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堆祭祀坑的青铜神树在射灯下泛着幽光,树顶的太阳形器正以每秒三次的频率微微震颤。张叙舟盯着坑中央那根金杖,杖身的鱼鸟纹与 1397 章净化的煞符碎片产生共振,蓝紫色的星煞能量、土黄色的地脉能量、金色的灵体能量在杖尖交织成乱麻,护江力仪表盘的绿光因此忽明忽暗,→→ 点,数值波动的幅度,与 1396 章天文馆星煞伪装时的频率完全一致。
“监测网的数据流进来了!” 苏星潼举着银簪贴近金杖,簪身投射的全息图里,全球六处陨石坑的能量曲线像六条挣扎的蛇,在 “ 点” 基准线上下翻滚。“南极格陵兰的同步率又掉了 3%,” 她指着图中最紊乱的线条,“星煞残余在利用不同维度的能量排斥性搞破坏 —— 地外能量和地脉能量的‘兼容性’还不到 50%。”
青铜神雀突然俯冲至金杖顶端,雀喙啄出的红光在太阳形器上炸开,露出里面嵌着的块细小陨石 —— 与 1395 章火星陨石的成分完全相同,只是表面刻着更细密的星轨纹,纹路间标注的符号,与《山海经》记载的 “烛龙衔火” 图案惊人地相似。周伯翻出叶教授团队的最新报告:“古蜀人早就玩明白了!他们把火星陨石当‘能量翻译器’,金杖的鱼鸟纹其实是‘星地能量转换公式’!”
张叙舟的泉引指按在金杖的鱼纹凹槽里,指尖传来三种截然不同的触感:星煞的冰冷、地脉的温润、灵体的灼热。这三种能量像三个说不同语言的人在争吵,却又被某种无形的力量捆在一起。10 岁那年被抱养的记忆突然涌来:养父带他去参加宗族聚会,他穿着新做的棉袄,却总觉得和周围的棉麻衣格格不入,直到一位老人笑着把他拉到火塘边,说 “新棉花和旧棉袄,烤烤就熟了”【烟圈里的布包】。此刻的能量纠缠,或许缺的就是那把 “火”。
“善念值 7.35 亿→7.36 亿!” 苏星潼的护江 App 弹出条热评,是位三星堆考古队员上传的视频:金杖在月光下会投射出完整的星图,图中地球的位置被标上了个金色的 “枢纽” 符号,符号周围的六条线,正好连接着全球六处陨石坑。评论区的网友们用各地的陨石样本数据在星图上拼图,每拼对一块,全息图里的能量曲线就平稳一分。
青铜神雀的红光突然在地面拼出幅巨大的星轨阵,阵眼处的刻度与金杖的长度完全吻合。张叙舟盯着阵中的六芒星,突然发现每个角都对应着一种维度能量:地核、地脉、灵体、星核、山川、紫微。“赵山河搞反了顺序!” 他猛地将双源符按在阵眼,“他把星核能量放在主位,而古蜀人的阵图里,地脉能量才是中心 —— 地外能量是‘客’,地脉才是‘主’!”
护江力仪表盘的绿光在
点稳住了。张叙舟能感觉到金杖的鱼鸟纹正在重组,鱼纹吸收星煞能量,鸟纹释放地脉能量,两种能量在杖身形成完美的循环。1397 章净化的煞符碎片贴在金杖上的瞬间,蓝紫色星煞突然化作透明的能量流,与地脉能量交织成螺旋状,像枚拧在一起的 dNA 链。
“兼容率 60%→70%!” 周伯举着监测仪大喊,全息图里的六条能量曲线开始同步起伏,南极格陵兰的同步率回升至 62%。“叶教授说这是‘六维能量首次共振’!” 他指着屏幕上跳动的绿色波纹,“就像六个人终于找到了共同的心跳频率!”
