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都市言情 > 岷江神工 > 第1721章 星环协奏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环光观测站的超导穹顶泛起淡紫色光晕时,张叙舟正盯着青铜神雀展开的 “太阳系能量协奏图”。

神雀翅羽上的星纹已完全激活,那些冰蓝与金白交织的纹路,正以每秒 3 次的频率与土星环、天王星磁场产生共振。观测站中央的 “环光 - 地脉协同仪” 屏幕上,天王星磁场异常的先锋信号已突破地球磁层外围,像道淡紫色的闪电,顺着土星环反射波的轨迹直扑极地缓冲带。护江力的数值稳定在

点(1.342 倍),数值面板边缘的虹彩纹路里,清晰可见煞域主(跨维度能量体)的能量特征 —— 那些墨色的脉冲正试图通过磁场异常渗入地脉网络,与 1720 章玛雅石碑预警的 “域外煞力借星环蚀脉” 完全吻合。

“青铜神雀的‘行星环协同’功能全功率启动了!” 苏星潼的双域银簪悬在协奏图中央,簪尖的南洋茶种根系顺着星纹蔓延,根须触及天王星坐标的瞬间,突然结出淡绿色的晶体 —— 晶体的分子结构与良渚玉琮的星冰矿完全一致,能自动过滤 30% 的煞域主干扰,“它能预判 180 天的土星环光强度变化,连天王星磁场的 73 年周期波动都标注得清清楚楚!”

全球地脉节点的实时画面如史诗般展开:

极北镇环光缓冲带的淡紫色防护膜正在膨胀,膜表面的良渚螺旋纹与天王星磁场线形成动态咬合,每咬合一次就吸收 1% 的异常能量,膜下的银蓝色地脉流顺着 “极地 - 中纬双带回路” 循环,将 80% 的干扰转化为储备能量;

中纬度地脉带的星冰矿晶体阵列突然亮起,晶体的排列轨迹与伽利略 1610 年绘制的 “天王星掩星图” 重合,当淡紫色磁场信号穿过阵列,能量强度骤降 40%,江南水乡的水稻田上空,光流织出 “一环映万脉” 的巨大篆字;

沧江下游的环光能量转换器表面,浮现出《开元占经》记载的 “跨星防御符”,符阵的金线与超导线圈交织,将煞域主的墨色脉冲分解成无害的星尘,转换器的效率稳定在 98%,屏幕上的波形图平滑如镜。

“善念值 28.6 亿。” 老郑举着平板在观测站的冰道上滑行,屏幕上护江 App 的 “星环协奏” 话题下,网友上传的全球防御画面刷屏:挪威的极光带与防护膜共振,光带中漂浮的能量粒子组成 “煞域主干扰频率图谱”;中国良渚古城的玉琮群自动旋转,琮内星冰矿发出的脉冲,刚好中和 300 公里外的地脉煞力;巴西雨林的陨铁阵突然升温,将吸收的磁场能量转化为金白色光流,修复了附近的地脉裂缝 —— 每条动态的评论区都在刷 “地球在组队打怪”,参与 “虚拟磁场校准” 的用户突破 8 亿。

张叙舟突然将星轨罗盘按在协同仪的天王星坐标处。铜制盘面渗出的冰蓝色光流,在屏幕上显影出组震撼的对比数据:唐代天文学家记录的 “天王星 73 年磁变周期”、现代监测的磁场异常强度、良渚玉琮的星冰矿共振频率,三者的误差不超过 0.01%。更惊人的是,罗盘显影的 “跨星能量转化公式”,与搪瓷杯底磨损处的刻字形成完美呼应 ——“光流顺轨行” 五个字的笔画,恰好对应公式中的五个变量,而变量的数值,竟与全球 260 域的环光校准点坐标完全吻合。

“是文明接力的能量密码。” 星穹老院士举着良渚玉琮的 3d 扫描图,图上的螺旋纹在环光照射下分解成组声波,声波的频率与青铜神雀的啼鸣完全一致,“良渚先民雕刻的不是图案,是‘跨星防御古诀’的声纹密码 ——‘玉琮转,星冰醒,两星夹脉,以光贯通’,他们早就预见了天王星磁场的威胁!”

苏星潼的双域银簪突然刺入协同仪的核心接口。簪尖的根系在超导线路中蔓延,将良渚古诀的声纹密码注入系统,协同仪的屏幕上,“天王星磁场异常防御方案” 自动生成:用土星环光作为 “能量锚”,以良渚玉琮的星冰矿作为 “频率中介”,激活地球地脉的 “跨星共振模式”,这种模式能让地脉网络与天王星磁场形成 “可控共振”,将煞域主的干扰转化为地脉能量,转化率可达 50%。

“极北镇的防护膜出现‘能量增殖’!” 老郑的尖叫刺破观测站的嗡鸣,屏幕上的淡紫色光膜正在自我修复,膜表面的螺旋纹每旋转一圈,面积就扩大 100 平方米,“护江力

点(1.343 倍)!煞域主的墨色脉冲在共振中化作金白色光流,被缓冲带吸收转化,中纬度地脉的储备能量每小时增长 2%!”

