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都市言情 > 岷江神工 > 第2162章 群衢共振裂地脉 古谱残页藏谐枢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162章 群衢共振裂地脉 古谱残页藏谐枢

昆仑总坛群衢观测站的穹顶在辰时突然迸出翠绿与银白交织的光纹时,张叙舟的群衢谐脉仪正嵌在星轨投影台的凹槽里。仪器表面的星系群坐标突然剧烈闪烁,在全息屏上拼出五张重叠的能量网 ——m81、m82 等五个星系群的通道轨迹本应呈 “五环共振”,此刻却像被无形的手拧成麻花,交叉处爆发出刺目的 1.8hz 脉冲波。护江力的数值在 x2.22 倍( 点)处骤然跳水,→→ 点,金光外浮现出细密的 “共振碎纹”,青藏高原东南部的地脉集群节点(昆仑总坛至东南亚的能量枢纽)正以每秒 3 次的频率震颤,节点表面的星轨鳞纹像被震碎的玻璃般剥落。

“是群衢共振频率错位了!” 星穹研究院的老院士敲碎观测窗的冰花,指着外面的地脉竹海,“你看那些竹节,正常该随星轨相位同向摆动,现在东倒西歪的 ——m81 的翠绿能量流和 m82 的银白能量流在通道里‘撞车’,形成的脉冲波正把地脉网当鼓敲!” 全息屏切换到节点监测画面:海拔 5200 米的昆仑南麓,连接星系群通道的青铜锚点正在崩裂,每道裂缝都渗出混合着两种能量的 “共振脓水”,滴落在雪地上发出滋滋声响,融出一个个冒着白汽的深坑。

张叙舟的指尖按在谐脉仪的 “群衢校准键” 上,触感像按在高频振动的音叉上。祖父遗留的《星系共振札记》突然在记忆中翻开:泛黄的纸页上贴着 2009 年维也纳爱乐乐团的音乐会票根,票根背面用铅笔写着 “乐器不同调则乱耳,星系不同频则乱脉”,墨迹边缘还粘着半片双脉竹的枯叶 —— 那是当年他跟着祖父听完音乐会,在多瑙河畔捡到的,老人说 “这竹子的纤维纹路,和 m81 星系的旋臂轨迹一模一样”。此刻枯叶的纹路正与全息屏上的共振碎纹完全重合,协脉仪弹出记忆标签:【轻度情绪?多瑙河竹纹】。

“护江力跌破 2.21 倍了!” 小林举着频谱分析仪尖叫,屏幕上的脉冲波形像锯齿般狰狞,“集群投影区的地脉传导效率只剩 14%,东南亚的护江队员说他们那边的星轨罗盘全疯了,指针一会儿指东一会儿指西!” 全息屏突然接入昆仑总坛的紧急画面:衡枢殿的洛书九宫格地砖正在反向旋转,每转动 1 度,观测站的警报声就尖锐一分,殿中央的青铜神雀突然展开尾羽,羽瓣上的符纹组成巨大的 “共振同频阵”,阵眼处浮现出一行古篆:“需 55 亿善念值 + 多衢余能 + 星系群调节数据,方可定频”。

全球护江 App 的 “群衢共振” 话题瞬间炸开,阅读量 3 分钟破 2750 亿。西藏网友上传的纳木错直播里,湖面冰裂的纹路竟与共振碎纹完全一致;云南网友拍到的地脉竹海,竹节间渗出的能量液在地面汇成 “五星连珠” 的图案,却因共振扭曲成怪诞的螺旋。“我爷爷说这是‘天鼓震地’!” 一条高赞评论附带的视频里,一位藏族老阿妈正用松枝蘸湖水洒向地面,“每震一次,就有一处山神在护脉 —— 咱们得帮山神稳住节奏啊!”

