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程小国点头应下,他本还想与这老友多说几句,眼角余光却忽然瞥见李大伟正从远处快步赶来。他急忙转过头不再说话,而是加入了推炮的行列。

陈时忠将对方的神情尽收眼底,心知不便再打扰,轻咳一声权作告别,便转身径自朝中军部快步走去。

康宁坪南线前沿,一座简易棚子搭在阵后安全处。

此刻距约定的午时仅余两刻钟。杨凡已与虎大威完成商议,敲定好了协同作战的细处,各自返回本部做最后的战前准备。

棚下,赞画房正进行着最终的战前简报。

“东翼榆林兵的前锋阵列已展开,属下仔细观察,其阵中刀枪如林,旌旗猎猎。士卒状态与军备虽不及我军,却也是可堪一战的友军。”

“榆林兵上千车营与家丁骑兵悉数亮出,加上我游击营步兵,山上流寇见南坡下军势鼎盛,亦在频频调动增援,众多贼寇皆赶至我们南坡布防。”

数名将领尽数举起远镜。

镜筒中,南线缓坡的地貌清晰呈现,起伏的土坡高差起伏,坡上光秃秃一片,显见所有树木已被流寇伐尽,尽数化作了鹿砦、拒马与陷阱的原料。

流寇猬集于土坡上垒起的矮墙之后,形成黑压压一片,后续人马仍在不断涌来,一直蔓延至山顶堡寨处。

仰攻、密集防御工事、数量庞大的积年老贼。

此地绝非任何军队愿选的大规模进攻之所。

康宁坪东坡地形与南坡相仿,但西坡更加支离破碎,峭壁与缓坡犬牙交错,比南坡更陡更险峻。单论防御,康宁坪的确实为流寇理想的决战之地。

他们只需重兵扼守南面。西、东两面再以小股兵力警戒防御,便可高枕无忧。其盘算,正是要将康宁坪打造成一个铁桶般的绞肉机,重创官军后再图重新捡回战略主动权。

昨夜数股流寇下山逆袭,虽被击溃,却也掳去不少明军俘虏。想必对山下各营伍的虚实,已有所了解。

此刻,李重镇、祖宽的大旗与骑兵主力皆列立南侧,卢象升的帅旗亦虚设于此。

流寇几乎已断定,南向便是明军的主攻方向。南坡山顶连夜赶筑的简易堡寨此刻已充作指挥中枢,意图以此调度大军,以逸待劳,痛击来犯官军。

杨凡转动远镜,望向友军阵线。只见虎大威正勒马停驻栅栏之后,此时同样也在举镜向山上眺望。

自虎大威位置向东,但凡稍平缓的坡面,无不密布着流寇的防御工事。穿过流寇工事,流寇的营区则是踞于山坳之中,尤以几山交汇处的坳地最为密集。

南线坡面被土墙遮挡,杨凡自下向上难以估算猬集于此的流寇确切数目。

只知极其密集,布满了整条一里半宽的防御正面,直至两侧陡峭的岩壁斜坡方止。绕过这两侧绵延数里的峭壁,才是东坡与西坡的山体与防线。

观察完山上的调动,杨凡在心中暗骂了祖宽、李重镇那两个滑头。

游击营步兵与榆林兵已基本部署完毕,步骑兵皆已就位。

时间仅余最后一刻钟。

杨凡转头看向盖世才与周博文,两人面色皆显疲惫,不知是昨晚彻夜推演所致,还是被南线流寇的庞大数量所慑。

盖世才直言道:“大人明鉴,此地坡陡、陷阱鹿砦密布,地势起伏不定。虽不利我军佯攻仰攻,然同样掣肘流寇马兵。其乘马之利已失,属下已见不少红衣马兵弃马步行,料是督阵步战。”

杨凡点头赞许,战前为将领打气,灌输必胜信念亦是常理。

“数月来流寇流窜数省,避战成性。这康宁坪虽是他们选定的战场,实则却是卢抚台与陈督师促成的围歼之地。

大宁之役我等已见识过,流寇最凶悍者莫过于其大股马兵。然此地斜坡,非其马兵逞威之所,卢抚台、陈督师能迫其与我堂堂对阵,已是胜算先机。”

得到杨凡肯定,盖世才精神一振,继续简报:“据赞画房观察旗号,南面山坡共有三股贼首坐镇,乃‘闯贼’高迎祥、‘闯塌天’刘国能、‘革里眼’贺一龙。

其余如蝎子块、张妙手、老回回、过天星、满天星、顺天王等部,皆属小股,聚于一处,散集西坡防备陈督师的西线攻势及东线守备。”

周博文随即补充:“南面虽只两股大贼,然闯贼与闯塌天部便是康宁坪流寇中势力最盛的两股,合兵超过坪内贼寇半数,但经过赞画房研判,贼寇虽众,实则心志不齐,连日奔命军心已乱。依昨夜所拟之策,仍大有施展之地。”

见二人态度,众将心中稍定。此时数名塘马自东面疾驰至虎大威旗下,乃是卢象升所遣。

日头已近中天,虎大威官阶高于杨凡,他身为南线指挥官,此令当是卢象升正在询问进攻准备。

盖世才简述流寇部署后,又详析地形:“据赞画房探访,南坡因两侧皆为岩石峭壁,流寇防线呈西至南的扭曲状直线。两侧峭壁高逾数丈,无法攀攻,故流寇亦未布防。

真正可交战处,仅流寇正南方向。南坡左边西翼为闯塌天刘国能部,中段乃革里眼贺一龙部,右边东翼则为咱们交过手的闯贼人马。”

待其言毕,杨凡颔首赞道:“赞画房简报甚为详实,流寇数万众困于康宁坪这方寸绝地,山势连绵,缓坡峭壁交错。距午时尚有一刻,各千总、把总需再行核对人员、器械、弹药!”

众将齐声应诺。

周博文瞪着一双熬红的眼,将一张绘制好的大幅阵图展开,置于众将皆可见的木板上。

“因南坡上流寇调动频繁,形势较赞画房初拟时略有变化。我军列阵亦需相应调整。

寇汉霄千总一部为右翼,与榆林兵衔接。秦起明千总二部部署左翼,亲兵司为中军,与散兵司同列于左侧后方。此外,为防贼寇察觉,二十门火炮虽已全数就位,但皆以灰布遮盖,尚未推至最前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