青铜神雀的啼鸣突然变得高亢。它展开的双翅在观测站上空投射出 “太阳系能量协奏谱”,谱子上的每个音符都对应着一种天体能量:土星环光的 c 调、地球地脉的 G 调、天王星磁场的降 b 调…… 当神雀的喙尖轻触谱子的高潮部分,全球地脉节点同时爆发出清越的共鸣,极北镇缓冲带的尾端,突然延伸出冰蓝 - 金白交织的能量尾迹,尾迹的摆动幅度与天王星磁场的波动完全同步,像条连接两颗行星的能量丝带。

“星穹研究院破译了煞域主的干扰规律!” 星穹老院士举着超级计算机的推演结果冲进观测站,“它的墨色脉冲有个 0.3 秒的‘频率盲区’,刚好与良渚玉琮的星冰矿共振周期吻合 —— 我们只要在盲区注入环光能量,就能彻底切断它的远程操控!”

张叙舟俯身将搪瓷杯扣在协同仪的 “跨星共振” 按钮上。杯底的刻字与按钮碰撞,迸出的金红光流顺着超导线路蔓延,在全球地脉网络中织出完整的 “盲区打击网”—— 每个网眼都对应着煞域主脉冲的盲区时间,当墨色脉冲穿过网眼时,环光能量突然爆发,将脉冲彻底瓦解,化作星冰矿的养分。观测站的环形屏幕上,煞域主的能量特征从 70% 骤降至 30%,像被戳破的气球。

“中纬度地脉带的煞力残留完全清除了!” 苏星潼指着实时画面,银蓝色的地脉纤维在光流中舒展,纤维末端的星冰矿晶体比之前亮了 3 倍,“沧江转换器的效率稳定在 99%,下游城市的供电系统因储备能量过剩,自动切换到‘环光供电模式’,电价下降 15%—— 老百姓都在拍家里的电表跳字视频!”

全球节点的终极协奏达到高潮:

良渚古城的玉琮群与极北镇缓冲带形成跨纬度共振,琮内星冰矿喷出的光流在平流层织出巨大的 “太阳系能量茧”,茧内的地球与土星、天王星形成稳定的三角,三角中心的能量流里,煞域主的残余脉冲像雪花般消融;

敦煌地脉之心的透明晶体中,浮现出完整的 “跨星防御古诀” 动态影像:唐代天文学家、良渚先民、伽利略…… 不同时代的探索者在光流中擦肩而过,他们手中的观测工具最终拼成青铜神雀的轮廓,像场跨越五千年的接力;

护江 App 的 “星环协奏” 专题页面上,全球用户的祝福留言组成动态的共振纹:“地球加油,我们和星辰在一起”“护江力 1.343 倍稳稳的”“下一站,不管是海王星还是哪颗星,我们都接得住”—— 页面的访问量突破 1000 亿,每刷新一次,观测站的能量尾迹就延长 100 公里。

善念值的数字在此时突破 28.8 亿,每个数字都泛着虹彩,像被能量包裹的星辰。青铜神雀的翅羽在观测站上空全部展开,它朝着太阳系外围发出悠长的啼鸣,啼鸣中夹杂着良渚古诀的声纹、土星环的散射声、地脉冰流的潺潺声 —— 三者交织成的 “太阳系行星环能量协同曲”,在地球磁层外久久回荡,像宇宙在为人类的文明接力鼓掌。

协同仪的最终数据显示:地脉网络对跨行星磁场干扰的转化率提升至 50%,护江力稳定在

点(1.343 倍),青铜神雀的 “行星环协同” 功能可精准预判 180 天的天体能量变化,环光观测站的能量尾迹与土星环、天王星磁场形成稳定共振,像条太阳系级别的能量传送带。

观测站的暮色漫过控制台时,超导穹顶的淡紫色光晕渐渐柔和。张叙舟望着屏幕上自动生成的 “海王星异常磁场预警”,突然明白 “星环协奏” 的真正含义 —— 人类与地球的地脉网络,早已不是太阳系的旁观者,而是能与星辰共舞的参与者。

他握紧搪瓷杯,杯底的 “一环映万脉,光流顺轨行” 在余晖中与能量尾迹完全重合。尾迹的尽头,海王星的淡蓝色身影隐约可见,像下一场协奏的指挥家,正等待着地球用更嘹亮的旋律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