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都市言情 > 穿越甲午战争之东方列强崛起 > 第366章 英法放弃东南亚殖民地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366章 英法放弃东南亚殖民地

开战不到两个月,协约国主要国家西俄被打得支离破碎,濒临灭亡,而意大利也被打得不能动弹,至于法国也被打残了。

进入八月中下旬,随着同盟国横扫东线战场和西俄疲惫不堪,德国开始在乌克兰等地组建当地的仆从部队,从东线抽调回30万大军,加上新征召的100万大军,共130万大军驰援西线战场。

9月2日,西线的250万德军在飞机和装甲车的配合下向300多万英法联军驻守的巴黎南部防线发动史诗级的进攻。

此时,英法联军在漫长的法国中部修筑了绵绵几百公里的防线,利用这个一个多月的时间从华夏进口了大量的战略物资。

德军的进攻并未取得预期的效果,进攻发起之后,很快便被挡住了。由于,英国人紧急研发了平射的反装甲炮,使得德军的装甲车在进攻的时候显得相当鸡肋。

同时,英军也开始在战争中投入毒气弹和新研发的高射炮,使得德军在战场上的优势不再那么明显,所以使得战局陷入了堑壕战。

不过由于法国丢失了北部大部分工业区和矿区实力大为减弱,加上德国在乌克兰西部占领区开始开采石油、煤炭,基本上弥补了德国能源需要,使得德国具备了持久战的条件。

而英国由于陆军相对于海军比较羸弱,加上英国人口少于德国,主要部队大多来自殖民地,所以战斗力更是不如德国。所以如果持续打消耗战的话,战争天平肯定倾向于德国。

所以,此时的英国人很希望能够获得外部的援助,以使自己能够获得胜利。

目前他们若能够获得较大外部支援的只能从华夏和美国。但是从华夏的角度来看,华夏与德国一直保持着传统友谊,英国人很难能说动华夏加入他们作战,最大的可能是让华夏保持中立。

那么英国现在唯一能够争取的对象只能是美国,虽然美国是英国人逆子,但是此时奉行孤立主义政府,国内不管是民间还是政府,都没有参战的想法。

英国现在缺少一个契机来说动美国政府和美国选民卷入这场世界大战。

在英国人在纠结怎么样去拉美国下水的时候,打残西俄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和奥匈帝国,拉上了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四国联合出动了一百五十万海陆大军,从南北两面夹击巴尔干半岛。

此时,巴尔干半岛除了奥匈帝国、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保加利亚、罗马尼亚之外,还有塞尔维亚、黑山、希腊三个国家。这三个国家都是地区小国,特别是塞尔维亚国内更是民族矛盾重重。

加上三国海军没有多少实力,纷纷向意大利海军求救,但是此时意大利海军自身难保,只能眼看三个小盟友被封锁海岸线了。

此时的英国海军虽然还是世界第二,但是已经远不如岳天原来那个时空那般强大,主力舰主要都部署在对德国海岸的封锁之上。

所以英国人也无法突破奥匈帝国和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海军的封锁线,来支援巴尔干的盟友。

在这种背景之下,塞尔维亚、黑山、希腊三国面对着四国联盟的百万大军,只坚持了不到三个月,于1910年11月底,被四国联盟瓜分。

奥匈帝国获得了整个黑山王国、塞尔维亚大部分地区,而将塞尔维亚西部一万多平方公里的领土划给了罗马尼亚。

保加利亚则获得了马其顿地区,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则获得了整个希腊半岛。

尽管巴尔干半岛被这四个国家瓜分了,但是当地人民还是掀起了反抗外来统治的起义和游击战争。

不过由于这个时空的历史已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四国联盟很快采取了清空当地居民,充当劳工,拍卖当地土地,移民本国居民的政策,使得这些反抗在没有外援的情况下,显得苍白无力。

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和奥匈帝国都从瓜分巴尔干半岛获得至少十亿共和国银元的收入。

由于两国又花了三亿共和国银元,相继震旦国购入大量的武器装备和战略物资,并希望在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收复埃及之后,能够从震旦国采购海军装备。

在法国防线,英国陆军和法国陆军主力都被牵制在法国的时候,在印度支那半岛法属殖民和英属缅甸由于两国强行都两地征召了三百万雇佣军和劳工运往欧洲,并对当地实行竭泽而渔的政策,终于引发了当地百姓的大规模起义。

此时,英国、法国在两地的殖民军已经无力将两地起义完全镇压下去,眼见震旦国不仅和自己做生意还跟同盟国做生意。

经过协商,英法两国政府决定将两处殖民地转让震旦国,一方面通过转让条约约束对方向同盟国出售武器,并在战争中保持中立;当然他们也想利用两块殖民地的混乱,拖住震旦国。

但是,当英国人和法国人向震旦国提出转让两地之时,却得到震旦国的“两地如囊中之物,随时可取,何须付钱!”

震旦国在欧战爆发之时早就视这些地方为囊中之物,唾手可得的东西怎么会再去花钱呢。

这个事情气得英国人和法国人都炸毛,但是它们也清楚震旦国分析的是实情,这就是他们欧战的代价。

若是两国现在主动交出两处殖民地,可能得不到震旦国政府的一分钱,但是至少能够交好对方,让对方停止向同盟国出售武器弹药,严守中立,只售卖民用物资。

若是两国不肯主动送出,恐怕过不了多久,震旦国就会找借口出兵两块殖民地,不仅能拿下两块殖民地,可能将会把两国在两地十数万殖民军都送去挖矿修路吧!

正在英国人、法国人还在犹豫的时候,1910年12月3日,瓜分巴尔干半岛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驻守在叙利亚、黎巴嫩等地的陆军,在地中海沿岸的海军掩护之下,开始向英国人控制的西奈半岛进军,直接威胁到埃及的苏伊士运河。

在此危急关头,已经无兵可派的英国人,想着尽快从缅甸脱身,将殖民军调回埃及固守,所以主动向震旦国政府移交缅甸地区。

而法国人也紧随其后,表示愿意向震旦国移交印度支那半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