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都市言情 > 岷江神工 > 第2493章 环光低谷能量荒 菌藤复燃破伞防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493章 环光低谷能量荒 菌藤复燃破伞防

雨林流域的 “赤道能量伞” 在黎明时分发出刺耳的警报。这面由 376 块反光板组成的巨型装置,此刻像被戳破的银箔,表面布满蛛网状的裂痕,反光效率从 35% 骤降至 28%。护林员老马盯着监测屏上跳动的数字,额头的冷汗滴在操作台上 —— 能量伞的供电缺口已达 8%,这意味着下方 100 平方公里的雨林失去了能量屏障,昨夜新发现的菌藤煞正以每小时 0.1 公里的速度蔓延,黑色藤蔓上的倒刺闪着幽绿的光。

“中纬度的能量支援还没到?” 他对着对讲机嘶吼。屏幕右上角的 “能量互助” 请求已排队至 173 条,每条请求都来自像他这样的护林点。护江 App 的实时数据显示,土星环反射率降至 18% 的低谷期,中纬度地脉能量缺口达 8%,原本该输送至雨林的环光能量,此刻连维持城市基本运转都捉襟见肘,善念值兑换应急能量的频次比昨日翻倍,数字在 29.1 亿处摇摇欲坠。

一、低谷寒潮锁地脉

锦都的地脉保暖地砖在清晨首次出现温度波动。显示屏上的数字从恒定的 26c跌至 23c,再跌至 21c,商场里的顾客纷纷裹紧外套,指着地砖上闪烁的能量指示灯议论 —— 那些代表能量流动的绿色线条,此刻像冻僵的蛇,移动速度慢了一半。维修人员打开检修口,发现地脉银线纹的亮度比峰值期暗了 37%,像快要熄灭的烛芯。

“连地砖都在省电了。” 收银员小李的玩笑里藏着焦虑。她的收银机因能量不足频繁卡顿,每笔交易都要多等 11 秒,而这只是中纬度城市能量短缺的缩影:

沪城的地铁因供电不稳,发车间隔从 3 分钟延长至 5 分钟,早高峰的站台挤满了抱怨的乘客,有人发现地铁轨道的能量感应条只亮了一半;

昆虚高原的低温型子阵自动进入 “节能模式”,青稞酒保温层的温度下调至 - 35c,导致部分符文活性降低,聚能效率再跌 7%;

云南茶园的灌溉系统彻底停摆,茶农们提着水桶手动浇水,却发现土壤像被抽干了能量,水滴渗入后竟没有丝毫湿润的痕迹,茶树叶片卷成了筒状。

张叙舟的泉脉术视野里,地脉网络呈现出令人心惊的 “能量贫血” 状态。原本饱满的金色能量流此刻变得纤细如丝,在合阵网络的节点处艰难蠕动,每流过 10 公里就会衰减 17%。他数着那些因能量不足而黯淡的子阵 —— 整整 23 座,像排队等待输血的病人。青铜神雀的模拟显示,若低谷期持续超过 72 小时,中纬度的环网协同率将跌破 80%,护江力可能从

点回落。

“这是环光周期的反噬。” 苏星潼的银簪在能量流最稀薄的区域颤动,簪尖投射的能量曲线像陡峭的下坡,峰值与低谷的差值竟达 12%。她将簪尖刺入地脉,符文瞬间组合成清晰的句子:“环光有盈亏,如农时之丰歉,储之如囤粮,方渡饥寒。”

二、互助狂潮涌民间

护江 App 的 “能量互助” 板块在 7 点整崩溃。当修复后重新上线,屏幕上的请求像潮水般刷新:“我家老人需要地脉理疗仪,求 1 度能量”“社区蔬菜大棚快断电了,孩子的午饭就靠它”“雨林护林点急等能量伞供电,菌藤煞要过来了”…… 每条请求下都附着善念值抵押金额,有人甚至愿意用积攒的 5000 点兑换 1 小时的应急能量。

