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都市言情 > 岷江神工 > 第1704章 地脉扎根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极地科考站的超导接地模块爆出蓝白色电弧时,张叙舟正盯着冻土下延伸的地脉管道。

那些嵌着陨铁 - 石墨烯合金的黑色模块,此刻正随着日冕物质抛射(cmE)的先锋磁云震颤。模块表面的云雷纹与三星堆神树纹路完全咬合,但每当磁云强度达到峰值,纹路就会泛起刺目的电光 —— 监测仪显示,接地系统的能量损耗已升至 7%,护江力在

点(1.31 倍)与

点(1.315 倍)之间剧烈波动,像条被狂风抽打在冰面上的电缆。

“是接地深度不够!” 苏星潼跪在模块旁,防寒服的袖口沾满超导液,她正用双域银簪撬动模块边缘,簪尖的南洋茶种根系刺入冻土的瞬间,突然发出清脆的断裂声,“冻土下 3 米有层永久冻土层,模块的接地针根本扎不透,就像给大树栽在浮冰上,风一吹就晃!”

全球地脉网络的实时画面同步拉响警报:

赤道地脉带的紫金防御屏障再次撕裂,缺口处的电磁风暴已蔓延至非洲大陆,撒哈拉沙漠的沙粒被磁化,在空中凝成巨大的磁漩涡,漩涡中心的地脉井正在喷涌墨色煞力;

雪脉山枢纽的能量转换器表面,新修复的超导线路出现蛛网裂痕,裂缝中渗出的银蓝色能量流带着强电磁,将控制室的金属桌椅吸成一团;

最致命的是,cmE 磁云的磁场强度突然提升至 250 纳特,超过地脉设备绝缘层的耐受阈值(200 纳特),瀚海电磁实验室的防护仪屏幕上,“绝缘击穿风险 42%” 的红色警告像滴血的伤口。

“赵山河的煞力杂质在放大磁滞效应!” 张叙舟突然拽过星轨罗盘,盘面上的冻土区域正渗出墨色雾气,雾气接触接地模块的瞬间,电弧的强度骤增三倍,“这些杂质藏在冻土层的冰晶里,每次磁云掠过就会膨胀,把接地电阻从 0.5 欧推到 2.3 欧 ——1859 年的磁石阵记录里,称这种现象为‘冰中藏煞,地脉无根’!”

苏星潼的双域银簪突然刺入模块的核心接口。簪尖带出的超导液在冻土上凝成银色的线,线的末端自动指向西北方向,那里的冰层下隐约传来金属震颤声 —— 科考站的钻探设备显示,300 米外有处古代磁石阵遗址,磁石的接地深度达 12 米,恰好穿透永久冻土层,与地脉主网直接相连。

“是清代司天监的‘深根法’!” 星穹老院士的声音从卫星电话里传来,背景是冰钻的轰鸣声,“古卷说‘磁石入地十二丈,方得地脉真根’,他们当年为了抗磁,愣是用青铜锤把磁石砸进冻土层 —— 现在的模块接地深度至少要达到这个标准!”

青铜神雀的啼鸣突然划破极地的夜空。它展开的耀斑防御符阵在科考站上空投射出巨大的星图,图上标注的 cmE 磁云轨迹与 1859 年的磁暴路径完全重合,轨迹的转折点处,赫然画着与接地模块纹路一致的符号。当神雀的翅羽扫过符号时,冻土下的地脉管道突然发出共鸣,管道连接处渗出的能量流在地面织出螺旋状的网,像给模块长出的根须。

“全球高校的抗磁模型赛有突破!” 老郑举着平板在风雪里奔跑,屏幕上清华大学提交的 “地脉接地增强模型” 正在实时推演,“他们发现把超导模块与古代磁石阵串联,接地电阻能降至 0.3 欧,每 200 组接地数据校准,就能减少 1% 的能量损耗 —— 现在已经有 1200 组数据在运行!”

