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都市言情 > 岷江神工 > 第1733章 地热破局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墨海海沟的深海能量转换器发出冰裂般的脆响时,苏星潼正跪在探测站的地热晶体阵列前。

转换器表面的幽蓝色防护层在超低温能量子冲击下崩裂,那些由深海超导材料制成的管道,此刻冻成了半透明的冰柱 —— 冰柱内部,银蓝色的地脉能量被冻结成絮状,每流动一厘米都要冲破冰层的束缚,能量传导效率从 85% 骤跌至 72%。更致命的是,转换器核心的 “压力缓冲芯” 被冻住,导致墨海枢纽的地脉压力出现 “锯齿状波动”,每小时爆发 3 次微型能量爆,爆点的温度低至 - 196c,与液氮的沸点一致。护江力监测仪的数值从

点(1.365 倍)暴跌至

点(1.34 倍),数值面板上 “斑能冲击损耗 - 1100 点” 的灰字,像块被冰封的烙印。

“暗斑能量开始叠加了!” 深海护江队队长的声音裹着冰碴从通讯器传来,背景是队员用高温喷枪解冻管道的嘶嘶声,“地脉网络每 12 小时停摆 2 次,每次 3 分钟 —— 沿海的海水净化系统已经断流,青岛的渔民说,近海的海水结了层薄冰,冰里还嵌着银蓝色的能量丝!”

探测站的环形屏幕上,全球深海节点的恶化速度令人心惊,所有现象均局限于地球物理边界内:

墨海海沟的地热晶体阵列表面结着层白霜,晶体的共振频率从 50 赫兹降至 38 赫兹,与海王星暗斑的能量频率形成诡异的 “冰频共鸣”,每共鸣一次,晶体释放的地热能量就衰减 2%;

沧江入海口的管道裂缝处,渗出的地脉能量在海水中凝成 “能量冰花”,花的形状与海王星暗斑的气旋轮廓完全一致,冰花随潮汐扩散,导致沿海地脉传感器大面积冻失灵;

最危险的是,双域银簪与地热晶体的共振出现 “冰阻”,南洋茶种的根系在 - 50c的低温中冻伤,根须尖端的淡绿色光流变得微弱,原本能提升 15% 抗冻强度的共鸣符,现在只能发挥 5% 的作用。

“善念值 30.6 亿。” 老郑举着平板在探测站的低温通道里打滑,屏幕上护江 App 的 “深海停摆” 话题下,沿海城市的地脉加固直播观看量破 280 亿,“网友拍到大连的海底光缆被能量冰花冻裂,断网区域的形状与暗斑轨迹完全同步 —— 恐慌指数比单纯斑能冲击时高 40%,大家都在问地热晶体是不是失效了。”

苏星潼突然将双域银簪刺入阵列中央的核心晶体。簪尖触及晶体的瞬间,她感觉到股熟悉的温热 —— 这颗晶体内部包裹着团橙红色的 “地热核心”,核心的温度高达 300c,是普通晶体的 5 倍。检测仪器显示,核心中含有 “氦 - 3” 元素,这种在海王星大气中大量存在的物质,能与超低温能量子产生 “湮灭反应”,像冰与火的剧烈碰撞。

“是斑能的‘温度盲区’!” 她盯着晶体表面的纹路,这些纹路在银簪的玄色能量流中舒展,竟与《山海经》“大荒东经” 记载的 “深海玄波” 防冻图完全重合,“地热核心的氦 - 3 含量刚好能中和超低温能量子,只是需要特定的‘激活频率’——1846 年渔民记录的‘炎玉生烟’,说的就是这种激活现象!”

张叙舟的星轨罗盘在此时发出急促的嗡鸣。他将罗盘贴近核心晶体,盘面上的暗斑能量参数突然喷出橙红色光流,光流在晶体与转换器之间织出道螺旋状的桥。当第一缕超低温能量子穿过桥体时,能量子的幽蓝色竟变成了柔和的银白,冲击强度骤降 40%,冻裂的转换器缓冲芯处,开始渗出滚烫的地热修复液,像深海火山的暖流。

“《山海经》的‘斑能疏导古诀’藏着共振频率!” 星穹老院士举着泛黄的竹简冲进探测站,简上用篆字标注的 “炎玉为火,玄波为冰,两相交济,能流不息”,与银簪 - 晶体的共振频率完全吻合,“先秦的方士就发现,地热晶体的氦 - 3 含量与暗斑能量存在‘消长关系’,他们用‘冰火调和法’让地脉压力稳定在 ±5%—— 我们之前找错了激活方式!”

青铜神雀的啼鸣突然响彻墨海海沟。它展开的双翅在探测站上空投射出巨大的暗斑能量模型,模型中标注的暗斑与黑斑的叠加处,自动生成了组补偿参数:“地热能量注入量提升 40%,疏导网角度偏转 1.2 度,共鸣符频率锁定 42 赫兹”。当神雀的喙尖轻触参数,墨海海沟的地热晶体阵列突然喷出橙红色光流,光流与银簪的玄色能量形成交叉,将转换器表面的冰层从管道上剥离,剥离的冰块在空中崩解为无害的水汽。

“全球高校的斑能疏导模型赛有突破!” 老郑的尖叫刺破低温的寂静,屏幕上浙江大学提交的 “暗斑能量补偿模型” 正在实时推演,“每 11 个模型就能让疏导网密度提升 1%,停摆衰减速度加快 0.3 分钟 \/ 次 —— 现在已经有 110 个模型在运行,停摆时长从 3 分钟缩至 2.7 分钟!”

