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都市言情 > 万界创世神 > 第117章 全服玩家开始研究“如何拍神明马屁”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17章 全服玩家开始研究“如何拍神明马屁”

希望前哨中央广场,那尊闪烁着微弱电弧、脚趾缝散发着幽幽绿光的《创世神的脚气》雕塑,已然成为了据点最耀眼(物理和精神双重意义上)的新地标。

每天都有大量玩家前来“朝圣”,他们绕着脚丫子转圈,试图感悟其中蕴含的“神之真意”(主要是琢磨那股若有若无的脚气味儿到底是不是神性的一部分),或者单纯就是来蹭点“神雷”过后残留的、据说能带来好运的静电。

【脚踏实地的孢子】更是从一个默默无闻的清洁工,一跃成为了希望前哨的精神图腾,被尊称为“圣脚艺术家”或“脚气先知”。他每天的主要工作就是坐在他的杰作旁边,接受其他玩家的膜拜和咨询,内容从艺术创作一直延伸到人生哲学(虽然他自己大多答不上来,只能高深莫测地微笑)。

《脚气》作品的巨大成功,以及那三道被完美解读为“神之认可”的雷劈,像是一把钥匙,彻底打开了玩家们心中那扇名为“如何取悦神明”的大门。

之前的“创世神后援会”那种单调的祈祷和祭祀,瞬间显得弱爆了!太没有技术含量了!看看人家【脚踏实地的孢子】!直接揣摩神之本体(的脚部),用艺术进行灵魂层面的沟通,这才换来了神雷加冕的最高荣耀!

一股前所未有的、轰轰烈烈的 “马屁学研究” 热潮,瞬间席卷了整个希望前哨,并通过论坛蔓延至全服!

玩家们不再满足于被动的祈祷和等待神迹,他们开始积极主动地研究神明的喜好、性格、行为模式,并试图找到最有效、最能挠到神明痒处的“拍马屁”方法!

整个据点仿佛变成了一所巨大的“神明行为心理学”研究院。

以【毕加索转世】和【诸葛不亮】为首的理论派,迅速成立了“神意揣测中心”。他们日夜不休地分析过往所有“神迹”:

“根据数据,神明对色彩有明显偏好,尤其是金色和饱和度高的颜色!(马克笔限定)” “神明具有强烈的幽默感和恶趣味!从‘物业通知’和‘笑脸太阳’可以看出!(岳峰:我只是觉得好玩)” “神明可能对脚部有特殊关注!《脚气》作品的成功就是铁证!(岳峰:???)” “神明的奖励机制似乎更倾向于出人意料、打破常规的行为!循规蹈矩的祈祷效果不佳!”

这些“研究成果”被迅速整理成册,命名为《马屁学导论:如何有效取悦创世神》,在玩家中广为流传,几乎孢手一本。

实践派玩家则更加疯狂。他们根据理论指导,开始了各种匪夷所思的尝试:

艺术派:这是最大的流派。玩家们不再满足于胡乱涂抹,开始进行更有“针对性”的创作。有的玩家开始雕刻巨大的鼻子、耳朵模型,试图凑齐“创世神五官系列”;有的玩家用收集到的闪光材料拼贴出“神之伟岸背影(想象)”;甚至有个玩家根据“神可能喜欢圆形”的猜测,开始疯狂制作各种大小的石头圆球,堆满了据点角落,称之为“神之弹珠”。

行为艺术派:这部分玩家坚信,行动比作品更能打动神明。他们模仿“神迹”,比如有玩家把自己涂成金色,一动不动地站在高处假装“太阳”;有玩家组织起来,用身体拼出“谢谢老板”的字样(虽然字很难认);还有玩家尝试复刻“神雷”,用摩擦生电的方式制造微小电火花,然后对着电火花叩拜,称之为“模拟与神沟通”。

祭祀派:他们改革了祭祀方式。不再焚烧珍贵的战利品,而是开始供奉他们认为神明可能喜欢的“有趣”的东西。比如:颜色最奇怪的蟑螂甲壳、形状最奇葩的石头、甚至有人把【赵日天】产生的压缩能量气体收集起来,装在容器里供奉,称之为“神之息”。

文学派:他们致力于创作赞美的诗歌和文章,但内容不再是肉麻的吹捧,而是充满了各种隐晦的幽默、双关语和段子,试图迎合神明的“幽默感”。论坛上充满了各种拍神马屁的段子,一个比一个卷,一个比一个离谱。

整个希望前哨乃至全服,都陷入了一种集体性的、欢乐的、内卷严重的拍马屁竞赛之中。

岳峰在玻璃缸外,看着沙盘里那群为了取悦他而绞尽脑汁、花样百出的孢子人,笑得肚子疼,差点从椅子上滚下去。

“哈哈哈!马屁学?还出书了?这帮家伙真是人才啊!”他擦着笑出来的眼泪,“研究我的喜好?我喜欢什么?我喜欢看乐子啊!你们现在这样就是最大的乐子!”

他看着那些歪歪扭扭的“五官雕塑”、那些行为艺术、那些奇葩贡品,觉得比看任何综艺节目都有趣。

“碎核兄,详细记录这种‘定向取悦行为’对文明发展的影响。这社会学实验数据太完美了!”

【数据记录中……出现系统性‘取悦更高存在’的社会行为。创造力在特定方向(娱乐性、奇观性)爆发性增长。资源分配向非生产性领域倾斜。个体积极性提升,但动机高度外化。】

岳峰眼珠一转,恶趣味又上来了。

“既然他们这么努力,我不给点反馈好像说不过去?”

他决定,给那些最努力、最奇葩的“马屁行为”一点小小的“神之回应”。

于是,沙盘里开始出现一些微妙的“神迹反馈”:

那个堆了很多石头圆球的玩家,某天发现他最大的那个石球变得异常光滑,还微微反光(岳峰偷偷用抛光机蹭了一下)。 那个试图制造“神之息”的玩家,发现他收集的气体容器偶尔会发出轻微的、悦耳的嗡鸣声(岳峰悄悄用超声波笔隔着玻璃震了一下)。 几个行为艺术派玩家在扮演“神之太阳”时,突然感觉身上暖洋洋的特别舒服(岳峰把台灯对准了他们一会儿)。

这些微小的、难以复制的“神恩”,立刻被玩家们敏锐地捕捉到,并疯狂解读!

“有效!我们的研究方向是正确的!” “神明喜欢圆球!喜欢声音!喜欢温暖!” “快!加大力度!更新《马屁学导论》!”

玩家们的热情被彻底点燃了!马屁学研究进入了2.0时代!内卷更加严重!

岳峰乐呵呵地看着这一切,时不时偷偷下场“微调”一下,享受着这种幕后操纵的快感。

“好好拍,好好拍。”他一边嗑着瓜子一边想,“马屁拍得越响,乐子越大,我能量收得越欢。”

他的盆栽文明,在成为“马屁精文明”的道路上,一路绝尘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