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其他类型 > 悬疑解密档案 > 漆棺档案:血咒纹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档案编号:1307

档案等级:绝密

归档日期:1952年,冬至

一、棺中异动

嘉陵江畔的悬崖上,炸开的岩石堆里露出半截朱漆棺材时,林砚之正用放大镜观察棺身的纹路。她是市博物馆的文物修复师,祖上三代都在做“辨棺”的营生——专门识别古墓中被施以符咒的邪棺。此刻她指尖划过棺盖边缘,那里的漆皮剥落处,露出道暗红色的纹路,像条蜷缩的蛇,在夕阳下泛着油光。

“林老师,这棺头的字认得出吗?”考古队的老张递过来盏马灯,灯光照亮棺头的阴刻篆字,“我们挖了三天,就这口棺是闭合的,其他的都空着,像是被人提前搬走了。”

篆字是“镇煞”二字,笔画间缠绕着细小的符咒,林砚之认出这是清代“湘西赶尸匠”常用的“锁魂咒”。更奇怪的是棺身的漆色,朱红中透着紫黑,用指甲刮一下,漆层下渗出些粘稠的液体,像稀释的血。“是‘血漆’。”她皱眉,“用活人血混合生漆涂的棺,一般用来镇住里面的‘凶煞’。”

话音刚落,棺材突然发出“咔哒”一声轻响,像是里面有什么东西动了。林砚之示意众人后退,自己则从工具箱里翻出把黄铜匕首——这是祖父留下的,柄上刻着“破煞”二字,据说能克制邪祟。

棺盖缓缓抬起道缝,里面喷出股腥气,像腐肉混着松烟墨的味道。林砚之举着马灯凑近,看见棺底铺着层黑色绸缎,上面绣着七个白色的骷髅头,每个骷髅的眼眶里都嵌着颗绿豆大的漆珠,其中六个已经碎裂,只剩下最后一个完好无损。

“还差一个。”她突然想起祖父的《辨棺录》,里面记载过一种“七星煞棺”,棺中铺着七星骷髅绣,需用七个生辰八字属阴的人血祭,才能镇住棺中的煞。若七颗漆珠碎裂六颗,说明已有六人被煞所害,最后一颗碎裂之时,就是煞破棺而出之日。

这时,悬崖下传来惊呼。老张跑过去看,回来时脸色惨白:“下游的浅滩上……漂着具尸体,跟之前那五个一样,浑身皮肤都被漆成了红色!”

二、档案残卷

回到博物馆的深夜,林砚之翻出祖父留下的档案柜。第三层的铁盒里锁着份民国二十六年的卷宗,封面写着“七星煞棺案”,附页是七张泛黄的照片,照片上的死者都被漆成红色,面部表情扭曲,像是死前看到了极其恐怖的东西。

卷宗里的验尸记录提到,死者皮肤上的漆层下,都有相同的暗红色纹路,与今天发现的棺身纹路一致。祖父的批注写道:“漆纹随血脉动,三更后显字形,乃‘血咒’也。咒成则煞醒,七日必取七命。”

“今天是第七天。”林砚之盯着日历,1952年12月21日,冬至。她想起浅滩上的死者,是本地的漆匠刘老五,而之前五个死者分别是:卖墨的陈掌柜、扎纸人的王婆、刻石碑的老李、做棺材的赵木匠、缝寿衣的张寡妇——全是与“殡葬”相关的行当。

“还差一个与‘葬’有关的人。”她翻到卷宗最后,夹着张手绘的地图,标注着七个红点,前六个分别是刘老五等人的住处,最后一个红点旁写着“守陵人”。

窗外突然传来刮擦声,林砚之抬头,看见窗玻璃上贴着张人脸,皮肤红得像涂了漆,眼眶里嵌着两颗黑珠,正是棺中骷髅的模样。那人影用指甲在玻璃上画着什么,留下道暗红色的痕,像棺身的纹路。

她抓起黄铜匕首冲出去,人影却消失在巷口,只留下串红色的脚印,脚印边缘泛着漆光,凑近了闻,有股松烟墨的味道。

三、守陵人秘闻

根据地图的指引,林砚之在城郊的乱葬岗找到座破败的土地庙。庙门的门板上,用红漆画着与棺身相同的咒纹,门楣上挂着块褪色的木牌,写着“守陵卫”三个字。

“进来吧。”庙里传来个苍老的声音。神龛后坐着个瞎眼老头,穿着件打满补丁的黑袍,手里摩挲着块漆木板,“我等你三天了,林家人的后代。”

老头是最后一代守陵人,姓秦,年轻时曾跟着林砚之的祖父学过辨棺术。他说,那口朱漆棺里葬的是清代的一个“漆匠煞”——据说此人活着时用活人炼漆,死后被湘西赶尸匠封在棺中,施以七星煞咒,让他永世不得超生。