苏星潼的银簪突然解析出金杖内侧的铭文:“星为客,地为主,客随主便,方得长久。” 铭文的笔画走势,与 1395 章搪瓷杯盖的 “星地同源” 完全一致,只是多了个小小的 “和” 字。“这才是赵守江笔记里没写完的答案!” 她调出 1949 年的勘测记录,赵守江在三星堆的素描图上,赫然画着与此刻星轨阵相同的图案。
张叙舟的泉引指与金杖产生深度共鸣,他能 “看” 到能量转换的全过程:火星陨石将星核能量的 “高频振动” 翻译成地脉能理解的 “低频波动”,灵体能量则像催化剂,让这个过程加快三倍。10 岁那年的火塘边,老人把他的新棉袄和旧棉絮放在一起烤,两种不同的布料渐渐变软,散发出同样的温暖【烟圈里的布包】。原来所谓的 “共生”,不是强行融合,而是找到彼此都舒服的相处方式。
“全球陨石地脉监测网建成了!” 苏星潼的平板上跳出三维地图,六处陨石坑被金色的线连接成网,每个节点都标注着实时的 “星地融合指数”。长江中下游的指数最高,达到 85%—— 那里的地脉能量里,混着 1397 章净化的忠魂能量,像给地脉加了层 “缓冲垫”。
善念值在这时突破 7.38 亿。护江 App 的 “能量调和” 板块里,网友们上传的各地地脉数据突破 1 亿条,其中条来自三峡坝基的监测点:“地核 - 星核能量桥的振动幅度下降了 40%,火星陨石的热胀系数正在被地脉能量慢慢‘驯化’!” 配图里的能量曲线,像条温顺的河流,沿着星轨阵的轨迹缓缓流淌。
青铜神雀突然衔来片金杖上的金箔,箔片在红光中化作道细线,将六处陨石坑的能量节点串成个完整的圆。张叙舟望着圆中心的三星堆,突然明白古蜀人为什么把祭祀坑挖成圆形 —— 那是对 “天圆地方” 最朴素的理解,也是能量循环的最佳形态。护江力仪表盘的数值稳定在
点,绿光外侧裹着层六色交织的光晕,那是六维能量和谐共振的证明。
叶教授的视频通话弹出来,背景是实验室的光谱仪:“我们在金杖的金箔里发现了纳米级的通道,专门用来引导星地能量交换!古蜀人不仅懂地外能量,还知道怎么‘温柔地’利用它 —— 这才是赵山河最该学的!” 她举起块模拟实验的样本,能量在通道里流动的轨迹,与张叙舟泉引指的运功路线完全一致。
张叙舟将搪瓷杯放在星轨阵的中心,杯身显影的赵山河清单最后,浮现出段新的文字:“2005.6.18 三星堆勘测失败,金杖拒绝与星力为主的能量桥共振,父(赵守江)的‘客随主便’是对的……” 文字消散的瞬间,金杖突然发出清越的鸣响,六处陨石坑的能量流顺着金色的线涌向三星堆,在祭祀坑上空组成个巨大的六色光球。
“这是‘共生境’的前兆!” 周伯指着光球中心,那里正在形成颗米粒大的晶核,“监测网数据显示,六维能量的协同效率提升了 30%,再这样下去,我们能解锁‘圆满境’!” 他突然指向光球投射的影子,那影子的形状,与 1391 章罗布泊的地核丹田完全吻合。
苏星潼的银簪突然指向西北方,簪身投射的能量轨迹显示,最后一丝星煞残余正逃往赵守江 1949 年勘测过的秦岭太白山。“它想去找赵守江的天文笔记!” 她放大轨迹终点的图像,那里的岩石上,隐约可见 “星地和鸣” 四个刻字,“那是星煞最后的避难所!”
护江力仪表盘的最终数值停在
点,绿光纯净得像块六色琉璃。张叙舟将搪瓷杯揣回口袋,杯身显影的清单已经隐去,只留下赵守江的批注:“护江者,守的不是疆界,是平衡。” 他摸着泉引指上残留的六色光晕,突然明白 10 岁那年的棉袄为什么会暖和 —— 不是因为新或旧,而是因为有人愿意花时间,让不同的布料慢慢 “认识” 彼此。
车队驶离三星堆时,张叙舟从后视镜里看到,六色光球正在缓慢收缩,最终凝成道细线,没入祭祀坑的土壤里。护江 App 的推送栏里,跳出条新消息:【六维能量共振频率已记录,解锁 “共生调和术”,下一站:秦岭太白山】。
“去太白山。” 他对着对讲机说,声音里混着金杖的温润与星光的清冽,“该让最后一丝星煞明白,‘客人’的本分是什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