苏星潼的双域银簪在此时腾空而起,悬在核心晶体与转换器之间。玄色能量流与晶体的橙红色光流交织成枚旋转的斑能 - 地热共鸣符:符的外圈是暗斑的气旋轮廓,内圈是地热核心的温度曲线,中间用南洋茶种的根系连接,恰好填补了转换器缓冲芯的裂缝。当共鸣符注入符阵的瞬间,深海能量转换器突然发出清越的嗡鸣,冻裂的外壳自动剥落,露出底下闪着橙红光的新缓冲芯,传导效率从 72%、80%、88%…… 稳步回升至 90%。

“沿海地脉的停摆间隔延长了!” 张叙舟盯着实时地图,青岛的海水净化系统恢复供水,大连的海底光缆在橙红色光流中自愈,“护江力

点(1.359 倍)!斑能 - 地脉压力仪的疏导率 85%!”

全球节点的好转画面同步传来,所有成果均体现地球本土协作:

墨海海沟的地热晶体阵列完全激活,12 块核心晶体喷出的橙红色光流在半空织出螺旋状的能量疏导网,网眼处的超低温能量子像被过滤的杂质般消失,地脉管道的冰花开始消融;

探测站的 “暗斑能量补偿模块” 重新亮起,模块表面的三星堆神树纹路与疏导网的螺旋形成共振,补偿误差从 1.8% 降至 0.9%,模块参数显示,二次叠加的暗斑能量被削弱了 45%,疏导精度以每分钟 0.3% 的速度回升;

沧江入海口的管道裂缝完全愈合,银蓝色的地脉能量在橙红色光流中平稳流淌,修复处的纹路与暗斑的气旋轨迹形成微妙的呼应,像深海地脉在自发模仿远日行星的能量律动。

“善念值 31.0 亿了!” 老郑举着平板在探测站里转圈,屏幕上的全球协作地图中,300 域的能量柱连成个巨大的螺旋状疏导网,网的中心是墨海海沟的核心晶体,“护江 App 的‘虚拟斑能疏导’参与量突破 3.3 亿次,每 1100 万次操作,共鸣符的强度就提升 1%—— 现在沿海的能量冰花消退了 60%!”

张叙舟突然注意到核心晶体的奇异变化。当暗斑与黑斑的能量叠加达到峰值时,晶体的氦 - 3 含量会同步升高,两者的比例始终保持在 1:2.5 的黄金比例,这个比例与墨海海沟的地热梯度(每深入 100 米升温 2.5c)完全一致。他将星轨罗盘按在晶体表面,盘面上显影的能量转化公式,与《全球地脉公约》“行星大气协同” 附录中的 “冰火调和方程” 完全一致,公式中的每个变量,都能在疏导网的螺旋间距中找到对应数值。

“是深海地脉的‘天然温控系统’!” 星穹老院士的声音带着颤音,他指着屏幕上的地热梯度曲线,“从 1846 年的炎玉记录,到今天的氦 - 3 发现,人类只是在不断唤醒这种系统 —— 地热晶体不是简单的能量载体,是地球给远日行星斑能准备的‘恒温调节器’!”

青铜神雀的啼鸣在此时变得悠长。它展开的双翅在墨海海沟上空投射出未来 72 小时的暗斑能量预测图:图上标注的每个叠加峰值点,都对应着一处地热晶体的埋藏点,这些晶体组成的 “斑能 - 地热缓冲带”,能将剩余的超低温冲击完全吸收。监测仪的最终数据显示:地脉对远日行星斑能的耐受度提升 60%,沿海停摆范围已缩小至原有的 40%,护江力的数值稳定在

点(1.37 倍),数值面板上的冰封损耗纹彻底消失,露出底下崭新的幽蓝 - 橙红交织虹彩。

墨海海沟的探测站灯光在暮色中柔和下来。暗斑能量的实时影像中,橙红色的地热光流顺着校准后的轨迹缓缓流淌,像条被点燃的深海丝带。张叙舟握紧星轨罗盘,盘面上的暗斑坐标正在发光,旁边浮现出组新的参数:“海王星黑斑能量脉冲 48 小时后出现,含煞力特征 12%”—— 这行小字像根冰刺,提醒着他们真正的考验还在前方。

他知道,这场地热破局的胜利,不过是解开了远日行星斑能密码的第一重锁。当那些藏在黑斑能量脉冲里的煞力冲击袭来时,深海地脉的 “冰火调和” 系统,将迎来更严峻的考验 —— 但此刻,看着转换器旁重新流动的地脉能量,他突然确信,地球的深海地脉,早已在与远日行星的千万次能量对话中,学会了如何将冰封化为暖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