“民国二十六年,你祖父为了阻止煞破棺,故意放走了六个被选中的人,自己当了第六个祭品。”秦老头的声音发颤,“但他在棺中留下了‘破咒法’,藏在七颗漆珠里,说等煞再次出现时,让林家后人用七人的血混合漆料,重画咒纹,才能彻底镇住它。”

他从怀里掏出个油布包,里面是六颗碎裂的漆珠,珠核里藏着极细的丝线,拼起来是半张符咒。“还差最后一颗,在煞的眼睛里。”

话音未落,庙外传来骷髅头滚动的声音。秦老头突然站起来,黑袍下露出红色的皮肤:“它来了。我就是第七个祭品,当年你祖父让我假死躲起来,就是为了今天。”

庙门被撞开,一个浑身涂漆的人影站在门口,眼眶里的黑珠泛着光,正是窗玻璃上的那个。它举起双手,指甲红得像漆刀,朝秦老头扑过来。

“用这个!”秦老头将块漆木板扔给林砚之,木板上刻着半张符咒,“与珠核的符咒合在一起,就是破咒法!”

林砚之将六颗珠核的丝线拼在木板上,完整的符咒突然发出金光,咒纹顺着她的手臂爬上人影的身体。人影发出刺耳的尖叫,皮肤下的血管爆裂开,流出红色的漆液,在地上汇成个骷髅头的形状。

秦老头突然抓起地上的漆液,抹在自己的眼睛上:“煞的本体在棺中,这只是它的影,我引它回棺,你趁机毁掉漆珠!”他转身冲出庙门,人影果然跟了上去,红色的脚印一路延伸向嘉陵江畔的悬崖。

四、血咒反噬

林砚之赶到悬崖时,秦老头已经被人影拖进了朱漆棺。棺盖正在缓缓闭合,她看见秦老头的手里攥着颗完整的漆珠,珠光闪烁,正是最后一颗。

“快用匕首刺珠!”棺里传出秦老头的喊声。林砚之举起黄铜匕首,对准棺缝里的漆珠刺下去,珠体瞬间炸裂,里面流出金色的液体,与之前的六颗珠核丝线融合,在空中凝成道巨大的符咒。

棺中的人影发出凄厉的惨叫,红色的漆液从棺缝里涌出,在地上形成个巨大的咒纹,与空中的符咒相互呼应。林砚之突然发现,咒纹的中心有个极小的“林”字,正是祖父的笔迹。

“原来祖父早就留了后手。”她恍然大悟,祖父当年不是当了祭品,而是将自己的血混入漆珠,成为破咒的关键。七颗漆珠其实是七个人的精血,其中六个是被选中的祭品,最后一个是祖父的血,藏在秦老头身上。

朱漆棺开始剧烈震动,棺身的咒纹像活了般游走,发出红光。林砚之按照秦老头教的方法,用匕首蘸着七颗漆珠的液体,在棺盖上学着画符咒,每画一笔,棺身的震动就减弱一分。

当红光彻底熄灭时,天已经亮了。林砚之打开棺盖,里面的朱漆变成了黑色,绸缎上的七个骷髅头都闭上了眼,秦老头躺在棺底,皮肤恢复了正常,只是已经没了气息,嘴角却带着笑。

考古队的人赶来时,林砚之正在棺盖内侧刻字。她将整个事件的经过刻在上面,最后写道:“煞非天生,皆由人心生。漆可镇煞,亦能养煞,唯善念能破之。”

五、档案终章

林砚之将七颗漆珠的残核和秦老头的遗物一起放进档案柜,与祖父的卷宗放在一起。她在新档案的末尾写道:“1952年冬至,七星煞棺案结,漆匠煞被镇,七祭品魂安。守陵人秦某殉职,其义可嘉。”

附页是她画的符咒全图,旁边标注着:“破咒需以善血混漆,心不正者画之,反遭咒噬。”

三个月后,林砚之在修复那口朱漆棺时,发现棺底的绸缎下藏着块小木牌,上面是祖父的字迹:“吾女砚之,若你见此牌,可知祖父从未离开。七珠为钥,守陵为门,待煞再临,需以仁心启之。”

她突然明白,祖父当年并未牺牲,而是化作了棺中的一部分,与煞同眠,等待着后人用善念化解仇恨。

(档案末尾附着一张照片:修复后的朱漆棺安放在博物馆的展柜里,棺身的咒纹在灯光下泛着柔和的光,七颗漆珠的残核被嵌在棺盖的凹槽里,拼成个完整的“善”字。)

档案备注:

- 棺中漆液经化验,含人体血红蛋白与特殊植物成分,确为活人血炼制;

- 七颗漆珠的珠核材质为人类指骨,其中一颗的dNA与林砚之祖父的一致;

- 秦老头的遗物中发现半张与林砚之祖父的合影,拍摄于民国二十六年,地点正是那座土地庙。

(归档人:林砚之)

(归档处:市博物馆档案室,地下二层第13柜)

(附:档案入库前夜,值班保安称看到展柜里的朱漆棺自动打开条缝,里面透出金色的光,隐约有两个人影在棺中对坐,像是在交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