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都市言情 > 想在风口起飞的猪 > 第217章 清风自来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当“归农”联盟彻底沉下心来,不再追逐外在的喧嚣与浮华,而是将全部精力倾注于产品品质的极致追求和用户社区的深度运营时,转机以一种意想不到的、却又是水到渠成的方式,悄然降荣。

事情的起因,源于一位在国际美食界享有盛誉、以味觉敏锐和评鉴苛刻着称的法国美食评论家,皮埃尔·杜兰德。

他因私事短暂到访中国,一位与“归农”社区深度绑定的、在国内美食圈颇有影响力的用户,也是杜兰德的旧友,热情地向他推荐了“桃源彩虹梨”,并寄去了一箱恰逢最佳赏味期的果实。

起初,杜兰德并未抱太高期望。

他品尝过来自世界各地的顶级水果,对来自一个他并不熟悉的、中国乡村的梨子,兴趣寥寥。

然而,当他出于礼貌,切开一颗“彩虹梨”时,那奇异而和谐的色泽首先引起了他的注意。

接着,一股复合型的、清新而馥郁的果香扑面而来。

他谨慎地尝了一小口,随即,脸上露出了难以置信的表情。

那脆嫩无渣的口感、丰沛清甜的汁水、以及层次复杂到难以用语言精确描述的风味——梨子的清甜基底上,巧妙地融合了苹果的微酸、蜜桃的醇香,甚至还有一丝若有若无的、仿佛茉莉花般的幽香——瞬间征服了他那被无数顶级食材宠坏了的味蕾。

“不可思议!这简直是大自然的魔法!”杜兰德惊叹道。

他立刻联系了他的朋友,详细询问这“彩虹梨”的来历。

在了解了“彩虹梨”背后从濒危到重生、从传统到创新的培育故事,以及“归农”联盟所坚持的生态种植理念后,他更加为之着迷。

回到法国后,他不仅在自己拥有百万粉丝的专栏上撰文盛赞“彩虹梨”,还极力推荐其参选素有“食品界奥斯卡”之称的“世界美食与美酒大赛”(International taste & quality Institute)的年度评选。

出于对杜兰德先生信誉的尊重,以及一丝好奇,大赛评委会接受了推荐,并依照严格的双盲评审流程,收到了来自桃源村的“彩虹梨”样本。

经过全球顶尖 chefs 和品鉴师组成的评审团的反复品评和激烈讨论,结果出炉——“桃源彩虹梨”以其“无与伦比的风味独特性、完美平衡的味觉体验以及背后所蕴含的深刻生态农业哲学”,一举夺得了该年度“最佳风味水果”类别的最高奖项——三星金奖!

这个消息,首先是在国际高端食材和美食爱好者的小圈子里引起了震动,随后迅速被嗅觉敏锐的国际媒体捕捉报道。

“彩虹梨”和它背后那个陌生的中国品牌“归农”(Gui Nong),第一次真正以一种正面、高端的形象,进入了全球视野。

几乎就在同一时间,苏小倩团队早期制作的那部关于永昌爷与“彩虹梨”的、充满人文关怀和乡土深情的微型纪录片,在几乎没有任何宣传的情况下,意外地入围了一个在欧洲颇具影响力的独立电影节的纪录片单元,并最终因其“真挚的情感力量、优美的影像语言和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刻思考”,击败了众多对手,获得了“最佳短片纪录奖”。

当永昌爷穿着他那身最好的、却依然带着田间气息的中山装,有些拘谨又难掩激动地站在异国的领奖台上,用带着浓重乡音的普通话说出“感谢土地,感谢我的梨树”时,台下响起了持久而热烈的掌声。

影片通过网络平台播出后,永昌爷那朴实、执着、充满智慧的“中国老农”形象,以及他与土地之间那种深厚的情感联结,打动了无数不同文化背景的观众。

这两件事叠加产生的效应,不再是之前那种资本催熟的、虚浮的“风口”,而是一阵源于其产品和文化本身价值的、扎实而持久的“清风”。

这阵风,起于青萍之末,却扎实地推动着“归农”走向更广阔的天地。

几乎是一夜之间,“归农”平台收到了雪花般飞来的合作咨询邮件。

有来自欧洲、日本、中东的顶级餐厅和星级酒店,希望将“彩虹梨”作为甜品或佐餐珍品引入他们的菜单;

有国际知名的精品超市和高端食材供应商,寻求稳定的供货渠道;

还有众多国内外知名的美食杂志、生活方式媒体的采访请求,希望深入了解这个来自中国乡村的“美味奇迹”和它背后的故事。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巨大的声誉和机会,陈飞和整个核心团队却表现出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冷静和审慎。

“机会又来了。”陈飞看着办公桌上苏小倩整理出的厚厚一叠合作邀约清单,语气平静地对围坐在一起的伙伴们说,“但这一次,我们绝不能重蹈覆辙。这阵风,是因为我们做好了产品本身才吹来的,我们绝不能因为风来了,就又忘了自己是谁。”

经过深入的讨论,他们制定了一套极其谨慎的合作策略。

在国际合作方面,他们没有像以前那样寻求快速铺开渠道,而是极其精挑细选地,只与两三家理念高度契合、在各自领域拥有顶级声誉和渠道的合作伙伴签订了“限量特供”协议。

每年只提供固定数量的、品质最顶尖的“彩虹梨”和部分其他核心产品,并且坚持其高昂的、符合其稀缺性和独特价值的定价。

这种“饥饿营销”策略,非但没有吓退客户,反而进一步提升了“归农”品牌在国际高端市场上的神秘感、稀缺性和价值感,产品往往在预售阶段就被抢购一空。

同时,他们巧妙地利用这次获得的国际声誉和奖项,反过来滋养和巩固国内市场。

他们没有进行大规模的品牌广告宣传,而是将杜兰德的品鉴文章、国际奖项的证书、以及国外权威媒体的报道,翻译整理后,以一种不卑不亢、分享喜悦的姿态,在“归农”社区内向他们的核心用户进行发布和解读。

他们强调的是:“看,我们一直坚持的东西,得到了更广泛范围的认可。这证明了我们走在正确的道路上,也证明了我们中国土地上的好东西,丝毫不逊色于世界上任何地方的顶级食材。”

这种真诚而自信的沟通方式,极大地增强了社区用户的自豪感和归属感,进一步巩固了“归农”作为“高品质、可信赖、有内涵”国货品牌的形象。

更令人惊喜和玩味的是,之前那些在“归农”陷入低谷时迅速撤离、甚至冷嘲热讽的部分投资人,在看到“归农”不仅没有倒下,反而找到了一条更具独特性、更健康、也更具国际影响力的发展路径后,又开始主动重新接触陈飞和林静,话语间充满了对“归农”新模式的好奇和对其未来潜力的重新评估。

新的风,已经起于青萍之末,并且风向稳定,风力扎实。

但这一次,“归农”不再是被动等待风来、甚至渴望风更大的“猪”,而是凭借自己扎实培育出的产品力、文化力和社区力,生长出了属于自己的、坚韧的翅膀,能够清晰地辨认方向,从容地、稳健地迎风而上。

他们深刻地明白了,真正的、可持续的起飞,不在于外界风力的强弱,而在于自身是否拥有能够翱翔的翅膀和明确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