“先给雨林!” 一条高赞评论被顶至前排。网友自发组织的 “能量调度志愿者” 迅速成立,他们根据请求的紧急程度排序,优先保障医疗、民生和生态防护。西安退休教师刘大爷的能量理疗仪被排在第 37 位,他主动留言:“把我的名额让给雨林,老头子抗冻。” 这条留言获赞 100 万次,善念值因这场自发的互助微升至 29.2 亿。

民间的 “能量节流” 智慧层出不穷:

沪城居民发明 “错峰用电法”,将地脉兼容家电的使用集中在正午环光稍强的时段,某小区的集体调度使能量消耗下降 11%;

山东菜农李大叔用桃木枝搭建 “能量导流架”,将分散在田间的微弱能量汇聚至菜苗根部,使大棚的抗寒能力提升 30%;

最动人的是昆虚高原的牧民,他们将牦牛群赶至子阵周围,利用牲畜体温与能量场的共振,为子阵的青稞酒保温层 “升温”,虽然只能提升 2c,却让符文活性恢复了 5%。

张叙舟在互助后台看到一组震撼的数据:1.2 亿用户参与了 “能量共享”,自愿将自家的冗余能量(如冰箱、热水器的待机能量)接入公共网络,单日贡献能量达 5 万度,恰好填补了医疗系统的缺口。他想起大学时宿舍的 “关灯公约”—— 为了让熬夜复习的同学能用上台灯,其他人主动早睡(情绪库 “宿舍的蚊子声” 轻度痛感),此刻的全民互助,正是这种精神的放大。

三、菌藤破伞噬雨林

雨林的能量危机在午后升级。赤道能量伞的反光效率跌破 25%,一块 30 平方米的反光板因能量不足彻底脱落,砸在下方的树冠上。老马的热成像仪显示,失去防护的区域,菌藤煞的蔓延速度突然加快至每小时 0.3 公里,黑色藤蔓像潮水般爬上树干,所过之处,绿色的树叶瞬间枯萎,只剩下灰白色的纤维。

“它们在吸收残余能量!” 老马惊恐地发现,菌藤煞的倒刺会刺入树木的能量导管,像吸管般抽取养分。检测显示,被感染的树木中,地脉能量残留量不足正常水平的 17%,而菌藤煞体内的煞力活性指数却升至 23%,比环光峰值期还高。

更可怕的是菌藤的变异:

新长出的藤蔓呈现半透明状,能折射微弱的环光能量,使传统的能量屏障失效;

藤蔓结节处会爆开孢子囊,释放的黑色孢子在能量流中漂浮,接触到的生物会迅速被寄生;

最令人心惊的是,老马在航拍画面中发现,菌藤煞的蔓延轨迹竟与地脉银线纹完全重合,像是在沿着能量通道 “进军”。

中纬度紧急调派的能量支援在傍晚抵达。当第一缕环光能量通过合阵网络注入能量伞,反光板的裂痕处泛起金色的修复光,但效率仅回升至 30%。护江队的工程师发现,低谷期的能量流太 “弱”,无法驱动伞面的自修复符文,就像用小溪的水去推动水磨,只能让其勉强转动。

“必须建立能量储备!” 青铜神雀的全息影像在临时指挥部展开,将雨林危机与中纬度短缺叠加分析,“环光周期不可逆转,没有储备,低谷期就是灾难的温床。” 苏星潼的银簪突然指向屏幕上的能量曲线,簪尖的光在峰值与低谷之间画了道弧线,符文翻译为:“丰时储,歉时用,此乃天地循环之理,环光亦不能免。”

四、旧储失效现困局

沪城能量储备站的地下仓库里,第四十一区间遗留的 “潮汐能量银行” 成了最后的希望。工程师小陈操作起重机,将超导线圈制成的储能罐吊至输送管道旁,却在连接时发出惊呼 —— 罐壁上凝结着厚厚的白霜,温度显示 - 196c,而环光能量注入后,温度计的数字竟在疯狂跳动,从 - 196c飙升至 17c,又骤降至 - 120c。

