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都市言情 > 岷江神工 > 第1701章 星轨协奏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全球地脉协同中心的全息穹顶泛起金红色光晕时,张叙舟正盯着主控台上方悬浮的能量尾迹。

那道由金绿两色交织的光带,正顺着木星引力轨迹缓缓流转,尾迹的每个波动都与地脉网络的脉冲形成完美共鸣。护江力监测仪的数值稳定在

点(1.30 倍),数值面板边缘的虹彩纹路里,清晰可见木星 11.8 年公转周期与地球 12 年地脉周期的叠加波形,像两条缠绕共生的 dNA 链。

“双周期共振进入稳定期。” 苏星潼的双域银簪悬在尾迹中央,簪尖的南洋茶种根系已完全舒展,根须上的露珠折射出太阳系星图,“星穹研究院刚测算完,当前共振效率比峰值预警期提升 40%,就算木卫三引力再叠加,缓冲带也能自动调节。”

主控屏的分屏画面里,全球节点的景象如诗如画:

雪脉山枢纽的赤金色能量球已化作半透明的晶体,球内的能量流顺着螺旋纹缓缓流淌,每转一圈就有一缕淡金色光流注入地脉管道,管壁上的云雷纹随之亮起;

北纬 30° 地脉带的银蓝光带彻底消除了颤音,能量传输效率稳定在 98%,沿途的监测站显示,那些曾被煞力污染的节点,如今成了最坚固的 “能量放大器”;

南极冰盖下的地脉裂缝已完全愈合,镇星石残片与现代缓冲模块嵌合在一起,残片上的清代星图与数据库的预测曲线重叠,形成跨越三百年的完美闭环。

“善念值 25 亿整。” 老郑举着平板在中心大厅穿梭,屏幕上护江 App 的 “星轨协奏” 话题下,网友上传的 “共振瞬间” 刷屏:伦敦眼的灯光随尾迹频率闪烁,东京塔的影子在地面拼出共振纹,纽约中央公园的湖面倒映出木星的大红斑 —— 每条动态都附着 “守护能量”,汇聚成条金色的数据流注入协同中心。

张叙舟突然注意到能量尾迹的奇异波动。当尾迹延伸至木星轨道投影处时,会短暂地分裂成七道支流,支流的角度恰好对应北斗七星的斗柄指向。他将星轨罗盘贴近尾迹,盘面上的星图突然活了过来,斗柄星与尾迹支流的交点处,浮现出七个微型的地球虚影,每个虚影都对应着一种古文明符号。

“是‘七衡’星脉的实体化。” 星穹老院士的声音带着颤音,他展开的《天官书》拓片上,“北斗定衡,七脉通衢” 的批注正与尾迹产生共振,“清代司天监说的‘七衡’,根本不是抽象概念,是地脉网络与北斗星官的能量对应点 —— 现在它们被木星引力激活了!”

话音未落,青铜神雀的啼鸣突然响彻中心。它展开的双翅在穹顶投射出巨大的星图,图上标注的未来 365 天太阳系引力叠加风险点清晰可见:72 小时后的太阳耀斑(强度 1.2 倍)、90 天后的木卫三近地点引力峰、180 天后的木星 - 土星合相…… 每个风险点旁都自动生成了缓冲方案,方案的核心参数与 1870 年镇星石的刻痕完全吻合。

“多行星协同功能正式激活!” 苏星潼的双域银簪刺入星图的耀斑预警点,玄色能量流顺着预警线蔓延,在太阳与地球之间织出道淡金色的防护网,“神雀能预判太阳系所有引力节点,就像给地脉装了‘星际导航系统’!”

