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都市言情 > 岷江神工 > 第2595章 引日指破局!漏斗滤日救地脉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595章 引日指破局!漏斗滤日救地脉

昆虚主阵的地脉裂纹在子夜扩大至 3.2 米。张叙舟的观脉忆真视野里,太阳耀斑的高能粒子流像失控的喷泉,顺着裂纹喷涌而出,在地表形成直径 20 米的金色能量漩涡。青铜神雀的最新模拟报告弹出红色预警:若 30 天后的超级耀斑爆发时仍无应对之法,中纬度地脉网络将出现 12 处不可逆瘫痪,护江力可能跌破

点,善念值或缩水至 30 亿以下。

“就像用敞口碗接瀑布。” 张叙舟盯着漩涡中心翻滚的能量流,童年帮祖父用漏斗过滤药汁的记忆突然清晰 —— 那时祖父说 “直倒会洒,用漏斗慢滤才接得住”,此刻地脉面对太阳能量的狼狈,正像没放漏斗的碗,能量洒得遍地都是。他的指尖在虚空划出引日术的轨迹,祖父笔记 “羲和观日篇” 的竹简在能量流中展开,“顺日而动,如渠引水” 的朱砂批注与苏星潼银簪投射的 “日能引导符” 重叠,像两千年智慧的隔空击掌。

一、地脉瘫痪的倒计时

超级耀斑的预警像悬在地脉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张叙舟在全息沙盘上看到,当前的防护体系仅能抵御 x1 级耀斑(10 万特斯拉),而预测中的超级耀斑达 x20 级,能量强度是现有设备耐受极限的 20 倍。昆虚高原的磁晶层已出现 “辐射硬化” 现象,原子排列因持续高能冲击出现永久性错位,能量传导效率每天下降 1.2%。

这场倒计时在三个维度逼近终点:

裂纹扩张的加速度:地脉主裂纹以每天 0.3 米的速度延伸,其分支裂纹已达 37 条,最长的一条距昆虚主阵仅 5 公里。护江队员用磁敏混凝土封堵,却发现材料在 100 万c能量流冲击下会产生 “热爆”,反而使裂纹扩大 15%,“就像用冰块堵火山,越堵炸得越厉害”;

设备储备的告罄危机:沪城设备库的耐温 500c以上的备件仅剩 37%,其中能抵御 1000c的特种合金只剩 12 套。某军工企业捐赠的实验性设备虽能抗 5000c,却因与地脉频率不兼容,运行时会引发额外震荡,“我们就像拿着一堆不配套的零件,想拼出能跑的车”;

煞力封印的崩溃边缘:雨林封印符阵的能量屏障透明度已降至 40%,像蒙上水雾的玻璃,菌藤煞的耐高温变种正用藤蔓敲击屏障,每小时冲击 300 次。林教授的团队发现,屏障的分子键在持续冲击下断裂速度加快,预计 15 天后将彻底失效,“到时候不是太阳能量毁了地脉,是煞藤借日能之势把我们吞噬”。

青铜神雀的 “地脉瘫痪模拟” 显示,超级耀斑将首先摧毁 70% 的监测网络,随后引发 “能量连锁爆炸”,沪城精密制造园区可能沦为 20 平方公里的能量废墟。张叙舟让队员将模拟视频发给各社区,画面里地脉能量像喷泉般冲天而起的景象,让善念值虽维持在 31.5 亿,却出现 “恐慌性冻结”——12% 的用户暂停了能量交易,等待末日或转机。

二、漏斗滤水的古法启示

张叙舟的观脉忆真视野沉入祖父的药庐。十岁那年的暴雨夜,他看着祖父用竹漏斗和棉纱布过滤浑浊的药汁,漏斗的锥形结构减缓水流速度,纱布则截留杂质,原本浑浊的药汁变得清澈。此刻这个场景与地脉裂纹处的能量漩涡重叠,他突然顿悟:对抗太阳能量不能硬堵,需像漏斗滤水般 “先缓冲、再净化、后引导”。

这个启示转化为三阶引日术的雏形:

隔日指的缓冲原理:像漏斗的锥形壁,用泉脉术生成向内收缩的能量场,使高能粒子流速度从 1500 公里 \/ 秒降至 300 公里 \/ 秒。张叙舟在漠河试验场演练时,指尖生成的淡蓝色能量锥将粒子流折射成螺旋状,冲击压力下降 70%,“就像给狂奔的野马套上缰绳,让它按我们的节奏走”;

