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让开!都让开!”

“许掌令有令!速速集结!”

“快!山脚集合!”

只见一队约四五百人的人马,簇拥着一位骑着杂色马、身披半旧锁子甲、腰挎长刀的年轻男子。

此人神色自信,正是陈家壮和老拐子的前主家,如今李闯将的亲随,营中许掌令。

这队人马装备显胜普通主家厮养,不少人都穿着抢来的破烂明军号衣,手持长矛、大刀乃至鸟铳,气势汹汹地向山下疾奔。

队伍后面,还跟着一群扛着各式武器棍棒的厮养和主家。

营地瞬间炸开,死气沉沉的流寇们如同被捅的马蜂窝,大小头目纷纷从窝棚帐篷里钻出,呼喝着召集人手,乱哄哄地随着许掌令的队伍向山坡下涌去。

陈家壮现下的主家一见许掌令,立刻用那罐冰冷的涧水胡乱抹了把脸,脸上瞬间堆满谄媚与焦急:“许爷!许爷!等等小的!”

他一边喊,一边手忙脚乱抓起那把豁口腰刀,顾不上形象,撒腿便追。

可刚冲出几步,他又猛地想起什么,急忙回头从地上捡了张烂叶子,裹起一把热糊糊塞进嘴里,还不忘朝陈家壮他们吼一嗓子:“留个人守帐!其余的跟来!”话音未落,他人已头也不回地去追许掌令的马尾。

三人呆望着主家跑远。

瓦罐旁只剩下他们三个,以及……罐中还剩下一半仍在“咕嘟”冒泡的糊糊。

短暂的死寂后,老拐子第一个惊醒!“快!快!主家走了!这剩下糊糊是咱们的了!”他声音变调,充满难以置信的狂喜。

“我的碗!我的碗呢!”陈家壮手忙脚乱地在怀里摸索,掏出一个同样豁口脏污的木碗。

三人如同饿红了眼,围住那只小小的瓦罐。老拐子顾不上烫,用未燃尽的粗树枝当勺,哆嗦着手,拼命将那粘稠滚烫的糊糊往三个碗里分刮,动作快得几乎带出残影。

“别抢!都有份!”老拐子嘶吼着分派,但无人理会。

瓦罐很快见底,三人分下来没吃多少。老拐子犹不死心,将罐子几乎倒立,用树枝使劲刮蹭罐壁罐底粘着的最后一点糊糊残渣,分入三只碗中,确保点滴不剩。

山下与身后传来更嘈杂的呐喊,老拐子急了:“快!快下山!追主家去!晚了……他回来就能要咱们的命!”

陈家壮舔净碗里最后一星糊糊,连碗壁上焦黑的残渣也未放过。些许温热的糊糊落入胃囊,虽远未饱足,但那肚子里难受的空虚感总算稍缓。

这次轮到豆饼守帐篷。

陈家壮与老拐子急忙摸了摸嘴,最后吧唧了下回味了片刻,便提了自己的棍棒,互相拉扯着,跌跌撞撞朝山脚奔去。

……

康宁坪南坡,此地上山为缓坡,相较西、北两面,坡度仅十五度左右,于进攻一方更为有利。

故而流寇在此依托地形,构筑了最密集的防御工事。

康宁坪群山南麓下,明军阵地。

初升的朝阳彻底驱散山间残雾,康宁坪山脚弥漫着铁血肃杀之气。

明军庞大的营盘如同苏醒的巨兽,各营旗帜鲜明,甲胄如林,井然有序地铺展开来。

空气中飘荡着马粪、汗渍与铁锈的混合气息,以及大战前特有的、令人窒息的沉寂。

一面“虎”字大纛旗下,参将虎大威正凝神眺望前方连绵起伏的群山。在他身侧的是川东游击营游击杨凡。

杨凡此时亦已披挂整齐,他举着远镜,目光细细审视着流寇盘踞的山势。

“贼子调动仍频。”

虎大威沉声道,“昨夜好些贼人甚至下山袭营,但天色太黑,他们撞上祖宽的游骑,两边各有死伤,待李重镇引兵赶去助拳,流寇才撤回山上。”

杨凡点头,昨夜骤起的锣鼓声他也听见了,不过担心混乱蔓延,所以他下令游击营闭营不出,待得知消息时流寇已经退回山上。

如今困守康宁坪数山的,积年老贼占比多,又是被逼入绝境的穷寇,凶悍异常。

“贼寇选此康宁坪群山为穴,倒是个结实的乌龟壳。”杨凡声音不高,“今晨各部夜不收回报,昨夜除了夜袭外,他们又在山坡上加强了山防,下了不少功夫。”

虎大威循着杨凡所指,望向几处山隘口,鼻腔里发出一声冷哼。南坡山势虽缓,此刻望去景象却令人皱眉。

杨凡继续道:“贼子倒也学乖了。咱们这南向缓坡脚下,据夜不收探得,又新挖了不少陷坑,内插削尖木桩,上覆薄土草皮,还有那些歪七扭八的玩意儿……”

他指向隘口前堆叠得犬牙交错般的枝干,“那些鹿砦拒马,以草绳藤蔓胡乱捆扎,其上缠满带刺荆棘,既难强行突破,亦无法轻易绕行。欲清理,便得顶着山上贼寇的箭矢滚石。”

虎大威微微颔首,脸色凝重:“流寇工事虽粗陋,然借此地利,殊为碍手。”

说罢,他回头望了一眼。

李重镇与祖宽分拨的骑兵已至,此刻他麾下已有近一千五百精骑,外加一千多重甲步卒与火器兵。

而杨凡所部则为三千步卒与炮兵,两部合计有六千之众。

然而,康宁坪的南向与西向终究是佯攻方向。

杨凡与虎大威此时提前列阵,正是为了吸引流寇主力注意,好让卢象升、李重镇、祖宽所率的北路军能悄无声息地绕行至后山北麓部署蛰伏。

此刻,他们身后的步骑大军尚未完全就位,军阵中人喧马嘶,人潮往来连绵,声浪翻涌,一片嘈杂。

山上的流寇显然也察觉到了南坡和西坡下明军的集结,与攻山的迹象,正紧急朝着两个方向调兵遣将。

南向缓坡之上,流寇越聚越多,如同蚁群般猬集在他们构筑的矮墙之后,无数双眼睛警惕地朝山下明军阵列张望。

距卢象升约定的进攻时辰,尚有一个时辰。

杨凡与虎大威必须静待号令方能发动。此刻,卢象升应当也正与西线的陈奇瑜总督联络,力求西、南两线能同时发起佯攻,以最大限度牵制流寇主力于这两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