责,乃战后之事。应急调兵,亦需通盘考量。如今之势,危如累卵,更需冷静,谋定而后动。老臣以为,陛下已有圣断,我等当细思如何辅左陛下,稳定大局。”

他将皮球巧妙地踢回给苻坚,也暗示众人,皇帝心中已有丘壑。所有人的目光再次聚焦于御座之上。

苻坚缓缓站起身,他走到御阶边缘,居高临下地俯视着群臣,那目光深邃,仿佛能穿透迷雾,看清万里之外的战局。

“郭卿所言甚是。”他的声音平稳,却带着不容置疑的权威,瞬间压下了所有的嘈杂,“张蚝之罪,朕已裁定,戴罪立功,以观后效。此刻再议,徒乱人心。”

他话锋一转,语气变得铿锵:“松州之败,是挫折,却非末日!吐蕃侥幸得一胜,便以为能撼动朕之江山?痴心妄想!”

苻坚没有给群臣更多猜测的时间,开始下达一连串清晰而决断的命令,如同最高明的棋手,在棋盘上迅速落子:

“其一,西线固守,以空间换时间。”他的目光首先投向西方,“敕令张蚝,朕再给他一次机会!松州必须守住,但可采取弹性防御。若事不可为,可酌情放弃部分外围壁垒,集中兵力固守核心城防,利用巷战、火攻等手段,最大限度消耗、迟滞吐蕃军队!告诉他,朕不要他浪战,只要他像一颗钉子,牢牢钉在松州,吸引住吐蕃主力!”

“同时,敕令蜀地各州郡,紧急动员府兵、乡勇,加固城防,实行坚壁清野!所有粮草物资,能入城的入城,不能入城的,尽数焚毁,绝不留一粒米、一根草给吐蕃人!朕要让他们即便拿下松州,也如同陷入泥沼,寸步难行!”

“传旨杨定!”苻坚看向凉州方向,“凉州兵马,按兵不动,主力严防死守河西走廊,确保与西域联系畅通,同时密切监视陇西姚庄及羌族各部动向!若姚庄敢异动,或吐蕃分兵掠袭河西,许其临机决断,坚决打击!但绝不可主动寻衅,以免陷入两线作战。”

这一系列命令,核心在于“拖”和“耗”,利用蜀地的纵深和复杂地形,以及帝国的体量优势,将吐蕃的锐气消磨在坚城和焦土之中。

“其二,北疆加压,以攻代守。”苻坚的视线转向北方,眼神锐利,“敕令李威!北疆诸军,结束休整,即日起,恢复并加强之前之‘放血’战术!袭扰力度,要远超以往!目标不仅是拓跋珪的直属部落,那些摇摆不定的附属部落,更要重点‘关照’!朕要拓跋珪感受到切肤之痛,让他无力,也不敢分兵南下,策应吐蕃!”

这是围魏救赵之策,通过加大北疆的压力,迫使拓跋珪自顾不暇,无力与吐蕃形成真正的东西呼应。

“其三,稳定内部,清除隐忧。”苻坚的目光变得冰冷,“陇西姚庄,首鼠两端,其心可诛。然此刻不宜逼迫过甚。郭质,由你亲自草拟一份措辞严厉的诏书,申饬其与吐蕃暗通款曲之行,责令其即刻表明立场,派子为质,并出兵协助杨定防御边境!同时,令‘绣衣’加大活动,对其部落内部加大分化瓦解,若能使其内乱,或迫使姚庄彻底倒向朝廷,则为上策。”

这是恩威并施,既施加压力,又给予台阶,力求在不动用大军的情况下,稳定陇西局势。

“其四,后勤保障 。”苻坚看向户部、工部、兵部的官员,“即日起,进入战时状态。户部统筹所有钱粮,优先保障北疆、西线军需,开通所有通往蜀地的漕运、官道,不惜一切代价,向前线输送粮秣、药材、箭矢。工部全力督造军械,尤其是守城器械与强弓劲弩。兵部核查所有府兵名册,做好第二批援军动员之准备。”

一连串的命令,条理清晰,覆盖了军事、政治、后勤等各个方面,展现出了苻坚在巨大压力下非凡的冷静与战略眼光。他没有因为局部失利而方寸大乱,贸然投入所有预备队,而是立足于全局,利用大秦的综合优势,多管齐下,试图将危机的萌芽扼杀,甚至扭转局势。

“诸位爱卿,”苻坚最后扫视群臣,声音沉静而充满力量,“吐蕃此战,倚仗天时地利,侥幸得胜。然,国与国之争,终归比拼的是国力、是意志、是谋略!朕,拥有万里江山,亿万子民,猛将如云,谋臣如雨!区区高原之患,癣疥之疾耳!只要我等君臣一心,将士用命,挫败敌军,收复失地,指日可待!”

他没有慷慨激昂的呐喊,但那平静话语中透露出的强大自信与不容置疑的决心,却比任何口号都更能稳定人心。朝堂之上,原本惶恐不安的气氛,渐渐被一种同仇敌忾、积极备战的凝重所取代。

“臣等谨遵圣谕!陛下圣明!” 以郭质为首,群臣齐声躬身,声音响彻大殿。

旨意如同大秦的神经脉冲,以最快的速度传向四方。成都的蜀地官员开始紧急动员,组织民夫加固城防,转移物资;姑臧的杨定更加警惕地注视着陇西和河西;北疆的李威麾下骑兵,再次如同幽灵般出没在草原之上,带来更多的死亡与恐慌;而陇西的姚庄,在接到那份措辞严厉、要求他派子为质的诏书后,陷入了更深的焦虑与挣扎。

洛阳紫宸殿的灯火,熄灭得比往日更晚。苻坚独自站在寰宇图前,目光依旧停留在松州的位置。他知道,命令已经下达,但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张蚝能否守住松州?杨定能否稳住西线?李威能否牵制住拓跋珪?姚庄会做出何种选择?这一切,都还是未知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