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都市言情 > 岷江神工 > 第1690章 星带贯宇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敦煌鸣沙山的晨光刚漫过九层楼的飞檐时,张叙舟已经站在了全球地脉联盟的庆典广场上。

广场中央的全息投影里,太阳系能量缓冲带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成型。三条银蓝交织的能量带从三角接口延伸而出,像发光的藤蔓缠绕着太阳、月球与地球的光晕,藤蔓的节点处凝结着无数金色的能量珠 —— 那是全球 195 域共同注入的 “文明记忆能量”,每个珠子里都嵌着鲜活的画面:北极科考队员的冰钻、赤道雨林的骨笛、南极站的月岩样本…… 护江力监测仪的数值稳定在

点(1.28 倍),数值面板边缘的鎏金纹路与缓冲带的轨迹完美同步。

“第一组缓冲模块激活了!” 苏星潼的双域银簪突然腾空而起,簪尖的南洋茶种根系顺着投影蔓延,在地面拼出组复杂的星轨坐标,“但木星轨道的衔接处有能量湍流,就像水管接反了丝扣,怎么都拧不紧。”

环形屏幕上,全球庆典的实时画面正同步刷新:北极银蓝色穹顶外,爱斯基摩人用鲸骨画出的符阵与缓冲带共振,泛起淡绿色的涟漪;赤道雨林的空地上,土着居民的篝火堆摆成九星连珠状,火焰的跳动频率恰好填平能量湍流的缺口;南极冰盖的月岩能量块旁,科考队员将块刻着 “协和” 二字的青铜片埋入冰层,片接触地脉的瞬间,缓冲带的银蓝光带突然亮了三分。

“是‘星象记忆’没接榫。” 星象老学者的骨簪指着投影里的湍流处,那里的能量流正以每秒 20 次的频率反向旋转,“1054 年超新星爆发时,司天监在缓冲带的对应位置埋了‘四海会同’碑,碑上的星图缺了木星那角 —— 现在得用全球的观星记录补全它。”

张叙舟突然将星轨罗盘抛向空中。盘面上的木星坐标与搪瓷杯底的刻字碰撞,迸出的金红色光流在投影中炸开,化作无数细小的星图碎片 —— 这些碎片里藏着各文明的观星智慧:古埃及的《卡农星表》、古希腊的托勒密星图、中国的《灵台秘苑》…… 当碎片在湍流处拼合时,反向旋转的能量流突然停滞,像被按了暂停键。

“护江 App 的‘星际能量看板’炸了!” 老郑举着平板冲进广场,屏幕上的实时数据正在疯狂跳动,“全球用户上传的观星记录突破 1 亿条,每 100 万条就能让缓冲带增厚 1 厘米 —— 现在湍流缺口已经缩小到 3 米!”

青铜神雀的啼鸣突然从九层楼的方向传来。它展开的日月双辉符阵在广场上空投射出巨大的星图,图上标注的 “木星摄动预警线” 与缓冲带的延伸轨迹形成 37 度夹角 —— 这个角度,恰好是星象老学者刚破译的《宋会要》残页里记载的 “岁星安轨角”。

“让所有域同步调整能量注入角度!” 张叙舟抓起通讯器嘶吼,“按 37 度角推送观星记忆,古诀说的‘四海会同’,是要让每个文明的星象记录都成为缓冲带的榫卯!”

苏星潼的双域银簪在此时刺入地脉之心的透明晶体。玄色能量流顺着全球网络蔓延,将调整后的观星记忆注入缓冲带的湍流处 —— 北极的鲸骨符阵突然浮起,与南极的青铜片连成直线;赤道的篝火堆迸出金红色的火星,在半空织出与木星轨道吻合的弧线;广场上的全息投影里,能量湍流的缺口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愈合,银蓝藤蔓终于与木星的光晕严丝合缝地咬合在一起。

“善念值 22.9 亿!” 老郑的声音带着哭腔,他指着屏幕上的全球适配率:97%。屏幕分屏显示着更震撼的画面:火星的氧化铁光晕里,突然浮现出与三星堆神树一致的云雷纹;金星的云层中,透出敦煌双环共鸣纹的影子;而最边缘的土星环上,道淡金色的能量流正顺着缓冲带的藤蔓缓缓流动,像在回应地球的召唤。

