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其他类型 > 悬疑解密档案 > 会吐字的陶埙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档案编号:i-94

归档人:楚砚

归档日期:2050年6月6日

密级:需用七枚陶埙在芒种日的酉时按七星方位吹响方可显形

第一章:

我第一次见到那枚陶埙时,它正躺在“大世界”老窑厂的残窑里。灰黑色的陶土上布满冰裂纹,吹孔里嵌着些细碎的瓷片,对着阳光看,瓷片的纹路竟组成个“窑”字。

窑厂是“大世界”的根基,1903年建成时专烧官窑瓷器,我太爷爷曾是这里的窑工头,七十年前在烧最后一窑“祭红”瓷时失踪。现场只留下这枚陶埙,埙底刻着“火照魂”三个字,字缝里塞着半块窑变瓷片,瓷片的釉色里,能看到个模糊的人影,像太爷爷在窑火中站立。

守窑厂的是个瞎眼老头,姓顾,他总在窑前摆个火盆,用手感受火焰的温度。“你太爷爷不是失踪,是被‘窑神’请去守火了。”顾老头的手指抚过陶埙的冰裂纹,埙突然发出低沉的呜咽,吹孔里的瓷片簌簌落下,在火盆边拼出个“骨”字。

当晚,我在残窑的耐火砖后找到个青砖匣,里面装着六枚残破的陶埙:有的缺了吹孔,有的裂了音孔,有的底座残缺。每枚埙的内侧都刻着个字,连起来是“金、木、水、火、土、雷”,唯独缺了第七枚刻“风”字的埙。匣盖内侧画着幅简笔画:七座窑炉连成环形,每座窑的烟囱里都飘着陶埙形状的烟,最中央的窑门里,站着个举埙的人影。

更诡异的是,残破陶埙的缺口处都沾着新鲜的窑灰,与太爷爷失踪时窑里的灰烬成分完全一致。我试着将那枚“窑”字埙放进匣中,七枚埙突然同时发热,匣底的木纹渗出暗红色的液珠,像窑火凝结的血,液珠汇成的线条,在地上拼出“七星窑”三个字——指向“大世界”边缘的七座废弃窑炉。

第二章:七窑火的守窑人

“七星窑”是清末民初的官窑遗址,七座窑炉按北斗方位排列,最北的“天枢窑”残垣上,刻着“1938年,七窑护宝”的字样。顾老头说,1938年日军占领期间,七座窑的窑工组成“护宝队”,将一批宫廷瓷器藏在窑底,用七枚陶埙布下“焚邪阵”,窑火能烧毁邪祟的魂魄,陶埙的鸣音则能指引后人取宝。

“我父亲是第七个守窑人。”顾老头的声音突然发颤,“1940年他在天权窑添柴时,被窑火卷了进去,等我们把他拉出来,人已经烧成了陶土色,手里还攥着半枚‘风’字埙,嘴里念叨‘风过窑裂,瓷出魂归’。”

第一枚“窑”字埙的底座,藏着张极小的地图,标注“第二埙在天璇窑的窑砖缝里”。那枚缺了吹孔的陶埙里,塞着块碎瓷片,拼起来是只龙纹碗的一角,碗底刻着“乾隆年制”,碎片内侧用窑变釉写着:“护宝队有内鬼,用假瓷换了真宝,藏在阵眼窑。”

在天玑窑找到第三枚埙时,我发现埙的音孔里缠着根头发,dNA检测与1940年失踪的窑工完全匹配。顾老头说,那窑工当年突然带着批瓷器跑了,后来在染坊的染缸里被发现,尸体被釉料裹成了瓷人,胸腔里藏着半张认罪书,说自己是被胁迫的。

直到第六枚埙,线索越来越狰狞:“太爷爷杀了内鬼,用其骨灰混陶土做埙”“顾老头的父亲才是真内鬼,他的眼睛是被瓷片划瞎的”“第七枚埙里,锁着太爷爷的窑火魂”。第七座瑶光窑的窑床里,嵌着块人形的焦黑陶土,陶土的胸口处,有个与我后背相同的火焰状胎记。

窑厂的老账房是个聋老太太,姓秦,她说1940年那场大火后,太爷爷曾托梦给她母亲,说“风字埙在会自己转的瓷盘里”。“大世界”的古董店确实有只清代转心瓷盘,盘心的转轴里藏着枚完整的“风”字埙,埙底刻着太爷爷的名字,吹孔里的瓷片,拼出1940年6月6日——正是太爷爷失踪的日子。

