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其他类型 > 穿越七零从知青到商界的传奇人生 > 第194章 破局之策决意贷款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张芳芳把银行贷款所需的清单贴在办公桌最显眼的位置,红笔在“近三年财务审计报告”和“核心客户订单”上画了圈——这两项是她最没底的,也是银行最看重的。

她刚把财务主管叫到办公室,就看见业务部的小李抱着一摞订单合同跑进来,“芳姐,欧洲那笔300件敦煌西装的订单签下来了,付款周期是45天!”

张芳芳接过合同,手指点了点客户的签名,心里踏实了些——这笔订单能当“活证明”,让银行看到公司的业务实力。她转头对财务主管说:“审计报告今天必须出初稿,重点突出咱们的营收增长率和应收账款回收率,把那笔保理回款也加进去,证明咱们有稳定的现金流来源。”

接下来的一周,公司上下都围着贷款材料转。财务室的灯每天都亮到后半夜,主管带着两个会计,把近三年的账本翻了个底朝天。

有天晚上,张芳芳路过财务室,听见里面传来计算器的按键声,推开门一看,主管正对着电脑屏幕揉眼睛,屏幕上是密密麻麻的财务数据表格。

“芳姐,您怎么还没走?”主管惊讶地问。“你们都没走,我哪能先走。”张芳芳递过去一杯热咖啡,“数据别出错,尤其是资产负债率,得算准了。”

业务部则忙着给核心客户做“合作证明”。小李特意给日本百货公司的采购总监打了电话,请对方帮忙写一封推荐信。对方笑着说:“你们的樱花童装卖得很好,我肯定帮你们写!”

挂了电话,小李兴奋地跑到张芳芳办公室,“芳姐,推荐信下周就能寄过来,还能附上月度销售数据!”

最费心思的是还款计划。张芳芳把近半年的回款记录、未来三个月的订单量都摊在桌上,用不同颜色的笔标注——蓝色是确定到账的货款,红色是待采购的原材料支出,黑色是每月固定开销。

她算了一遍又一遍:“如果贷款50万,分12期还,每月还4.3万,用欧洲那笔订单的回款就能覆盖,再加上日常营收,肯定没问题。”

有天晚上,她突然想起李总之前提过的“银行偏好”,又连夜修改还款计划,在后面加了“应急方案”——如果某月回款延迟,就用之前谈好的供应商月结额度暂代,确保不逾期。

“银行要的不是完美的计划,是靠谱的预案。”她对着镜子里的自己说,试图缓解连日的疲惫。

材料准备好的那天,张芳芳特意穿了件挺括的西装,把所有文件按顺序整理好,放进黑色的文件夹里。

去银行的路上,她又把重点内容在脑子里过了一遍:上年营收增长40%,核心客户续约率85%,还款来源有三笔确定订单……

见到客户经理时,她没有直接递材料,而是先拿出敦煌西装的样品,“您看,这是我们的主打产品,面料用的是定制提花布,内衬绣了敦煌飞天图案,在欧洲卖得很好。”客户经理接过样品,摸了摸面料,又翻到内衬的绣片,眼里多了几分兴趣。

接下来的沟通很顺利,财务报表里的增长数据、业务规划里的清晰目标、还款计划里的详细预案,都让客户经理频频点头。“你们的材料准备得很充分,尤其是应急方案,考虑得很周全。”

客户经理合上文件夹,“我会尽快上报,预计一周内给你们答复。”

走出银行时,阳光正好照在身上。张芳芳掏出手机,给团队发了条消息:“材料提交顺利,大家这段时间辛苦了,等好消息!”她看着手机里的回复,突然觉得眼眶发热——从最初的资金焦虑,到现在的有序推进,靠的不是她一个人,是整个团队的咬牙坚持。而这一次,她有信心,能带着大家跨过这道坎。

银行通知放款的那天,张芳芳正在车间看新到的锁边机。手机响时,她的手还沾着机油,没等看清来电显示就接了,听见客户经理说“贷款50万已经到账”,她愣了两秒,才反应过来——连日的紧绷突然松了,眼眶竟有点发热。

她立刻给财务主管打了电话,声音都带着颤,“钱到了,先把浙江面料厂的欠款结了,再给研发部拨10万买样品布。”挂了电话,老吴凑过来问:“芳姐,是不是有好消息?”

张芳芳笑着点头,指了指新机器,“以后咱们再也不用为零件钱发愁了,好好干,年底给大家涨奖金!”车间里顿时响起一阵欢呼,机器的轰鸣声仿佛都轻快了几分。

当天下午,浙江面料厂的厂长就发来消息,说新订的200米有机棉已经安排发货,还加了句“以后你们的急单,我们优先排产”。张芳芳看着消息,想起之前催款时的窘迫,心里满是感慨——资金就像企业的氧气,一旦顺畅了,所有环节都活了。

研发部拿到钱后,小李第一时间去了面料市场,把“故宫红墙色”的样品布抱了回来。

他跑到张芳芳办公室,摊开几块不同色号的红布,“芳姐,你看这块,跟我去故宫拍的红墙照片几乎一样!”张芳芳拿起布,对着光看了看,又摸了摸质地,“就用这块,做女士风衣的样品,下周给客户寄过去。”

