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船湾地下医疗中心的无菌实验室内,空气中弥漫着消毒水的刺鼻气味。艾薇塔戴着三层防护手套,将那个从黑金国际军火库缴获的黑色手提箱轻轻放在实验台上。箱体表面的mIx集团标志在冷光灯下反射着诡异的光芒。
“文森,你最好看看这个。”艾薇塔的声音透过防护面罩传出,带着少见的凝重。
她打开密封锁,箱盖缓缓升起,露出内部精密的减震结构。十二支淡绿色试管整齐排列在特制的固定槽内,每支试管都贴着编号标签,从mx-IL-02-001到mx-IL-02-012。
文森走近实验台,目光锁定在那些试管上。液体在试管内缓缓流动,其中悬浮着无数微小的银白色晶体颗粒。这些颗粒在灯光照射下不断变换角度,折射出的光芒时而呈现金属色泽,时而又透出某种生物般的活性。
“这就是理想国项目的第二阶段成果?”文森伸手想要拿起一支试管。
“别碰!”艾薇塔急忙阻止,“先让我检查安全性。”
她启动实验台旁的量子扫描仪,蓝色的扫描光束逐一扫过每支试管。数据在屏幕上快速滚动,艾薇塔的眉头越皱越紧。
“奇怪…这些晶体的分子结构…完全不符合地球上任何已知物质的特征。”她调出手提箱内附带的存储芯片,将数据导入终端。
屏幕上跳出一份加密文件,标题赫然写着:《托兰德财团理想国三向分化研究报告》。
艾薇塔快速浏览着报告内容,表情从疑惑逐渐转为震惊。“文森,你得看看这个。根据报告记载,苏梅克陨石坠落卡莫纳后,托兰德财团从陨石核心提取了原始的外星真菌样本。但这种真菌在地球环境下发生了三次关键性的定向变异。”
她将报告投射到墙面的全息屏幕上,三个分支图表清晰呈现:
“第一分支,植物共生方向。真菌与地球植物细胞结合,产生了能够强化人体机能的活性物质。这就是我们熟知的红蓝绿三色强化药剂的来源。”
“第二分支,生物寄生方向。真菌直接侵入动物细胞,试图改造宿主的基因结构。托兰德的科学家们想要创造超级战士,结果…”
“结果就是瓜雅泊那些失控的感染者。”文森接过话头,神色凝重。
“没错。”艾薇塔点头,手指滑向第三个分支,“而这第三分支,是我从未见过的——矿物融合方向。真菌不再作用于有机生命,而是与无机物质产生某种量子级别的交互作用。”
文森拿起一支试管,透过防护手套能感受到轻微的震动。“所以这些样本…”
“就是矿物方向的最终成品。代号理想国-样本03。”艾薇塔调出更详细的实验数据,“根据记录,这种物质能够在分子层面重组无机材料的晶体结构,理论上可以…”
她停顿了一下,似乎在斟酌措辞。
“理论上可以什么?”
“可以将普通材料转化为具有超常物理性能的新型合金。但具体效果如何,报告里只有理论推导,没有实际测试数据。”艾薇塔摇头,“说实话,我是生物学专家,对材料科学了解有限。要真正理解这些样本的价值,你需要找专业的矿物学家。”
文森将试管举到灯光下仔细观察。那些银白色晶体在液体中缓慢旋转,每一个都像是活着的微型机械,不断改变形状和排列方式。
“这东西会不会像生物样本那样造成感染?”他最关心的是安全问题。
艾薇塔查阅了更多资料,摇头道:“不会。矿物方向的作用机制完全不同。它不会感染生物体,只作用于无机物的分子结构。但具体会产生什么效果,必须用专业设备进行测试。”
文森当机立断:“准备三份完整的技术资料备份。一份留在沉船湾的保险库,一份交给林悦研究是否能与生物系统兼容,最后一份连同六支样本,我要带走。”
“你要把它们带出去?”艾薇塔有些意外。
“托兰德既然把这东西藏在军火库,说明它的价值超乎想象。我必须抢在他们反应过来之前,搞清楚这到底是什么。”文森将六支试管装入特制的防震箱,“通知阿贾克斯,从现在开始,地下实验室列为最高机密区域。任何未经授权的接近者,格杀勿论。”
“明白。”艾薇塔开始准备资料备份,“文森,小心点。如果这东西真有报告里说的那种能力,整个世界都会为它疯狂的。”
文森看了她一眼,嘴角勾起一丝冷笑:“那就让他们来抢好了。”
三小时后,南岛,盘古工业园。
文森刚从游戏舱中醒来,立即拨通了史密斯陈的加密电话。
“老陈,我需要你动用白三先生的关系网,给我找几个最好的科学家。”
电话那头的史密斯陈还在睡梦中,被这通深夜来电惊醒:“什么人这么急?”
“顶尖的矿物学家和材料学专家,最好是那种在学术界有一定地位,但因为某些原因需要钱的。”
“研究方向是?”
