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都市言情 > 岷江神工 > 第1470章 护江林绿!数字博物馆里的救赎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470章 护江林绿!数字博物馆里的救赎

九川的晨光带着雨后的清新,洒满刚刚平整好的江滩。张叙舟的战靴踩在松软的泥土里,脚下的草种正顺着护江力的脉动悄悄发芽 —— 护江战情仪的屏幕上, 点的护江力数值像块温润的玉,稳稳嵌在共生境高阶中期的能量区间。和解碑前的空地上,1998 年的获救者与牺牲者家属正排着队,每个人手里都捧着棵缠着红绳的树苗,树苗的品种从松针到向日葵不等,却都朝着同一个方向倾斜 —— 长江东流的方向。

“开始吧。” 李娟老人的声音带着清晨的微哑,她颤巍巍地将第一棵樟树苗放进坑穴,树苗的土球里混着半块 1998 年的防汛沙袋碎片。当她的手与牺牲者家属的手在铁锹上相触时,和解碑突然射出两道金光,分别注入树苗的根系与江滩的土壤,接触点瞬间冒出细密的水泡,水里浮出模糊的人影:是 1998 年的救援者正将沙袋传递给 2025 年的植树人。

护江 App 的直播画面里,全球 10 亿在线观众的弹幕组成道金色的河流。# 九川重生 #的话题阅读量半小时内破 60 亿,善念值稳定在 10.8 亿,每刷新一次,江滩上就多棵新栽的树苗。有位美国网友留言:“我爷爷参加过 1931 年的长江抗洪,今天我在密西西比河边种了棵橡树,坐标发给你们 —— 地球的江河是连在一起的。” 这条留言附带的定位,竟与九川江滩形成精准的经纬度对称。

张叙舟的掌心印记传来温热的共振,【儿子的游戏声】的记忆此刻化作具象的能量流 —— 他手机里,儿子正举着平板电脑在杭州护江林里直播,屏幕上的小树苗与九川江滩的树苗产生同步摇摆,像隔着千里的双胞胎。“爸爸,老师说这叫‘地脉连线’。” 少年的声音透过扬声器传遍江滩,所有树苗的叶片突然同时转向,组成个巨大的 “守” 字。

青铜神雀的尾羽在 “守” 字上方展开,将 “煞阵遗址数字博物馆” 的启动界面投射到半空。全息投影中,12 处煞阵节点的三维模型正在缓缓旋转,点击九川阵眼,会弹出两组对比画面:左半屏是 2025 年的归元莲绽放,右半屏是 1998 年的溃堤现场,两个画面的能量波形在底部完美重合。最令人动容的是 “赵山河专区”,里面收录了他当校工时的教案,其中一页画着会发光的弹珠,旁注 “浩浩说,善良像星星,天黑才看得清”。

“善念值 + 500 万!” 苏星潼的银簪尖划过投影界面,数字博物馆的访问量瞬间突破 1 亿人次。有位程序员自发开发了 “记忆拼图” 功能,将 1998 年的碎片化影像与 2025 年的实时画面拼接,当用户拼出 “军民共堵决口” 与 “全球共植护江林” 的对比图时,界面会弹出片虚拟绿叶,累积 100 片就能兑换九川护江林的认养权。这个功能上线半小时,就有 300 万人完成兑换。

江滩的角落里,王桂英老人正将儿子的军功章埋在松树根下。金属与土壤接触的瞬间,松树突然爆出金色的光雾,雾中浮现出 1998 年的画面:她儿子背着老人往高地跑时,裤腿上的泥点溅到了位戴眼镜的学生身上,而那学生二十年后正站在不远处,给棵向日葵浇水,他胸前的护江徽章与军功章的能量频率完全一致。“原来你们早就见过。” 老人的眼泪滴在泥土里,竟长出朵小小的双生莲。

