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其他类型 > 金屋辞:凤弈未央 > 第67章 三足之势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大秦使节的到来,像一块投入池塘的巨石,在长安激起的涟漪尚未平复,便已迅速扩散至更远的地方。

阿娇对马克西穆斯带来的知识与技术展现出了极大的兴趣,但她并未急于求成。她下令由将作监与大鸿胪共同组建一个“异术研习所”,专门负责研究、甄别大秦使团带来的各种器物、典籍中所蕴含的技艺,并尝试仿制与改良。同时,她亦允许大秦使团有限度地参观长安的工坊与市场,以示开放与自信。

这一举措,在朝中引发了不同的声音。保守的老臣担忧“奇技淫巧”会动摇国本,而更具远见的官员则看到了取长补短的可能。阿娇力排众议,在给刘荣的分析中一针见血:“蓬莱之患,在于其技高一筹。今大秦自西而来,其技或可与蓬莱相衡,或可为我所用。闭门造车,绝非良策。”

她的目光,已不再局限于东海一隅,而是投向了更广阔的寰宇格局。

与此同时,远在夷洲的张沐,也接到了长安关于大秦使节的详细通报。他站在新筑的东海都护府望海楼上,望着东方蓬莱洲的方向和西方遥远的海平线,心中波澜起伏。殿下在长安,不仅要平衡朝堂,应对少年天子的情感,如今更要面对一个全新的、来自遥远西方的文明挑战。

这让他肩上的担子感觉更重了几分,也让他更加明确了经营东海的意义——这里不仅是对抗蓬莱的前沿,未来也可能成为连接更广阔世界的关键枢纽。

他与徐巿约定的会晤日期将近。张沐加紧了准备,他精心挑选随行人员,既有精通水战的将领,也有善于言辞交涉的文吏,更带上了几位对蓬莱文化有所了解的纳瓦霍长老。他反复推演会晤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决心既要探明蓬莱虚实,也要尽可能为大汉争取有利的局面。

而在那片被迷雾笼罩的蓬莱洲内,大秦使节抵达长安的消息,也通过某种不为人知的渠道,悄然传入了长老会。

一直主和的徐巿,在长老会议上,第一次显得如此凝重。“诸位,局势已变。汉廷非但没有因内部纷争而削弱,反而因其长公主的魄力,即将与西方另一强大文明建立联系。若我蓬莱再固步自封,或一味强硬,恐将陷入东西夹击之境。”

一直与他针锋相对的兵工长老田襄子此次却没有立刻反驳,他眉头紧锁,显然也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大秦的出现,意味着他们不再是汉朝唯一的、拥有技术优势的“海外奇邦”,其独特性与谈判筹码正在无形中降低。

“与张沐的会晤,必须进行,而且,我们需要拿出更多的诚意。”徐巿环视众人,沉声道,“或许,是时候考虑有限度地开放一些非核心的技术交流,以换取汉朝在贸易、乃至在未来可能的东西方博弈中,将我蓬莱视为伙伴,而非敌人。”

蓬莱洲内部,因外部局势的突变,风向开始悄然转变。

一时间,东海之上,大汉、蓬莱、乃至遥远未知的大秦,隐隐形成了一个微妙的三足之势。技术的竞争,文明的碰撞,外交的博弈,在这片古老而崭新的海域上空交织。

张沐即将踏上与徐巿会晤的旅程,他的每一步,都可能影响着未来东海乃至整个天下的力量平衡。

而在长安,阿娇一边稳坐中枢,掌控着与西方接触的节奏,一边将目光投向东方,等待着张沐的消息。她知道,东海的稳定,是应对一切外来挑战的基石。

她铺开一张新的信笺,开始给张沐书写密信,将长安关于大秦的最新分析、朝中动态,以及她对于即将到来的蓬莱会晤的最新指示,凝于笔端。

信使再次趁着夜色出发,马蹄声急,带着中枢的意志与牵挂,奔向波涛汹涌的东方。

风云际会,棋局愈发复杂,而执棋者,需有囊括四海之胸襟,洞察万里之慧眼。阿娇与张沐,一内一外,正共同面对着这个前所未有的大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