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都市言情 > 穿越甲午战争之东方列强崛起 > 第191章 李鸿章见袁世凯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果然,半个月之后,光绪帝也召见了梁启超。光绪帝对梁启超的印象也较为一般,加上慈禧太后把持着人事权,召见后的结果,光绪帝同样也是给了梁启超一个六品官,官名为“办理译书局事务”。梁启超一气之下离开了京城,懒得去参与这样的新政了。

在文职官员上争斗,可以说帝党一开始便输得一塌糊涂,先是光绪帝的头号参谋帝师翁同龢,在变法开始没几天就被打发回家;其后光绪帝的同门师兄弟张謇因为父亲突然去世丁忧回乡;最后,变法的核心人物康有为、梁启超均只能担任六品官,毫无权威可言。

这场清廷的宫斗早晚要转移到袁世凯这边。

1895年小站练兵开始,袁世凯已经主持清廷练兵三年,官职也在1897年升至三品大员直隶按察使,从他手中为清廷输送了十二万新军。

本来慈禧太后也想依仗满蒙贵族来练兵,毕竟这天下还是满洲人,怎奈满蒙贵族不仅没有这样的人才,还连吃军中练兵之苦的人都没有,最后只好将这练兵权拱手让给了汉族官僚。

不过,为了制衡袁世凯,也为了掌握新编练的新军,慈禧太后也还是留了后手。提前有权力制衡的谋划,奕匡与铁良便是其中关键人物。

1896年,面临着东北特区的压力,清政府决定加速编练新军,并成立练兵处,由庆亲王奕匡总理练兵事务,袁世凯为会办大臣,铁良为襄办大臣。所以,在编练成立的新军里,袁世凯可不是最高统帅,上面既有顶头上司奕匡,还有负责监督制衡他的铁良,奕匡、铁良均为满人。

但是袁世凯何许人也?善于钻营、广结权贵是他的看家本领。庆亲王奕匡是皇族,位高权重,但年老体衰,又目光短浅,毫无权谋,且为人贪婪腐败。

袁世凯利用其弱点,不断以重金贿赂。庆亲王奕匡每年收受袁世凯20万两“冰敬”“炭敬”。 奕匡收受大量财物后,对袁世凯在练兵处的诸多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练兵处的实际运作大权,逐渐落入袁世凯手中。在新军军官的任命上,袁世凯常常不经奕匡等人同意,便将自己的心腹冯国璋、段祺瑞等人安插到重要职位。

袁世凯还常花费巨资购买珍贵古玩、字画等,送给荣禄等满族权贵,以巩固自己与他们的关系,借此打击负责监督制衡他的铁良。

铁良虽有满族贵族身份,且试图制衡袁世凯,但其能力与手段远不及袁世凯。铁良在练兵处任职期间,虽曾提出一些改革措施,但大多因袁世凯的暗中抵制而未能实施。

早在小站练兵一开始,袁世凯就定下规矩:营级以上军官必须当面给他磕头请安。他制定了严格的军规军纪,要求士兵绝对服从上级命令,各级军官以他为核心。在军饷发放上,袁世凯亲自把控,确保士兵军饷按时足额发放,让士兵对他产生了强烈的归属感与忠诚度,最后士兵只知道“吃袁大帅的粮,听袁大帅的令”。

后来,随着新军数量的扩大,袁世凯借着分兵和布防山海关之际,将布满自己亲信的八万新军,派驻山海关一线,让他们脱离清政府的掌控,俨然成为自己的私兵。

在官场浮沉那么多年的李鸿章,此时早已看出了袁世凯的野心,原本想跟他保持一定距离,怎奈那封密信中许下的重利,让他心动了。

于是1898年6月25日,收拾行囊准备到天津港坐船到广州赴任李鸿章还是决定专门绕道天津小站练兵处,见见袁世凯这个自己淮军的老部下。

袁世凯收到自己以前的领导李鸿章来访的信,早早就在天津火车站迎接这个一起举荐自己负责练兵的大贵人。

袁世凯刚开始练兵的时候,若不是李鸿章倾全力支持,恐怕原来军中的淮系将领,就最先起来给袁世凯难堪。后面,清政府更是几次扩大练兵,李鸿章都明里暗里给了袁世凯不少帮助。

李鸿章一大早便在北京丰台马家堡站乘坐火车顺着1897年刚刚修成的津芦铁路前往天津。

这条铁路的建设最早是李鸿章提出来的,背景是由于运河淤塞导致漕运不畅,清政府为了解决粮食供应问题,积极开辟新的运输方式。但是1888年李鸿章提出的时候却遭到守旧大臣的反对。最终不了了之,直到1895年甲午战败,清廷才又同意向英国借款修建这一条铁路。

丰台离天津不远,但是此时由于火车速度较慢,李鸿章花了五个小时才到天津。

李鸿章进站的时候便远远望见袁世凯率着一帮亲信早已在月台等候,不由得满意地点点头,在为人处世这方面袁世凯还是不错的。

袁世凯见火车靠站,赶忙着将领们跑到一等车厢门口候着,见李鸿章一下车,便上前请安,高呼“中堂大人!”

此时,李鸿章真正官职只是署理两广总督即代理两广总督,所以李鸿章还是让众人不要再以“中堂”相称。但是,袁世凯是人精,笑道:“中堂大人,始终是我们的中堂大人,多次挽救朝廷于危难,是我等晚辈的楷模!”

李鸿章笑了一下,便没再提这事情,而是在袁世凯的搀扶之下,上了前往练兵处袁世凯的府邸。

李鸿章的马车,刚到练兵处的营寨外面,便见成千上万名新军士兵,早已在校场上列队等待李鸿章检阅了!

此时,李鸿章不像出使欧美时,头上顶着钦差大臣的头衔,所以来这练兵处对新军进行校阅,显得有点过了。

原本李鸿章想拒绝的,但是想起慈禧太后的态度。心想即使慈禧太后知道了也无妨,她应该认为自己是来练兵处给她拉人,所以也拒绝袁世凯的安排。

此次出操的新军是驻天津四万新军中最精锐的部队,也是袁世凯的嫡系,一番操练下来,让李鸿章感到颇有几分人民革命军的味道。

校阅完之后,袁世凯安排了李鸿章休息了一下,当晚便在府邸宴请李鸿章一行人。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之后,袁世凯便带着李鸿章进了书房进行密谈。

刚进书房,见四下无人,袁世凯便面带苦色道:“现下时局艰难,中堂大人又要离京赴任!晚辈在朝中又少了一位奥援!”

李鸿章听袁世凯这番话,却也不说话,找了个位置坐下,才微笑道:“那慰亭说说,当下时局如何艰难?”

袁世凯一听,还真不好明说慈禧太后和光绪帝借着变法维新进行宫斗,于是嘴上“嘿嘿”几声傻笑应付过去。

李鸿章让袁世凯也坐下,喝了一口茶才道:“天家的家事终究不是我们能参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