贷款到账的第二周,张芳芳带着新做的风衣样品,去拜访了之前拒绝的那个欧洲大客户。对方看到风衣内衬绣的故宫角楼图案,眼睛一亮,“这种设计太独特了,比普通的商务风衣有故事多了。”

张芳芳趁机说:“我们刚解决了资金问题,以后交货期能保证在45天内,您之前说的大额订单,咱们现在就能签。”客户当场拍板,签了500件的订单,还预付了20%的定金。

随着资金周转逐渐顺畅,公司的氛围也越来越好。之前因为工资延迟有些低落的员工,现在又恢复了干劲。

有天中午,张芳芳路过茶水间,听见两个年轻设计师在讨论,“咱们下次能不能把敦煌壁画里的飞天,做成童装的印花?”她笑着走进去,“当然可以,你们把设计稿画出来,咱们找最好的印花厂合作。”

夜里,张芳芳翻着最新的资金流水表,50万贷款已经用在了刀刃上——20万付了原材料款,10万投入研发,15万更新了设备,剩下的5万留作流动资金。

她在笔记本上写下:“贷款不是终点,是新的起点。”她知道,这笔钱不仅解了燃眉之急,更让公司重新找回了发展的底气。

接下来的日子,她计划带着团队去参加东南亚服装展,把“故宫红墙色”和“敦煌飞天”系列推向更多市场。

她看着窗外办公楼的灯光,心里清楚:企业的成长路上,总会遇到资金的坎,但只要不慌、不乱,找对方法,就一定能跨过去。而她,还要带着华夏逸洋,走更远的路。

东南亚服装展开展前一周,张芳芳带着小李去了趟广州印花厂。车间里,工人正调试机器,将敦煌飞天图案印在浅米色的童装面料上。

小李蹲在一旁,盯着布料上逐渐显现的飞天衣袂,忍不住伸手摸了摸,“颜色比设计稿还鲜亮,这下东南亚客户肯定喜欢。”

张芳芳却没放松,让厂长拿块印好的面料做水洗测试,“那边天气热,衣服洗得勤,必须保证洗五次都不褪色。”

展会现场,公司的展位被布置得格外亮眼——“故宫红墙色”风衣挂在c位,旁边摆着印着飞天图案的童装,展台上还放了本迷你版的故宫画册和敦煌壁画复刻卡。

路过的采购商纷纷驻足,一位马来西亚客户拿起风衣,翻到内衬的角楼绣片,“这是中国的故宫?太精致了!”

张芳芳递上产品手册,“我们的设计都有文化故事,这件风衣的红,就是照着故宫红墙调的色。”客户当场订了100件风衣,还加了500件童装的意向订单。

展会结束时,团队带回了8笔订单,总金额比去年同期翻了一倍。小李抱着订单合同,兴奋地说:“芳姐,要是没那笔贷款更新设备、做样品,咱们根本拿不下这些单子!”

张芳芳笑着点头,心里却在盘算后续的生产——东南亚订单要得急,得赶紧跟供应商确认原材料到货时间,不能耽误交货。

回到公司,张芳芳立刻召开生产协调会。采购部汇报:“浙江的有机棉下周就能到,广州印花厂也说能优先给咱们印童装面料。”

生产部的老吴拍着胸脯保证,“新换的锁边机效率高,再加点班,肯定能按时交货。”张芳芳看着大家信心满满的样子,想起贷款前的焦虑,突然觉得所有的辛苦都值了。

有天,银行的客户经理突然打来电话,说想上门回访。张芳芳以为是催还款,没想到对方带来了好消息:“你们的贷款还款及时,订单量又增长快,现在能申请更优惠的利率,下次再需要资金,随时找我。”

张芳芳握着对方的手,心里一阵温暖——当初忐忑提交的贷款申请,如今竟成了公司积累信誉的开始。

月底还款日那天,财务主管提前把4.3万还款金额打到了指定账户,还特意截了图发给张芳芳,“芳姐,按时还上了,咱们的信用记录又多了一笔好账。”张芳芳看着截图,在笔记本上添了句,“保持良好信用,为未来融资铺路。”

这天晚上,张芳芳在办公室整理资料,翻出了当初准备贷款时的财务报表和业务规划。那些密密麻麻的批注、反复修改的还款计划,仿佛还带着团队熬夜的温度。

她突然意识到,这次贷款经历不仅解决了资金问题,更让团队学会了“未雨绸缪”——现在每个部门都会提前报资金需求,财务部门每月做现金流预测,再也不会像以前那样“手忙脚乱”。

窗外的夜色渐浓,张芳芳拿起手机,给李总发了条消息:“李总,谢谢您当初推荐保理渠道,我们现在不仅解了资金困局,还拿下了东南亚的订单。”很快收到回复:“年轻人敢闯敢拼,以后有需要,随时找我。”

放下手机,她看着桌上的东南亚订单合同,又想起展会上客户对“中国文化设计”的认可,心里满是底气。

她知道,这笔50万的贷款,就像给公司装上了新的引擎,不仅让资金流转了起来,更让公司的文化设计之路越走越宽。

而接下来,她要做的,就是带着这份 momentum,把华夏逸洋的“东方美学”,送到更多国家的消费者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