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都市言情 > 想在风口起飞的猪 > 第2章 泡沫里的闪电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陈飞站在cbd写字楼的落地窗前时,总觉得脚下的云有些发飘。

三个月前他还在城中村的出租屋里,对着外卖盒画共享充电宝的草图;

现在指尖划过的玻璃幕墙能映出整个城市的天际线,二十人的团队已经扩张到一百二十人,连前台小妹都穿着定制工服,胸前的“闪电充”logo亮得晃眼。

“陈总,吴总的视频会议还有十分钟。”助理小林的声音带着小心翼翼的恭敬。

这个刚毕业的女孩总把“总”字咬得格外重,像是在确认某种奇迹的真实性。

陈飞转过身,西装袖口的扣子硌了下手腕——这是吴啸天硬拉他去定制的,一万二一套的手工西装,穿在身上总像借来的。

“知道了。”他扯了扯领带,走向会议室时,走廊里的员工都停下脚步打招呼,眼神里的崇拜像聚光灯,把他照得浑身发烫。

会议室里,吴啸天的脸已经出现在大屏幕上。

这位顶着“天使投资人”头衔的男人总爱穿亮色衬衫,此刻正对着镜头比了个手势:“昨晚刚收到的消息,三家机构想投A轮,估值能到五千万。”

掌声立刻在会议室里炸开。运营总监王鹏兴奋地拍桌子:“我就说嘛!上周我们把日活冲到五万,这数据一放出去,资本肯定疯抢!”

陈飞笑着点头,指尖却无意识地敲起了桌面。

他想起昨天凌晨看到的后台数据——真实用户不到两万,剩下的三万多,是王鹏带着团队“做”出来的。

他们找了刷单公司,让兼职人员循环借还充电宝,每单给一块钱佣金,三天就把日活刷成了漂亮的抛物线。

“数据是王道。”吴啸天在屏幕里弹了弹烟灰,“投资人看的是增长曲线,不是你那个充电宝能续航几小时。晚晴呢?让她把产品报告发过来,别总盯着那些鸡毛蒜皮的细节。”

提到苏晚晴,会议室里的气氛淡了些。这个从创业初期就跟着陈飞的女孩,现在是产品负责人。

她总说要优化充电速度,要解决冬天电池掉电快的问题,上周甚至拿着用户反馈表闯进会议室,说有三成用户抱怨还充电宝时总找不到点位——那些为了充数据铺在偏远写字楼的机柜,根本没人用。

“她在实验室。”陈飞尽量让语气听起来平静,“可能在改新的充电接口。”

“让她先停一停。”吴啸天的声音冷了些,“下周要给投资人做演示,把重点放在App的用户增长图上。还有,王鹏,再加点预算,把日活冲到八万,要让他们看到爆发性。”

王鹏立刻应下来,眼里的光像要烧起来。

陈飞看着他兴奋的侧脸,忽然想起苏晚晴昨天红着眼睛说的话:“陈飞,我们做共享充电宝,是为了让手机快没电的人能找到电,不是为了让投资人看到好看的数据。”

那时他正被吴啸天催着改融资计划书,随口回了句“等融到钱,再慢慢优化产品”。

苏晚晴盯着他看了很久,最后只说了句“你还记得最初在出租屋里说的话吗”,转身走了。

会议结束后,陈飞想去实验室找苏晚晴,却被王鹏堵在走廊里。

“陈总,刷单的钱快不够了。”王鹏压低声音,手里的报表上,“市场推广费”一栏后面跟着一串刺眼的数字,“而且有用户投诉,说借了充电宝还不了,点位没人维护。”

“先解决投诉。”陈飞皱起眉。

“维护要加人手,至少再招十个运维。但吴总说,这轮融资前尽量别增加成本……”王鹏搓着手,“要不,先把投诉渠道关了?等融资完再说?”

