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崇祯九年,八月初二。

北直隶地界,暑气正盛。

白草洼村本是个不起眼的小地方,此刻却因川东营的抵达而显得不同寻常。

临时设立的营寨旌旗林立,长途行军后,营中将士大多面带疲态。

“自清军入关以来,已连续攻克昌平、定兴、安肃、宝坻、东安、雄县、顺义、容城、文安等十二城,与宣镇、边军、京营交锋,大小五十六战,清军皆全胜……”

中军大帐内,气氛凝重。

杨凡端坐主位,面带风尘却目光锐利。下首两侧,麾下千总、把总以及赞画房的幕僚们肃然而立。

一张巨大的北直隶舆图铺在中央木桌上,上面已被朱笔标记了密密麻麻的箭头和圆圈。

赞画房盖世才站在舆图前,手持一根细木棍,声音清晰而沉稳地向杨凡及众将剖析当前敌情:“此次清军入边由阿济格为全军统帅,分三路破边而入。据现有塘报分析,其目标是劫掠京畿、冀东一带,总兵力在八万至十万之间。”

帐中氛围颇感压力。

川东营在杨凡经营下虽已扩至六千人上下,但面对八万至十万的清军集团,仍显得力不从心。

更何况明军大小五十六战皆败,足以看出这些都是精锐清军,与往日所剿流寇徒有数量不同。

宣府、边军这些兵马在剿流寇时如狼似虎,可只要遇见建奴就是一触即溃,以致一月来与清军接触竟无一胜绩。

盖世才停顿片刻,待众人稍定心神,他看了一眼杨凡的眼色,见对方点头,便继续用木棍点向舆图西北方向、宣府、天津以北。

“其中路为阿济格主力,由独石口入。根据溃逃明军零散信息分析,其兵力约占清军总兵力的一半,四万至五万人左右,还有蒙古八旗骑兵数千人,和汉军炮兵上千,精锐集中,是本次入寇的全军核心。入关后直逼京畿外围,牵制明军主力,其部队机动性与协同性最强。”

说罢,盖世才将许多旗帜插满京师周边,随后指着京师东边说:“东路为阿巴泰一路,由喜峰口入,约占总兵力二成至三成,约二万五千人左右。虽非三路战力最弱,但其多为蒙古人和汉军辅助部队,含部分步兵与后勤人员。

根据长城溃军回传的塘报分析,该部因携带大量劫掠的粮食、人口、财物,机动性大幅下降,且为扩大劫掠范围,已分兵为多股小部队,每股仅数百人,整体松散;

其在东路劫掠永平、迁安一带,位置相对独立,与其他两路军相距超过一百六十里,支援响应慢。且喜峰口为明军旧防线,有地形可依托伏击。”

说到此处,帐中诸将皆是精神一振。

东路单成一路、辅助部队、人员分散——种种迹象表明,这正是他们最好的下手目标。

大家交头接耳一番,最年轻的秦起明有些激动。他曾在族中多次听过马祥麟和秦良玉北上勤王,在北方与建奴大战的故事,如今自己也将亲临战场,不由激动得脸色潮红。

他率先询问道:“如此看来,我部进攻东路最为合适。”

然而话音落下,盖世才和周博文皆是面色不变,显然另有考量。盖世才扭头看向杨凡,见对方微微点头,这才说道:

“我军兵力有限、机动性弱,优先选择状态松散、易分割的东路,即阿巴泰率领的喜峰口一路,自然最为合适,是最符合我军作战目标的选择。”

闻言,诸将皆是点头,但见赞画房几人面色凝重,于是都不说话,继续等待下文。

盖世才停顿片刻道:“然而自一月前我军从郧阳一路往东北方向行军,此时身处的白草洼村位于京师西南八十余里。据塘报,清军阿济格中路主力此时正在京师以南肆掠。

我军若要强行绕过京师敌军,进击东路永平、迁安一带清军,需绕道极远,且无法避开京师、天津、东安县一带守军。特别是东安县,那里有兵部尚书张凤翼、还有宣大总督,贸然经过必然会受到兵部问询,容易被节制。”

此言一出,诸将尽皆沉默。

自离开郧阳剿寇大军北上以来,杨凡拿着卢象升给的牌票沿途索要粮草,但过了黄河后情况就急转直下。

北地遭受清军肆掠,粮草难得,沿途州县见有军队经过,个个如临大敌,城门紧闭。

并且不断派人问询杨凡所部归属以及军事目标。杨凡担心地方官层层上报京师兵部,若等兵部搞清他们这队人马,直接下派指挥调令,他就失去了战略自由度。

所以过了黄河,杨凡基本都没有通报地方州县,只管赶路。

至于粮草,亏得杨凡有了车厢峡倒卖粮食的前车之鉴,此番出征带着唐家的老掌柜。唐家生意遍布长江南北,到了黄河以北仍然认识些豪商。

虽然这段日子老丈人的银子花得如流水,但至少能保粮草无虞。

但若要绕过清军,再横穿天津、京师和东安县(廊坊),再去进攻迁安一带清军,要想低调通过就不可能了。

京师兵部现在焦头烂额,若知道这里有支援军可用,指不定他们会被派到哪里去糊墙洞。

杨凡沉吟片刻开口道:“盖赞画再说说清军西路吧。”

“遵命,大人。”盖世才恭敬行礼,随后转过身指着京师西郊,那里写着三个大字“西直门”。

“清军中路主力云集,我等单一兵马无法攻击;东路军在天津以北,我军难以绕道进攻。故而我们再来看清军西路。”

寇汉霄等人正了正身形,此刻皆屏息凝神,郑重注视这最后的一丝希望。

盖世才说道:“西路兵力约占总兵力近二成,约莫一万五千至二万人左右,远低于中路军、东路军。

其由建奴队伍超品公额驸扬古利统领,据溃兵描述,其下领正红旗、镶红旗,其余还有千余蒙古人,还有三千左右汉军作先锋。

西路军从居庸关西侧迂回突破,配合中路部队形成夹击。居庸关虽为京畿屏障,但其守军兵力不足,清军得以突破防线,与中路会师后猛攻昌平后,又分开行进。

攻陷昌平后,西路军与中路军分兵劫掠京畿周边。西路军扬古利率部进逼北京西郊,据最新塘报其已驻兵西直门外,纵骑蹂掠海淀,中路阿济格主力则南下攻略固安等地。”

------------

注释1:

明朝崇祯九年,七月下旬,清军西路军推进至西直门外,形成对京师城的包围。根据《明季北略》记载,清军在西直门外“列营二十余里,火炮声震京师”,并劫掠海淀、玉泉山等近郊地区。

明廷紧急调大同总兵王朴率军驰援,王朴在西直门外与清军发生小规模冲突,随之瞬间便溃走。此时京师城外防御薄弱,京营尽数把守城内,不敢出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