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都市言情 > 穿越甲午战争之东方列强崛起 > 第394章 德国的非洲攻势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1912年11月,因为在欧洲战场,同盟国军队的进攻未能有大的突破。而英、美联合舰队虽然实现对德国海岸线的封锁,但是未能突破对法国北部岸防攻势,所以无法开辟新的战场。

同时,由于波罗的海沿岸国家在击败西俄之后,纷纷表示在接下来的战争之中严守中立,使得协约国在这一块寻找盟友开辟新战争的想法,也无法实施。

本来,英国、美国想联合法国、意大利残余的舰艇,利用新式航空母舰的优势,在地中海与奥匈帝国、奥斯曼土耳其帝国舰队进行大决战。

但是由于这两国刚刚花巨资从华夏购入大规模新式舰艇,使得英国觉得没有把握,推迟了进攻计划,而改为大规模建造航空母舰,等美国造舰速度提上来之后,再集结海军力量,进行地中海海军大决战,重新夺回苏伊士运河。

这个时代的德国不仅在陆上只要单线作战,而且开局不久就占领了波兰、乌克兰、白俄、西俄大批领土,获得了上面的大量的粮食、人力、物力,并且获得了黑海出海口。

在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占领苏伊士运河之后,德国政府又从华夏购买大量的货轮、油轮,从伊拉克北部还有波斯湾运回大量石油,随后利用从华夏购买的造船设备,在黑海沿岸建造了造船厂,开始建造轻型战舰、潜艇以及尝试建造英国那种航空母舰。

总的来讲,这个时空由于岳天的到来,引发华夏提前崛起,使得同盟国各国不管是德国还是奥匈帝国,甚至是奥斯曼土耳其帝国都比岳天原来那个时空得到了强化。

所以,打通了前往红海的交通线之后,德国决定占领非洲英国、法国的殖民地,以切断他们在海外的原料和人力供应,为后面彻底击垮两国做准备。

原本德国人准备了十万欧洲白人兵力,但是见到英法的一番操作之后,德国在占领的原来西俄占领区宣布,只要愿意到非洲参战,战争结束之后,每人将获得100亩土地。

这西俄灭亡之后,这些俄族生活穷苦潦倒,平日里还要经常受到波兰伪军的欺压,加上鞑靼斯坦共和国并入华夏之后,又有差不多的200多万俄族人迁徙过来,使得当地土地更为紧张,所以这个政策竟然吸引了20万俄族人加入。

为了防止在前线,这些俄军人会叛变,德国人又从本土征召了三万人,配上六万西乌克兰人,以及十一万波兰人,组成40万部队,从黑海登船迁往德属东非。

当然,这批人很大一部分俄族士兵只能装备德国人库存的单发式步枪,以及还没有来得及销毁的旧式前膛装火炮。

1912年12月初,北半球已经进入了冬天了,但是赤道附近的德属东方,就是岳天原来那个时空的坦桑尼亚,此时天气还炎热。

德国人刚刚从华夏东非省采购了大量粮食运往了前线。此时,为了防御德国人的进攻,丢失出海口英属苏丹、英属乌干达等地,只能从法国千里迢迢运来大批武器,武装当地的土着武装,也拼凑出了五万大军,并在乌干达一线修筑了大量的土木防御工事。

1912年12月11日,在德属两次增兵之后,达到了50万,经过德军指挥官动员之后,40万德军进攻部队兵分四路,发动对英属乌干达的进攻。

尽管英国在乌干达修筑了工事,但是由于乌干达的英国殖民军,以土着人为主,缺乏军事训练,基本上只会开枪等基本技能,又是临时被各部落强征而来,待遇低士气低落,并且这支部队缺乏重武器。

反观这五十万德军几乎清一色是从欧洲招募的雇佣兵,其中有不少是有实战经验的俄族老兵,虽然比不上英、法两国的正规军,但是对方非洲土着部队是绰绰有余,加上这些部队装备了不少从华夏购买的,便于携带的迫击炮,所以能够在攻坚中发挥不少作用。

在力量悬殊的情况下,英国殖民军被打得落花流水,一线防守阵地坚持了不到三十分钟便被德军突破,大批土着部队举手投降。

见大势已去,英国本土部队就不再坚守而是一溃千里。德国四路大军只用了一个多月便占领了卢旺达和乌干达。

这一过程,德军遇到的难题主要是当地土着武装零星的反抗,以及热带地区的疟疾等热带疾病,不过从华夏购买了大量药物的德军伤亡不是很大。

为了能够进一步打下英国、法国在非洲的殖民地,德国人同意了参战立功的俄族士兵,能够在乌干达、卢旺达等地,自己圈起一百亩土地作为自己的奖励。

尽管这里处于热带,对于长期生活在温带、寒带的俄族人来说,在这里生活下去有些困难,但是有了华夏的药品,加上在原来西俄地区的俄族遭受着苛捐杂税和异族压迫,所以在热带生活的困难对他们来说完全是可以克服的。

由此,大批俄族士兵为了能聚集而住,便三五十人成群结队,袭击当地土着部落,屠杀当地土着,将俄族人骨子里面的凶残暴露无疑。

德国人虽然也发现了俄族人的行为,但是他们需要俄族人打仗,而且这些俄族人在这里定居下来之后,德国还能源源不断地从他们身上收取农业税。

另一方面,通过迁徙在东欧的俄族人前来非洲,可以稀释在欧洲俄族的力量,毕竟经历过多轮的战乱和饥荒,分散在德统治区、莫斯科公国、奥匈统治区的俄族人还有近五千万人,若是他们反抗起来,要完全镇压下去,也比较麻烦。

再者,迁徙出部分俄族人、波兰之后,再将一部分德国人迁徙到东欧定居,在一定程度上能加强德国人在当地的统治基础。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德国这是在借鉴华夏政府的一些政策。

为此,德国人还允许俄族、乌克兰人、波兰人中的富豪,按5马克一亩地价格购买乌干达、卢旺达的土地,并允许他们在当地实现部分自治。

这一政策,彻底点燃这些地区富豪的激情,不少人一掷上万马克购买这片地区的土地,使得德国人一下子又收获了几千万德国马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