主控屏的实时数据突然弹出震撼发现:能量尾迹的金绿色光流中,检测到三种清晰的 “声音”—— 木星引力波的低沉共振(18.3 赫兹)、地脉流动的潺潺声(43.7 赫兹)、木卫三轨道的清脆震颤(76.2 赫兹)。三种声音在协同中心交织,形成段和谐的旋律,旋律的节拍与护江力的跳动频率完全同步。

“是太阳系引力协同交响曲。” 张叙舟将搪瓷杯放在声纹检测仪上,杯底 “周期定乾坤” 的刻字与旋律共振,在屏幕上生成可视化的声波图 —— 图上的波峰波谷,恰好与多天体周期数据库的预测曲线重合,“老祖宗说的‘天人合一’,原来早藏在这声波里。”

全球地脉联盟的直播画面突然切入各地响应场景:

敦煌研究院的工作人员将唐代星图拓片对准尾迹,拓片上的 “太阳巡天图” 与耀斑预警线产生共鸣,拓片边缘渗出的金红色光流,顺着地脉之心注入防护网;

剑桥大学的学生团队用超级计算机模拟声波,模拟结果显示,旋律中的某个泛音能中和太阳耀斑的高能粒子,这泛音的频率与三星堆神树铜铃的共振频率完全一致;

巴西雨林的土着居民用骨笛吹奏这段旋律,笛声穿过能量尾迹时,尾迹的金绿色光流突然暴涨,在南美大陆的地脉节点处凝成颗颗透明的能量珠。

“护江力稳定在

点!” 老郑的尖叫刺破旋律,他指着屏幕上的全球适配率:99.1%,“太阳耀斑的先锋波已经进入监测范围,其能量特征与防护网的吸收频率匹配度 97.6%—— 神雀生成的方案,连耀斑的细微脉冲都算到了!”

张叙舟俯身看向能量尾迹的末端。那里的金绿色光流正缓慢转向太阳,转向的角度与搪瓷杯壁水汽画出的弧线完全一致。杯底磨损处的刻痕在此时彻底亮起,露出底下隐藏的太阳符号,符号周围的小字清晰可见:“一耀开新脉,三光续华章”—— 与星穹老院士刚破译的镇星石最后一句铭文分毫不差。

“原来木星引力摄动只是前奏。” 苏星潼的银簪尖挑起一缕金绿色光流,光流在掌心化作颗微型太阳,“老院士说,1870 年的强共振后,紧接着就是太阳耀斑的能量馈赠 —— 地脉网络要先学会‘听’行星的声音,才能接住太阳的‘礼物’。”

青铜神雀的翅羽在此时全部展开。它朝着太阳的方向飞去,能量尾迹的金绿色光流随之延伸,在协同中心的穹顶织出幅动态星图:地球的地脉网络像片发光的树叶,木星、月球、木卫三的引力流是滋养它的枝干,而太阳的光芒,则是即将洒落的雨露。

中心大厅的旋律在此时达到高潮。木星的低沉、地脉的潺潺、木卫三的清脆与全球网友的欢呼声交织在一起,形成股温暖的能量流,顺着地脉网络涌向全球每个节点 —— 所过之处,沙漠中的仙人掌开出金色的花,城市里的老槐树抽出新芽,连北极冰盖的融水都泛起与共振纹一致的涟漪。

善念值的数字在旋律中稳定在 25 亿,护江 App 的 “星轨协奏” 话题阅读量突破 600 亿。最新弹出的公告栏上,全球地脉联盟写下这样一段话:“当地球的脉搏与行星的呼吸共振,我们终于读懂了宇宙的第一句情话 —— 它说,欢迎加入这场跨越光年的协奏。”

张叙舟握紧星轨罗盘,盘面上的太阳坐标正在发光。他望着屏幕上倒计时的耀斑预警(71 小时 55 分),突然明白能量尾迹转向的意义 —— 那不是逃离,是拥抱。就像江河终将汇入大海,地脉网络也终将在太阳的光芒里,完成它与太阳系的第一次完整对话。

暮色中的协同中心,全息穹顶的星图渐渐柔和。金绿色的能量尾迹与木星的光晕保持着完美的共振角度,青铜神雀的啼鸣化作旋律的最后一个音符,消散在晚风里。张叙舟知道,这场木星引力摄动应对战的落幕,恰是太阳系能量协同的序章 —— 而序章的最后一个标点,将由太阳耀斑来书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