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都市言情 > 穿越甲午战争之东方列强崛起 > 第422章 小亚细亚半岛反击战之三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422章 小亚细亚半岛反击战之三

随着英军的投降,科尼亚大捷的消息迅速传遍了整个土耳其,让全国百姓为之一振,又有大批土耳其青年加入了凯末尔领导的土耳其军。

在这场战役里,土军缴获了十多万的装备,又武装起十几万大军,加上原来围歼战的四十多万大军,共有七十万大军迅速朝着东部土军阻止阵地涌去。

英军在科尼亚地区的惨败,加上由于英属印度殖民地的丢失,没有办法再获得大量印度土兵兵源,使得英军系列中英属印度土兵部队只剩下几万人。

此时,经历了在摩苏尔惨败、科尼亚地区的惨败,以及在面对土耳其军队阻击时候的无力,前前后后,协约国损失了近三十万兵力,伤亡率达到了一半,加上参加进攻土耳其本土的协约国大部分部队都是以各国强征的雇佣兵为主。

这些军队本身战斗就不强,完全是依靠装备优势来虐待土耳其军队,能打秋风扫落叶的战,一旦遇到强敌往往充当骨干的帝国主义主力部队不行,这些雇佣兵就会跟着跑了。

此时,近剩余的三十余万协约国部队分散在他们占据的土耳其各地,负责进攻的军队只有二十余万。

当美军指挥官接到科尼亚前线,英军溃败的消息之时,当即立马下令撤退,他感觉再不撤退,恐怕自己也要交到土耳其这里了。

果不其然,美军和法军主力刚撤出不久,便传来留下来充当后卫的两万余名日本雇佣兵和法属非洲殖民军,便被随后发动进攻土耳其军队几十万土耳其军队全歼了。

随后,“赶跑侵略者”的口号,响彻了土耳其,接连的胜利,振奋了土耳其军民的士气,土耳其各地百姓纷纷操起手中的武器,袭击入侵的协约国军队。

面对突然集结起来的百万土耳其大军,虽然这些军队很大一部分只装备着老式武器,但是人数多,又有游击队不断袭击协约国军队的补给线,导致协约国军队几乎一路丢盔弃甲逃出土耳其各地。

1916年4月3日,逃回到叙利亚的协约国军队只剩下十余万人。击溃协约国六十万大军的凯末尔成为了土耳其的民族英雄,并收到议会议员们的欢迎,土耳其民族主义者宣布坚定站在凯末尔身边。

这个时候,尝到甜头的凯末尔再次接受华夏国驻土耳其武官的建议,通过了各种渠道说服了土耳其帝国议会的议员们,通过允许叙利亚、巴勒斯坦、黎巴嫩、约旦、阿拉伯半岛等地的阿拉伯民族民族自治的权力。

更让协约国郁闷的是,土耳其议会谴责协约国在埃及对阿拉伯民族犯下的滔天大罪,并向全世界公开了英国人通过的贝福德宣言,指出这是对全世界穆斯林的公开挑衅,号召全世界的穆斯林共图将这些屠夫赶出穆斯林世界。

随后,大批武器被土耳其偷偷运入了叙利亚等地。1916年4月11日,叙利亚当地掀起了民族独立大起义,起义军不断袭击协约国的部队,特别是日本雇佣兵部队。

只要有日本雇佣兵部队出现的地方,当地的阿拉伯民兵就会群起而攻之。

事态不断扩大,随后黎巴嫩、巴勒斯坦、也门、阿曼、阿拉伯半岛等地的阿拉伯人在面临民族生死存亡的危机之时,终于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纷纷掀起了武装反抗协约国的起义。

原本已经稳步推进的战事和稳定的中东局势,突然一下子恶化起来了,关键一番操作下来,损失了近六十万军队,现在又丢了印度这块地盘,到哪里去招那么多印度土兵呢。

而日本本州岛的男丁早已经被美国人抓到差不多了,一千多万人口,应被抽走近三百万男丁,这个民族已经离灭亡不远了。

所以,协约国开始寻求妥协,一方面顺水推舟宣布承认黎巴嫩、巴勒斯坦、也门、阿曼等地的独立,但是要求各地允许协约国在当地驻军。

另一方面,协约国派人秘密与土耳其帝国苏丹阿卜杜勒?哈米德二世举行秘密会谈,希望以功高盖主的方式,借助阿卜杜勒?哈米德二世之手除掉凯末尔,再进攻土耳其。

协约国的政客们,运作效率非常快,很快便说服了中东各地阿拉伯民族的首领,并承诺不在巴勒斯坦地区搞某民族的复国主义。

协约国之所以这样承诺,是因为他们早已经在埃及搞了,觉得在那里更合适,没必要在因为这个事情现在给自己难受。

见协约国们让步了,中东这些阿拉伯民族地区,纷纷独立建国,其中在阿拉伯半岛扶植了先知的后裔哈希姆家族建立了汉志王国。

不过,让英国人没想到的是,日后就是自己一手扶植起来的汉志王国是扞卫阿拉伯民族利益,反对英国的急先锋。

另一方面,土耳其帝国苏丹阿卜杜勒?哈米德二世,得到了协约国和谈的回应之后,欣喜若狂。

因为,最近几个月他发现,他的帝国离他越来越远了,议会和军队渐渐团结在凯末尔的身边,他越来像一个孤家寡人了。

他开始担心有一天一觉醒来,他便会被人民废黜,这阶段他无时无刻不处在惶恐之中。

权力是一个好东西,就像是毒品一样,让人沾上了就舍不得丢弃。

所以,他马上派了亲信前往爱琴海利姆诺斯岛穆德洛斯,与协约国进行会谈,很快就全盘接受了协约国提出来的苛刻条件签订《摩得洛司停战协定》

这个条约相当于向世界各国宣告土耳其向协约国无条件投降。

当然,阿卜杜勒?哈米德二世换回了协约国保住他苏丹位置的承诺。

这个条约主要内容有:

土耳其政府同意将达达尼尔海峡、博斯普鲁斯海峡完全开放予各国船只。

协约国可以不经过土耳其帝国的同意征用奥斯曼帝国的商船、海港、铁路等设施。

土耳其政府须和其他同盟国断交,德意志帝国及奥匈帝国的官员需於一个月内离开土耳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