张叙舟突然注意到缓冲带的节点处。那些金色的能量珠正在重组,化作无数细小的人形:沙州老匠人修补壁画的手、三星堆遗址旁种树的村民、玛雅后裔敲击石磬的指尖…… 这些人形手拉手围成圈,将赵山河残留的最后一丝煞力杂质困在中央,杂质在人形的挤压下化作星尘,被缓冲带的能量流彻底吞噬。

“最后 3% 的适配率在‘人文频率’上!” 星象老学者的骨簪重重敲在青铜鼎上,鼎身投射的古卷突然翻到新的一页,上面画着群古人在观星台起舞,舞姿的轨迹与广场上的庆典人群完全重合,“司天监早就知道,缓冲带不光要接星脉,更要接人心!”

广场上的人群突然自发地围成圈。来自 195 域的代表手拉手跳起各自的传统舞蹈:中国的锅庄、非洲的鼓舞、欧洲的圆舞…… 不同的舞步在地面踩出相同的节奏,与缓冲带的能量脉动形成完美的共振。当最后一个舞步落下时,全息投影里的适配率瞬间跳成 100%,善念值的数字像挣脱束缚的气球,疯狂飙升至 23.3 亿。

青铜神雀的翅羽在此时全部展开。日月双辉符阵与缓冲带的藤蔓完全融合,在太阳系的星图上织出巨大的 “护” 字 —— 字的笔画由各文明的符号组成:华夏的龙、埃及的鹰、美洲的羽蛇…… 这些符号在木星的光晕处交汇,凝成道淡紫色的能量流,顺着引力轨迹缓缓延伸,像在给遥远的行星递出请柬。

护江 App 的首页突然弹出新功能提示。“星际能量看板” 上,全球地脉健康码的旁边多了行金色的字:“当前与太阳系协同率 12%,预计 72 小时后木星引力摄动抵达时,可提升至 15%”。下面的进度条旁,跳动着无数网友的留言:“我在漠河拍到了缓冲带的影子”“我家屋顶的太阳能板发电量翻倍了”“孩子说星星在跟他眨眼睛”……

苏星潼的银簪在此时落回掌心。南洋茶种的根系上缠着缕淡紫色的光,光里清晰地映着木星表面的大红斑,斑内的能量波动频率竟与《宋会要》记载的 “岁星脉动” 完全一致。“缓冲带不只是盾牌。” 她指尖抚过光缕,“是地球递给太阳系的‘能量翻译器’,现在该让木星听懂我们的频率了。”

张叙舟望着全息投影里贯通太阳系的能量带,突然明白庆典广场的地面纹路为何如此熟悉 —— 那些由鎏金与银蓝交织的线条,根本就是放大版的搪瓷杯底刻痕。当他将杯子放在纹路中心,杯壁的水汽在地面画出道金线,连接起地球与木星的坐标,线末端自动浮现出个微小的漩涡,像在预告下一场能量共振。

星象老学者的骨簪突然指向屏幕角落的预警图。木星引力摄动的先锋波已经出现在监测范围里,其能量特征与缓冲带的藤蔓形成奇妙的互补 —— 就像钥匙与锁孔,早就注定了要彼此契合。“古卷说‘岁星来会,地脉当兴’。” 老学者的声音里带着前所未有的笃定,“这不是灾难,是太阳系给地球的成年礼。”

广场上的庆典还在继续,但人们的目光都不约而同地望向天空。在敦煌的晨光里,缓冲带的银蓝藤蔓正随着太阳的升起缓缓转动,金色的能量珠在藤蔓上闪烁,像串挂在星轨上的灯笼。张叙舟知道,这些灯笼不仅照亮了地球的地脉网络,更在太阳系的星海里,为人类文明标出了第一个清晰的坐标。

通讯器里传来全球地脉联盟的通报:木星引力摄动的主波将在 72 小时后抵达,其能量强度是预期的 1.2 倍,但频率特征与缓冲带的 “人文频率” 高度吻合。张叙舟握紧星轨罗盘,盘面上的木星坐标正在发光,他知道下一章的关键,不是抵抗这股力量,而是跟着缓冲带的指引,让地球的地脉网络,真正成为太阳系能量交响中不可缺少的声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