张叙舟突然注意到谐脉仪的异常:当他按住 “m81 频率补偿键” 时,全息屏上的翠绿能量流出现 0.3 秒的平稳期。这个发现让他想起祖父札记里被音乐会票根盖住的批注:“群衢如五弦琴,单弦调准无用,需五音共鸣”。他猛地将总坛储存的 “多衢协脉剩余能量”(2161 章文明对接后残留的星地共鸣能)注入谐脉仪,仪器表面的星系坐标突然重组,在全息屏上标出 9 个从未被发现的 “暗锚点”—— 全在青藏高原的无人区,每个锚点都对应一个星系群的共振频率。

“青铜神雀的符阵需要暗锚点的数据!” 张叙舟抓起防寒服冲向停机坪,“给我接纳木错观测点,让他们立刻测量暗锚点的实时频率!” 直升机穿越暴风雪时,他反复回看老阿妈的洒湖视频,突然发现湖水冰裂的间隔正好是 23 秒 —— 与 m81 星系的自转周期完全一致。“原来地脉早就给出调节密码了!” 他在颠簸中调出祖父札记的扫描件,票根背面的铅笔字下方,竟有用竹汁写的小字:“共振如呼吸,吸为 m81(23 秒),呼为 m82(17 秒),节律合则气顺”。

纳木错的护江队员在冰面上凿出观测孔,当探测仪插入暗锚点的瞬间,屏幕上的频率曲线突然变得平滑。“是双脉竹!” 队员们惊呼,暗锚点周围的冰层下,密密麻麻的双脉竹根系织成网络,每根竹纤维都在 23 秒周期内收缩、17 秒周期内舒张,像无数微型心脏在给地脉输血。张叙舟让全球观测点同步记录根系律动,数据传入青铜神雀的符阵后,翠绿与银白的能量流竟出现了 3 秒的同步!

“善念值涨了 5000 万!” 小林的声音带着哭腔,护江 App 上涌入 1200 万条 “群衢谐脉仪式” 视频 —— 北京网友敲着编钟,武汉网友在东湖划龙舟按 23 秒节奏击鼓,连海外华人都在唐人街用舞狮鼓点应和。最震撼的是青藏高原的牧民们,他们骑着牦牛在雪原上画出巨大的 “五星共振符”,每颗星的顶点都插着双脉竹,竹尖的光纹与暗锚点连成一线。

就在护江力回升至

点时,谐脉仪突然发出刺耳的警报。全息屏上的暗锚点数据开始乱跳,纳木错的观测孔喷出墨绿色的能量流 —— 赵山河的煞力团竟藏在暗锚点深处,正顺着双脉竹根系污染共振网络!“你们以为找到锚点就赢了?” 赵山河的声音通过能量流传来,带着金属摩擦般的冷笑,“这些暗锚点是我十年前埋下的‘共振炸弹’,每同步一次,引爆倒计时就缩短 1 小时!”

张叙舟的目光落在祖父札记的最后一页:那是一张手绘的 “五弦琴谱”,其中 “角弦” 的位置被红笔圈出,旁注 “m81-m82 共振差,需角弦补 1.8hz”。他突然明白,青铜神雀符阵的 “同频” 不是追求绝对一致,而是像五弦琴般各有调性却和谐共鸣。“反向调节暗锚点频率!” 他对着对讲机嘶吼,“让 m81 高 0.9hz,m82 低 0.9hz,形成‘共振互补’!”

纳木错的队员们冒险转动探测仪的调频旋钮。当翠绿能量流升至 23.9hz、银白能量流降至 16.1hz 的瞬间,两种能量突然像缠绕的双龙般螺旋上升,共振碎纹开始愈合,暗锚点喷出的墨绿色煞力被螺旋流绞成星砂。护江力在

点原地反弹,→→ 点,青铜神雀的符阵中央浮出半张残破的古谱,上面的音符与双脉竹根系的律动完美吻合。

“这是... 星系群共振古谱!” 老院士颤抖着放大古谱,“你祖父当年肯定见过全本!” 全息屏上,全球的 “谐脉仪式” 数据仍在疯涨,善念值突破 116.8 亿,群衢观测站的穹顶光纹变成均匀的翠绿 - 银白波纹,像地球在宇宙中呼吸。

但张叙舟的心跳却越来越快 —— 古谱残页的边缘,有一行与赵山河煞力团同源的墨色符纹,正顺着符阵悄无声息地蔓延。他突然想起祖父札记里最潦草的一句话:“共振的最高境界,是容得下杂音”。难道这残页本身,就是个更大的陷阱?

青铜神雀的尾羽突然收起半片,投射出下一章的预警:“谐枢殿夹层藏有古谱全本,但需用‘群衢共鸣血’解锁 —— 那是历代护江人的能量印记,也是赵山河最想要的钥匙。” 张叙舟握紧口袋里的双脉竹枯叶,多瑙河畔的记忆与纳木错的冰裂重叠,他知道,这场 “宇宙交响乐” 的真正高潮,才刚刚奏响第一个音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