护江力的数值在

点泛起温柔的涟漪,战情仪的灵体维度占比稳定在 26%。江峡枢纽传来消息,那里的地脉监测仪捕捉到组奇异的声波 ——1998 年的抗洪号子与 2025 年的护江歌谣产生了跨时空共鸣,声波频率恰好能促进植被生长,纪念林的树苗一夜之间长高了半尺。这个发现让善念值再次攀升,突破 10.9 亿。

张叙舟望着数字博物馆里不断更新的 “守护故事”,突然注意到条特殊的留言:赵晓梅上传了赵守江 1949 年的护江日记,其中记载着他救下的溺水男孩后来成了九川小学的校长,而这位校长正是 1998 年组织学生转移的那个人。这段跨越 76 年的守护链条,让全息投影中的九川地图突然亮起,1949、1998、2025 三个年份的节点连成道金线,与长江的走向完美重合。

“是文明的基因。” 苏星潼的银簪指向金线的终点 —— 青藏高原的轮廓在投影边缘若隐若现。青铜神雀的雀眼突然射出红光,在数字博物馆里解锁了新展区:“地脉修复下一步”,里面只有张模糊的卫星图,图上的三江源区域标注着三个跳动的红点,与九川和解碑的能量频率存在 70% 的相似度。

护江队的装甲车已在江滩边缘待命,车身上的三位一体协同符正与护江林产生共振,符纸的金光中渗出细小的绿芽。队员们正在给战情仪更新数据,当 “九川地脉净化率 100%” 的报告弹出时,所有仪器突然同时发出嗡鸣 —— 数字博物馆的访问量突破 2 亿,全球用户的虚拟绿叶在全息投影中汇成片森林,与现实中的护江林重叠成影。

李娟老人突然指着和解碑后的江面:那里的水波正组成串流动的文字,是赵山河留在地脉中的最后信息:“江水记得所有名字,包括犯错的人。” 这句话刚显形就被浪花带走,却在每个植树人的心里留下温热的印记。陈春燕的女儿突然捂住胸口,她佩戴的向日葵吊坠(用赵山河儿子的玻璃弹珠熔铸而成)正在发烫,吊坠投射的光影里,两个从未谋面的孩子正蹲在江边,一起往水里放纸船。

善念值在这一刻定格在 10.9 亿,不再增长,却比任何峰值都更令人心安。张叙舟知道,这不是停滞,是守护的信念已化作地脉的一部分,不再需要数字衡量。他最后看了眼护江林,阳光下的树苗们正轻轻摇曳,叶片的影子在地面织出张巨大的网,网眼处渗出的金色能量流,顺着长江主干道缓缓流向西方,像在为即将到来的青藏高原之行铺路。

护江 App 的直播画面里,数字博物馆的最后一屏缓缓亮起:“感谢所有守江人 —— 过去的,现在的,未来的。” 屏幕下方的进度条显示,关于青藏高原的地脉数据正在同步加载,加载界面的背景图是片雪山,山脚下隐约可见与九川双生莲同源的花苞。

张叙舟将搪瓷杯里的九川江水倒进新栽的树苗坑,杯内侧的 “破而后立,归元守一” 与泥土中的能量流产生共鸣。他转身走向装甲车时,青铜神雀突然发出清亮的鸣叫,所有树苗的叶片同时转向西方,像在指引方向。战情仪的屏幕上,青藏高原的地脉图已清晰可见,三个红点的能量流中,竟夹杂着与赵山河雨靴结晶同源的青金色光粒。

护江 App 的最后一条弹幕飘过屏幕:“从九川的江滩到世界的江河,守护从来不是终点。” 张叙舟的战靴踏上装甲车踏板的瞬间,护江林里突然飞起无数只蝴蝶,翅膀的纹路一半是 1998 年的洪水波纹,一半是 2025 年的向日葵花纹,它们朝着青藏高原的方向飞去,像一串流动的省略号,预示着未完待续的守护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