陈飞猛地停下脚步。

窗外的阳光刚好照进来,把王鹏脸上的期待照得无比清晰。

他突然想起第一次见吴啸天时,对方握着他的手说“创业者要懂变通”,那时他以为的变通是灵活应对问题,现在才明白,原来可以是捂住耳朵假装听不见。

“不能关。”他听见自己的声音有些发紧,“让运维先克服一下,加班费翻倍。”

王鹏愣了愣,悻悻地走了。

陈飞走到实验室门口时,听见里面传来充电器的嗡鸣。

苏晚晴正蹲在地上,手里拿着万用表,面前摊开的笔记本上记满了数据,旁边堆着十几个拆开的充电宝——都是用户退回来说充不上电的。

“还在忙?”他放轻脚步走进去。

苏晚晴抬头看了他一眼,眼神里没了往日的笑意:“这些充电宝的主板有问题,连续充四小时就会发烫。我们铺出去的五千个里,至少有一千个是这个批次。”

“找厂家索赔。”陈飞说。

“索赔要时间,用户等不了。”苏晚晴把万用表放下,“我想召回这批货,换成新主板。成本我算过了,需要八十万。”

八十万。

这个数字让陈飞喉结动了动。

现在公司账上的钱,吴啸天盯得比自己的钱包还紧,每一分都要花在“能产生数据”的地方——铺新点位、刷单、做推广,没人会同意花在“看不见的主板”上。

“晚晴,”他蹲下来,像以前在出租屋里那样想拍她的肩膀,手伸到半空又停住,“等A轮融资到了,我们马上换主板,好不好?现在最重要的是把数据做起来,拿到钱才有底气谈产品。”

“数据?”苏晚晴笑了笑,笑声里带着点涩,“是你说的‘最后三米电量焦虑’,还是王鹏刷出来的日活?”

她拿起桌上的用户反馈表,“昨天有个护士在急诊室借了我们的充电宝,充到一半断电了,她差点错过病人的抢救通知。陈飞,我们卖的是安全感,不是泡沫。”

“我知道!”陈飞的声音突然拔高,“但现在不这么做,我们连活下去的机会都没有!你以为那些投资人真的关心护士有没有电?他们只关心下个月的用户数能不能翻倍!”

他站起来时带倒了旁边的零件盒,螺丝滚得满地都是。

苏晚晴看着他,眼里的光一点点暗下去,像被风吹灭的烛火。

“我刚进公司时,你说要做最靠谱的共享充电宝。”她慢慢站起身,把笔记本合上,“现在我才发现,你更想做的是风口上的飞猪。”

那天下午,苏晚晴递交了辞职信。

陈飞把自己关在办公室里,辞职信上的字迹清秀依旧,却像烧红的针,扎得他指尖发麻。

他想冲出去把她拉回来,想告诉她再等等,想答应她所有要求——可手机在这时震动起来,是吴啸天的电话,说有家投资机构要看下周的日活数据,最好能冲到十万。

“陈飞,这是关键一战。”吴啸天的声音透过听筒传来,带着不容置疑的笃定,“等拿到钱,你想留谁留谁,想做什么产品做什么产品。现在,别掉链子。”

办公室的落地窗外,夕阳把云彩染成了金红色,像极了他刚拿到天使投资那天的晚霞。

陈飞盯着辞职信上的签名,看了很久,终于拿起手机,给王鹏发了条消息:“刷单预算再加二十万,下周务必冲到十万日活。”

发送键按下去的瞬间,走廊里传来一阵骚动。他推开门,看见王鹏慌慌张张地跑过来,脸色惨白:“陈总,不好了!有个用户在网上发帖,说我们的充电宝充电时爆炸了,还附了照片!”

陈飞的心猛地沉下去。

他抢过王鹏的手机,屏幕上的照片里,烧焦的充电宝还插在机柜上,旁边散落着碎裂的手机屏幕。

发帖人的Id后面跟着一串认证:科技媒体记者。

“快,联系公关!”他的声音在发抖,“把帖子压下去!”

“压不住了。”王鹏的声音带着哭腔,“已经上热搜了,标题是‘闪电充充电爆炸,共享经济暗藏隐患’……”

陈飞抬头看向窗外,刚才还金灿灿的晚霞不知何时被乌云吞没,天色暗得像要塌下来。

他突然想起苏晚晴临走前说的最后一句话:“泡沫吹得越大,破的时候越疼。”

手机在这时又响了,是陌生号码。

他深吸一口气接起来,对方的声音带着刻意压低的阴冷:“是陈总吗?我们手里有你们刷单的证据,还有那批有问题的主板采购记录。想让这些东西永远不见光,准备五百万。”

忙音在耳边炸开时,陈飞扶着墙才没倒下。

远处的写字楼亮起了灯,像一片虚假的星海,而他知道,有什么东西已经在黑暗里裂开了缝,正顺着地基,一点点爬向这座用数据和资本堆起来的空中楼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