文森沉默了两秒:“一个可能改变现代工业基础的材料学发现。年薪五百万信用币起步,签终身保密协议。”
史密斯陈倒吸一口凉气:“这么高的价格…文森,你到底发现了什么?”
“电话里不方便说。你只需要知道,这个发现的价值,可能超过我们整个盘古集团现在的市值。”
“我明白了。给我三天时间。”
三天后,盘古工业园地下。
新建的材料实验室占地近千平方米,各种尖端检测设备一应俱全。三位来自世界各地的专家站在密封的观察舱前,每个人脸上都带着好奇与警惕。
“各位,在开始之前,我必须再次强调保密协议的重要性。”文森站在三人面前,目光如刀,“你们即将看到的东西,可能会颠覆你们对材料科学的认知。但同时,任何泄密行为都将面临最严厉的后果。”
三位专家互相看了看,纷纷点头。
领头的是赫尔曼·施密特教授,六十八岁,曾任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材料系主任,专攻晶体材料学。他因为学术理念过于超前而被学界排挤,提前退休。
第二位是陈默博士,四十五岁,华裔美国人,麻省理工材料系前副主任。他在纳米材料领域有着惊人的天赋,但因为拒绝为军方项目服务而被解职。
最后一位是维克多·索洛维约夫,五十二岁,前俄罗斯科学院矿物研究所首席研究员。他因为反对上级的学术造假而被迫流亡海外。
文森打开防震箱,取出一支装着淡绿色液体的试管:“接下来你们将看到的,是一种全新的材料改性技术。我需要你们帮我分析它的原理,并找出工业化应用的方法。”
他将试管固定在机械臂上,通过遥控将其送入观察舱。舱内早已放置了一块十厘米见方的普通碳钢板。
“开始记录。”文森对着操作台说道。
机械臂精确地将0.1毫升理想国溶液滴在钢板表面。
一秒。
两秒。
三秒。
什么都没有发生。
施密特教授皱起眉头:“文森先生,您确定这个…”
他的话突然卡在喉咙里。
钢板表面开始出现变化。原本粗糙的灰黑色表面,像是被一只看不见的手抚平,变得光滑如镜。紧接着,一层银白色的光泽从滴液中心向外扩散,如同水波纹一般蔓延到整块钢板。
“上帝啊…”施密特教授扑到观察窗前,双眼瞪得滚圆。
陈默博士已经启动了电子显微镜,将放大倍数调到最高:“这不可能!铁原子的排列方式在改变!它们在…在重新组合!”
屏幕上,原本杂乱的晶体结构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重新排列。体心立方结构逐渐转变为更加致密的面心立方,同时还有大量未知的金属间化合物在晶界处生成。
维克多快步走到x射线衍射仪前,手指在键盘上飞速敲击:“晶格常数在变化…密度增加了…不对,这些数据…”
他突然回头,用带着浓重口音的英语喊道:“常温常压!这种转变是在常温常压下进行的!没有任何外部能量输入!”
三位科学家面面相觑,每个人眼中都闪烁着难以置信的光芒。
“继续测试。”文森的声音打破了短暂的沉默。
接下来的四个小时里,实验室里只有仪器运转的嗡嗡声和键盘敲击声。三位专家像着了魔一样,对那块被改造的钢板进行了全方位的检测。
硬度测试、拉伸测试、冲击测试、耐腐蚀测试…
每一项数据都在刷新他们的认知。
“维氏硬度hV1580!”陈默看着测试结果,声音都在颤抖,“这比最好的工具钢还要硬三倍!”
“抗拉强度2840兆帕!”维克多补充道,“已经接近碳纳米管的理论值了!”
“体积缩小了14%,但重量只增加了11%!”施密特教授像个孩子一样兴奋地挥舞着手中的报告,“而且这种改变是永久性的!我们测试了热稳定性,即使加热到1000摄氏度,晶体结构也没有任何退化!”
文森静静地听着三位专家的汇报,脑海中已经开始构想各种应用场景。
如果用这种技术处理刑天外骨骼的装甲板…
如果用它强化装甲车的复合装甲…
如果用它改造枪械的关键部件…
“文森先生。”施密特教授用颤抖的声音打断了他的思考,“我必须告诉您,如果这项技术能够大规模应用,整个材料工业都将被彻底颠覆。航空航天、军事工业、建筑行业…所有需要高性能材料的领域都将迎来革命性的变革。”
“现有的钛合金、高强度钢、甚至是碳纤维复合材料,在这种技术面前都将变成过时的古董。”陈默补充道。
维克多则提出了最关键的问题:“但是文森先生,这种神奇的液体,您有多少?”
文森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反问道:“如果要实现工业化生产,最大的技术难点是什么?”
三位专家交换了一下眼神,施密特教授开口道:“首先是原材料。我们需要知道这种液体的成分和制备方法。其次是工艺控制,如何精确控制改性过程,确保产品质量的一致性。最后是成本问题,如果原材料太过稀缺…”
“原材料的问题我会解决。”文森打断了他,“你们的任务是在一个月内,开发出完整的和各种矿物质融合的分析结果,挑选出最适合量产的金属和材料,设计生产流程。你们的预算,不设上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