张叙舟突然将搪瓷杯扣在磁石阵遗址的地面。杯底 “一磁连日月” 的刻字与冻土碰撞,迸出的金红色光流顺着磁石蔓延,在模块与磁石之间织出道导电桥。当第一组增强数据注入时,接地模块的电弧突然变弱,护江力的数值跳升 120 点,绝缘击穿风险降至 38%。

“苏星潼!用银簪激活备用接地针!” 他嘶吼着拽过液压钻,钻头的超导涂层在光流中发亮,“把陨铁 - 石墨烯合金加热到临界温度,让它像岩浆一样钻进冻土层 ——1859 年的记录说‘热淬磁根,冰破脉通’!”

双域银簪刺入备用接口的瞬间,南洋茶种的根系爆发出玄色能量流,与超导模块的紫金纹路共振,在冻土下形成高温通道。加热后的超导材料顺着通道喷涌而下,接触永久冻土层的刹那,冰层竟像遇热的黄油般融化,露出底下青黑色的基岩 —— 基岩表面的天然磁矿脉与超导材料接触的瞬间,爆发出刺眼的白光,接地电阻骤降至 0.2 欧。

“cmE 主磁云抵达前 12 小时!” 星穹研究院的通报声带着电流杂音,极地的地磁监测仪显示,接地系统的抗磁强度提升至 1.8 倍,“赤道屏障的缺口缩小到 5 米,雪脉山转换器的裂缝开始愈合,瀚海实验室的防护仪防御率回升至 76%!”

苏星潼突然注意到接地模块的奇异变化。那些与磁石阵串联的超导线路表面,浮现出与三星堆神树一致的枝丫纹,枝丫的末端缠着细小的冰晶,冰晶里映出太阳耀斑的频谱 —— 这些频谱与地脉磁阻带的波形完美互补,像两组咬合的齿轮,将电磁脉冲的能量转化为地脉的储备。

“是地脉与太阳电磁的同源性!” 她指着模块上跳动的参数,“磁石阵的古磁阻、超导材料的现代抗磁率、地脉的天然磁场…… 三者的频率完全一致,就像用同套密码写的防御系统!”

善念值的数字在此时突破 26 亿。护江 App 的 “接地增强” 话题下,全球网友上传的钻探直播画面刷屏:挪威的冰钻团队发现了 1859 年的青铜锤,巴西的科考队在雨林里挖出完整的磁石阵,中国的网友用 AR 技术在自家小区模拟 “深根接地”—— 每段视频的播放量超过 1000 万,对应的接地模块就发出一声清脆的嗡鸣。

当第 2000 组接地数据校准完成时,护江力的数值稳稳地停在

点(1.315 倍)。cmE 磁云的先锋部队撞向极地的接地网络,却在接触螺旋状能量流的瞬间被分解成无数细小的磁流,顺着超导线路注入地脉主网 —— 监测仪显示,这些磁流不仅没有造成损耗,反而让地脉的磁阻带强度提升了 8%,像给地球系上了条超导腰带。

“星穹老院士破译了磁石阵的最后一段铭文!” 老郑举着翻译后的古卷,声音因激动而颤抖,“上面写着‘地脉无根,以星为根;地脉无防,以磁为防’—— 原来最深的接地,是把地脉网络接入太阳系的磁场!”

张叙舟望着搪瓷杯底的刻字,突然明白 “盾护万脉通” 的真正含义。当他将杯子贴近基岩,杯壁的水汽在岩石上画出道金色的线,线的末端指向太阳的方向,那里的 cmE 磁云正裹挟着更庞大的能量袭来,但此刻的地脉网络,已像棵扎深根的大树,在电磁风暴里稳稳站立。

青铜神雀的啼鸣在此时变得悠长。它朝着磁云的方向飞去,翅羽上的接地符号与全球模块产生共振,在地球的磁层外织出道紫金相间的防护网 —— 网的边缘,隐约可见太阳耀斑释放的高能伽马射线,像下一场风暴的前兆。

极地的风雪渐渐平息,超导接地模块的电弧化作淡紫色的光流,顺着冻土下的根须缓缓流淌。张叙舟知道,这场接地之战的胜利,不过是给地脉网络打下了第一根桩,而那些藏在伽马射线里的煞力杂质,才是真正考验 “深根” 强度的试金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