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重庆到万县沿长江顺流而下,一日可达。

只是抵达后的具体情形,巡抚衙门并未细言,只令他们扼制流寇入川。

“大哥,来人了。”

石望从身后凑近,杨凡回头见他神色异样,心想已誓师待发,全军即将登船这个当头,怎会还有人寻来?

莫非是谢士章等人有要事?

石望知道杨凡误会了,只得再靠近些,在他耳边低语几句。

杨凡闻言一怔,随即下马,跟着石望往旁侧小路走了段路。

江边小路上,倩影孤身而立。

杨凡走近,见对方转过身,便客气颔首:“见过春桃姑娘。”

春桃清瘦的下颌线旁,粉唇微嘟,瞧不出是喜是嗔。

“丫鬟春桃见过杨将军。”

杨凡知晓她是唐文瑜的贴身丫鬟,情同姐妹,不敢当作普通下人,又客气施了礼,问道:“春桃姑娘今日这是……”

春桃从怀中取出一支精致簪钗,递过来:“上次府院一别,公子遗落此物,小姐偶然拾到,特让我奉还……”

杨凡先是一怔,随即恍然。

自己从未遗失过这等物件,想来是唐文瑜的贴身饰物,她羞于直言,便托丫鬟以“偶然拾得”为由相赠,实则是定情之物。

这般做法,若男方无意,大可推说未曾遗失,女方也好圆场,不至于闹得太过难堪。

可现在对方一女子鼓起勇气而来,杨凡自然不会不认,他接过簪钗,一时只觉入手冰凉温润。

杨凡小心将簪钗收入怀中,真诚道:“在下苦寻此物许久,今日蒙唐小姐送还,心中实在激动。只是自问何德何能,得小姐这般垂青。今日仓促启程,未曾备礼,若在下能活着回重庆,定当面谢过小姐。”

春桃神色一松,似是放下心来。

唐文瑜今日此举冒了不小风险,好在杨凡识趣,还应下归来必登门,已是再好不过。

她望着江面,轻声道:“小姐近日常抚《凤求凰》曲谱,她说城北梅院的梅花开了,好似比去年更盛……”

杨凡淡淡笑,《凤求凰》是倾慕之意,梅园则是借景相邀。

“在下明白。还请转告小姐,待我击退流寇,守下四川安宁,便回来与她共赏。”

听到这话,春桃似是终于按捺不住,抬头望对方,不再打哑谜。

“听闻将军要赴战,小姐心乱如捣,日夜长吁短叹。

小女子斗胆说句心里话,将军若是真心喜欢我家小姐,便加把劲早日去求老爷提亲。那杨圣朝公子追得可紧,稍有差池,小姐怕是要被旁人夺去了。”

不等杨凡回应,她又慌忙补充:“这……这是我说的,与小姐无关。小姐只说你这人极为有趣,文采也好,还说……你是唯一对她说‘一生只够爱一人’的登徒子。”

杨凡一时不知如何回应,只道:“谢小姐挂怀,在下铭记于心。只是身负四川百万黎庶安危重任,只得望小姐再等些时日,待我归来。”

春桃停顿片刻后,小声“嗯”了一声。

她信物送到,话也传到,转身便要走。

可走了几步却又停住,又头也不回地说:“小姐的意思是,外头兵凶战危,流寇凶残无度,将军一介肉身,必要时切莫逞一时血勇,还请一定活着回来……”

别过春桃,杨凡与石望回到行进队列之中。

石望小声问:“大哥你是真心喜欢那唐家小姐?还是依旧如开始那般单单想要她家银子?”

杨凡沉默未答话,身体随之翻身上马。

石望忽然小声提醒道:“大哥,你看江上!”

杨凡顺着他指的方向望去,一叶扁舟在江面轻荡,舟子的桨划开水面,碎光层层叠叠。

舟上之人正扶着舷栏,月白襦裙被江风掀起一角,如墨长发随风轻扬。

方才见过的春桃默默立在身后,陪着她一同望向杨凡。

四目相对,无需言语,已胜千言万语。

舟影渐远。

石望在身后轻声道:“大哥,瞧这模样,唐家小姐怕是迷上你了。”

杨凡眼中流转而过一丝不易察觉之情,但片刻后却又被潇洒掩盖,他嘴角带笑:“那是自然,本将军出马,就没有拿不下的女人。”

石望不知他是开玩笑,只是犹豫道:“就是……唐老爷那边,始终不肯松口。”

杨凡最后回头望了眼江面,扁舟已缩成小点,唯有怀中簪钗的凉意提醒他,方才并非幻梦。

他回过头,默默戴上头盔:“要想被人瞧得起,还得自己去拼!”

话落,杨凡一夹马腹,一骑绝尘,身后亲兵迅速尾随跟上。

……

崇祯七年二月,万县码头。

两江守备营抵达万县后并未下船,士兵全数留船待命,仅中军部带一小队人到万县城外采买了些必要物资。

最大的船舱内,杨凡手中挥着万县知县刚送来的军令。

这是来自成都巡抚衙门王维章的命令,令他不必驻防万县,改为驰援援奉节。

前日闯贼和八贼在攻陷大宁后,持续蔓延南下,已攻陷夔州府奉节。

石砫宣抚使秦良玉闻讯,当即率军北上驰援,欲夺回奉节以扼制流寇,同时传信周边明军,盼合力与石砫白杆兵马同战。

这军令是两日前发出的,此刻秦良玉想来已到了奉节,正与流寇试探拉扯。

王维章勒令除镇守汉中的张令外。

杨凡的两江守备营、泸州守备侯采、灌县守备朱庭一、副将王国祯,均需放弃原驻防令,尽数领兵东进,全力支援秦良玉。

杨凡将军令与塘报下发给舱中众人,众人一一传阅。

杨凡感叹:“石砫白杆兵果真勇猛,遇事总敢为人先。”

寇汉霄、石望、张攀、高源等皆是参与过云南战事的老人,他们闻言皆深有同感。

前年普名声作乱,石砫兵秦拱明亦是如此,抢先抄了叛军后路,逼得普名声仓促回援。

若当时其余明军全力配合,形成合围,云南之战怕是早早就结束了,也就没有杨凡什么事了。

奈何其余各部明军毫无作为,最终敢为先的秦拱明反倒落得兵败身死的结局。

此次流寇攻陷夔门,意图入川,又是石砫白杆兵出得最快,其余明军尚未抵达,便已与流寇接了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