第三章:窑火里的真相

七枚陶埙凑齐的那天,七星窑突然同时冒出青烟,烟柱在天空组成个旋转的漩涡,漩涡中落下无数瓷片,拼出1940年的场景:七座窑前,护宝队正将真瓷器裹上陶土,藏进天权窑的地基,太爷爷举着“风”字埙,对着窑火吹奏,火焰突然变成青蓝色,在窑壁上烧出七个埙形印记。

“内鬼是日军的特务,混进护宝队当学徒。”顾老头突然跪坐在地,他的瞎眼流下血泪,“我父亲当年假装投靠特务,把假瓷给了他们,真宝藏好后,他用窑火自焚,是为了让特务相信瓷器已被烧毁。”

太爷爷的日记藏在第六枚埙的夹层里,最后一页写着:“1940年6月6日,特务发现真宝藏处,我引窑火将其烧死,自己被困在窑心,用最后力气将风字埙藏进转心盘。后世若有后背带火焰胎记者,可于芒种日集齐七埙,以血为引,唤我出窑。”

当我按日记所说,将血滴在“风”字埙上,七枚埙突然同时吹响,鸣音汇成道青蓝色的火焰,落在瑶光窑的人形陶土上。陶土裂开,走出个浑身裹着窑火的人影,面容竟与太爷爷的老照片重合,他举着埙指向窑底:“真宝在这,护它的人,从来不止七个。”

天权窑的地基里,果然挖出批完整的官窑瓷器,每只瓷器的底部,都有护宝队七人的指印,印泥是他们的血混合窑土制成的。顾老头的父亲在窑火人影中显形,他的眼睛完好无损,手里捧着块窑变瓷板,上面刻着:“焚邪阵不是烧邪祟,是烧贪念;守窑人不是守瓷,是守良心。”

青蓝色的火焰突然裹住七枚陶埙,将其烧成了七块透明的釉料,滴落在瓷器上,形成层保护膜。太爷爷的人影在火焰中微笑着消散,最后留下的鸣音里,混着他的声音:“记住,窑火能烧尽罪恶,也能焐热真心。”

第四章:瓷归其位

那些官窑瓷器被送进国家博物馆,展出时总有游客说,在无人时能听到瓷器发出陶埙的鸣音,青蓝色的火焰影子在展柜里跳动,像在守护着什么。顾老头成了博物馆的顾问,他说每到芒种日,都能“看”到太爷爷在窑前教新窑工烧瓷,火焰的影子在他瞎眼里映出完整的图案。

我在档案的“案件结论”里写下:

“‘大世界’七星窑事件系民间窑工团体保护文物的义举,所谓‘焚邪阵’实为寄托守护信念的传说,相关瓷器及陶埙已移交文物局。涉案窑火及陶埙的灵异现象,推测与窑变反应、气体燃烧及心理暗示有关,暂无法用科学完全阐释。”

档案的最后,我贴了张自己与七枚埙的合影,照片里,“风”字埙的吹孔正对着我后背的胎记,像太爷爷在轻轻触碰。

(档案末尾附:七枚陶埙的成分分析、1940年护宝队合影修复版、官窑瓷器的鉴定报告、太爷爷日记真迹扫描件、七星窑火的光谱检测图。)

(归档位置:楚氏窑火档案库,i区94号陶匣,钥匙为“风”字埙的窑变瓷片,需在芒种日的酉时与火焰胎记重叠方可开启)

尾注

上个月去博物馆,看到孩子们围着瓷器展柜画画,有个小男孩突然指着龙纹碗说:“碗里有火在跳!像叔叔背上的胎记!”我掀起衬衫,展柜玻璃的倒影里,后背的火焰胎记正与碗里的窑变釉纹重合,青蓝色的光顺着纹路流动,像两个时空的火焰在相拥。

秦老太把那只转心瓷盘送给了我,说:“瓷会碎,但火魂不会灭。”现在瓷盘放在我的书桌上,每当有风吹过,盘心就自己转动,“风”字埙的鸣音从转轴里飘出,混着太爷爷当年哼的烧窑小调。

有时深夜路过七星窑,会看到天权窑的窑门里透出青蓝色的光,光中有人影在揉陶土,陶土捏出的埙,吹孔正对着天空的北斗,鸣音里,七座窑的烟囱同时冒出烟,烟圈里,我仿佛看到太爷爷转身对我笑,后背的火焰胎记在火光中发烫,像他把未熄的窑火,传给了我。

毕竟,连陶土都知道,要为那些坚守的人,留一道不会冷却的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