“这能量太野了,旧罐子装不住!” 他看着储能罐表面出现的裂纹,检测数据显示,24 小时内的能量损耗率高达 20%,远超潮汐能量的 5%。地脉航天局的紧急报告揭开谜底:土星环反射能量含有 “冰粒散射产生的量子纠缠态粒子”,这些粒子会在传统超导介质中 “乱窜”,导致储能装置过热或过冷,就像把沸腾的水倒进普通保温瓶。

传统储能设备的集体失效让局势雪上加霜:

锦都的铅酸储能电池因高频能量冲击,电解液在 3 小时内蒸发殆尽,电极板上覆盖着金色的能量结晶;

昆虚高原的飞轮储能系统转速从

转 \/ 分钟跌至 6000 转,能量释放时出现剧烈震颤,险些撕裂连接的地脉管道;

最无奈的是云南的 “能量压缩罐”,本想将稀薄的环光能量压缩存储,却因粒子纠缠特性,罐内能量自发产生爆炸,虽然威力不大,却彻底摧毁了设备。

张叙舟的祖父笔记在这时显露出关键一页。上面贴着一张西域古族的羊皮画:一群人将日光引入冰窖,冰窖深处的冰块发出柔和的光。旁注写道:“寒能敛光,冰可固能,环光如火,需冰为釜。” 这与青铜神雀分析土星环碎片时发现的 “低温吸附特性” 不谋而合 —— 或许,解决存储难题的钥匙,藏在 “低温” 与 “泉脉术” 的结合里。

五、囤粮之喻指新途

当夜幕笼罩雨林,老马在能量伞下点燃了一堆篝火。火光中,他想起爷爷讲过的 “囤粮过冬” 的故事:“丰收时不把粮食藏进地窖,冬天就得饿肚子。” 这句话突然让他茅塞顿开,对着对讲机喊:“我们得给环光能量挖‘地窖’!”

这句话恰好传到张叙舟耳中。他站在沪城储备站的废墟前,看着那些失效的储能罐,突然握紧拳头:“对,就是地窖!” 青铜神雀的模拟立刻加入 “低温环境” 参数,结果显示:当温度降至 - 200c(模拟土星环境),环光能量的量子纠缠态会趋于稳定,损耗率可降至 8% 以下。

苏星潼的银簪在这时投射出完整的解决方案。簪尖的符文与羊皮画的冰窖图案融合,形成 “环光储能三要素”:低温腔体(模拟冰窖)、泉脉术符文(防止能量逃逸)、地脉接口(按需释放)。翻译后的文字简洁有力:“以冰为窖,以符为锁,以脉为渠,环光可储。”

护江 App 向所有用户推送了 “环光储能征集令”,悬赏能适应低温与高频能量的存储方案。某条来自制冷工程师的留言获赞 50 万:“我们可以用液氮制造超低温环境,再用泉脉术符文当保温层!” 这条建议像投入湖面的石子,激起无数创意涟漪。

张叙舟望着窗外渐暗的天空,环光的余晖正逐渐减弱。他知道,这场低谷期的能量危机,本质上是人类还没学会 “与环光的周期共舞”。就像老农懂得囤粮,牧民懂得储草,应对环光的盈亏,必须建立属于它的 “能量粮仓”。而那些此刻还在抱怨寒冷的人们,终将在不久的将来,用上今天埋下的 “环光储备”。

远处的星空下,赤道能量伞的反光板仍在顽强闪烁,尽管亮度微弱,却像雨林的眼睛,倔强地对抗着菌藤煞的黑暗。张叙舟的泉脉术印记微微发烫,他知道,解决储能难题的实验,即将在低温与泉脉术的碰撞中,拉开序幕 —— 而那座未来的 “环光冰窖”,将是人类战胜周期的第一块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