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都市言情 > 穿越甲午战争之东方列强崛起 > 第416章 巴尔干人民大起义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这场鱼雷战使得上午的交战只进行了一个多小时就结束了。同盟国舰队16艘战舰全部被击沉,但是他们也成功击沉了协约国12艘战舰,他们用战斗扞卫了两国海军的尊严。

所以,在这场战斗中被俘的奥匈帝国、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海军官兵都得到协约国海军官兵的礼遇和尊重。

就连奥斯曼土耳其苏丹阿卜杜勒?哈米德二世得知海军将士在最后关头的壮举,非常感动下令褒奖这些海军将士亲属。

1915年10月1日,在同盟国在地中海联合舰队全军覆没之后,拒守在爱琴海克里特岛的奥斯曼土耳其陆军在弹尽粮绝的情况下,升起了白旗,向协约国军队投降。

随后,协约国海陆军进驻了克里特岛。

在爱琴海海战期间,为了加快击败奥匈帝国和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协约国开始在海军舰队的掩护下,向希腊、塞尔维亚等地,偷运此前在意大利训练的巴尔干俘虏。

这些经过渗透训练的巴尔干人,登上了巴尔干半岛之后,要么返回家乡组织人员配合自己袭击同盟国在巴尔干的部队,要么就地开始袭击同盟国军队,给奥匈帝国和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在当地守军带来了很大麻烦。

1915年10月初,随着协约国军队占领了爱琴海克里特岛的消息在巴尔干岛传开,巴尔干人民开始在各地发动起义。不过由于这些起义军的装备比较落后,大多被迅速镇压下去,只有少部分退入山区和农村地区打游击。

但是巴尔干人的起义和协约国舰艇不断出现在巴尔干半岛各地海岸线上,给同盟国在当地驻军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加上巴尔干半岛人民起义,使得同盟国不得不派出军队来镇压这些起义。

1915年10月5日,在准备妥当之后,协约国舰队先是出动舰载机对驻守希腊的奥斯曼土耳其军队发动猛烈的空袭。

由于,奥斯曼土耳其部队缺乏战斗机和防空武器,协约国的空袭效果很明显,面对着大量伤亡,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军队开始溃散。

随后协约国联军开始在希腊登陆,登陆过程并未遇到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有效反抗,并得到希腊人民的欢迎。

协约国军队在希腊登陆的消息,很快在希腊各地传开了,被奥斯曼土耳其残暴统治几年的大批希腊人拿起火药枪,甚至大刀、长矛,在各地袭击落单的奥斯曼土耳其军队。

而奥斯曼土耳其军队,知道大势已去,便开始组织部队往土耳其本土境内撤军。

为了尽快跑掉,这些部队不得不丢盔卸甲,将不少装备丢给了希腊起义军。

协约国军队的顺利进军,也让同为同盟国并在之前获利的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两国感到十分恐慌。两国先后派人前往希腊,希望能够向协约国倒戈,并退出原来占有的领土,换取协约国对两国的豁免。

为了尽快结束已经持续五年多的战争,英国、法国、美国最终同意了两国的请求,随后跟两国签订了相关的协议。

随着协议的签署,保加利亚和罗马尼亚在10月15日先后宣布撕毁与德国、奥匈帝国、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协议,加入协约国,并派兵进攻奥匈帝国、奥斯曼土耳其帝国边境。

由于两国均与奥匈帝国接壤,所以两国突然宣战,让对他们没有防备的奥匈帝国陷入危机,部分奥匈帝国的领土甚至被两国占领。

面对着长驱直入的保加利亚和罗马尼亚联军,奥匈帝国一方面从巴尔干半岛抽调回大量部队回防,另一方面紧急向德意志帝国求援。

这时候,感到南线奥匈帝国可能保不住,当即决定派遣援军前往支援。

此时,经过摩托化建设,加上乌克兰西部地区的石油开采,德国陆军装备不少仿制华夏的坦克、装甲车以及军用卡车,机动速度大增。

1915年10月23日,驰援奥匈帝国的德军先遣部队进入了奥匈帝国与保、罗两国的战圈,并以强大的火力,击溃了两国的进攻,并杀入两国境内。

协约国军队这时候才解放希腊全境进入阿尔巴尼亚、塞尔维亚等地区。

由于这些地区的奥匈军队大量被抽调回匈牙利地区布防,所以当地的奥匈军兵力薄弱,仅有的一些兵力已经被反攻的巴尔干人围在了城镇里面。

所以协约国到来之后,很快就占领了塞尔维亚等地。

为了能够增强自身兵力,协约国决定抓紧恢复巴尔干各国的独立,以便这些独立政权能够迅速组织军队协同自己进攻同盟国。

1915年11月1日,协约国和巴尔干各国代表在贝尔格莱德召开了巴尔干半岛诸国的重建会议。

随后几天,经过与各地的起义军协商,还有协约国自身的利益考虑,巴尔干半岛阿尔巴尼亚、塞尔维亚、黑山、希腊复国,同时允许从奥匈帝国、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统治下起义的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北马其顿等地独立建国。

至于倒戈的保加利亚和罗马尼亚放弃在战争占领的巴尔干领土之后,不再追究他们发动战争的罪行。

协约国这一安排,使得绝大数巴尔干起义军都获得了利益,随后纷纷加入协约国方面作战,使得协约国在巴尔干一线又多出了四十多万军队。

1915年11月15日,协约国联军和巴尔干联军联合向奥匈帝国境内发动进攻,但是此时一百多万德军进入了奥匈帝国境内协防,而在巴尔干半岛登陆的协约国军队,却要分兵进攻奥斯曼土耳其帝国。

加之新成立的巴尔干联军主要装备的是奥匈帝国和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丢弃的武器,装备较差,又大多缺乏训练,在德军机械化部队面前,损失惨重。

一连发动三次进攻都以失败为告终,协约国决定暂时停止进攻奥匈帝国本土,命令前线部队构筑防御阵地,等待美国本土运来的装备武装巴尔干联军之后,再对奥匈帝国本土发动进攻。

而当前协约国在南边战场主力,开始转而进攻奥斯曼土耳其本土,并希望以此能够控制进出黑海的出口,先击垮奥斯曼土耳其帝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