凉日指的降温机制:类似纱布的多层过滤,引导地脉深层的低温能量(15c地热能)形成 “冷帘”,与太阳高能粒子流进行热交换。监测显示,经过冷帘的能量流温度从 100 万c降至 5000c,刚好处于特种设备的耐受范围,“地脉自己就有降温的水,以前我们忘了用”;

导日指的定向引导:如同漏斗的出口,在能量流稳定后引导其进入专用地脉支流。张叙舟设计的 “日能引导渠” 采用螺旋结构,利用离心力进一步分离高能杂质,使最终注入主脉的能量纯度达 92%,“不是什么太阳能量都要,我们只取对地脉有益的部分”。

苏星潼的银簪在解读引日术时,簪身浮现出完整的 “羲和引日图”,古蜀符文标注的 “三阶九步” 与张叙舟的术法步骤完全吻合,其中 “凉日指” 对应的符文竟与昆虚山民的 “冷水符” 一致。“不是巧合,是古人早就总结出的引日规律。” 她将符文拓印在演练场的地面,使张叙舟的术法效率提升 25%,“这些符号是跨越千年的使用说明书”。

三、祖父笔记的观日密码

祖父笔记 “羲和观日篇” 的残页藏着关键密码。张叙舟用泉脉术激活泛黄的竹简,上面记载着周代 “八尺表测日影” 的原理:“表高八尺,影长六尺,时为日中,此乃天地能量共振之刻。” 更令人震惊的是,笔记中画的 “日影刻度” 换算成现代单位,恰好对应太阳与地核的共振频率(0.008 赫兹),比青铜神雀的测算早了 2000 年。

这些密码在三个维度照亮前路:

时辰选择的共振窗口:笔记记载 “日出三刻、日中、日入三刻” 为引日最佳时机,此时太阳高度角使能量流与地脉夹角呈 37 度,损耗率最低。张叙舟在漠河测试证实,这三个时段引导的太阳能量,与地脉的兼容性比随机时段高 40%,“古人看影子就知道什么时候接日能最好,比我们看仪器还准”;

材质适配的天然选择:笔记推荐用 “磁石为底、青铜为壁、蚕丝为网” 制作引日工具,对应现代的磁约束、金属缓冲、频率过滤技术。护江队按此方制作的简易引日装置,虽不如工业设备精密,却能将能量引导效率提升至 35%,“老祖宗选的材料,天生就懂怎么和日能相处”;

仪式动作的能量轨迹:笔记描述的 “扬手对日、沉腕接地” 动作,与引日术的 “隔日指 - 凉日指 - 导日指” 轨迹重合度达 89%。张叙舟按古法动作演练,发现能量流的稳定性提升 18%,“那些看似迷信的仪式,其实是能量引导的标准动作”。

周阿婆的渔民合作社保存着清代的 “观日罗盘”,盘面刻度与祖父笔记的日影刻度完全一致。老渔民说这是 “祖上传的看潮神器”,实则能精准测量太阳高度角。当张叙舟将罗盘数据输入引日术参数,三阶术法的能量损耗率从 15% 降至 8%,“民间的老物件里,藏着我们遗失的密码本”。

四、引日术的首次破局

漠河地脉延伸段的试验场亮起金色光柱。张叙舟的三阶引日术在正午时分正式施展:隔日指生成的能量锥将太阳粒子流折成螺旋;凉日指调动的地脉冷水形成五道蓝色冷帘,将温度降至 5000c;导日指引导净化后的能量流顺着新挖的 “日能渠” 注入地脉支流。青铜神雀的监测屏上,能量流的电离度从 70% 降至 12%,与地脉的排斥反应基本消失,护江力指针在

点微微回升。

这场破局的三大成效,重塑日能应对逻辑:

裂纹修复的加速:导入的温和日能刺激磁晶层再生,昆虚主裂纹的扩张速度从 0.3 米 \/ 天降至 0.05 米,且边缘出现淡金色的修复层。检测显示,修复层的磁导率是原磁晶层的 1.2 倍,“就像给伤口抹了特效药,不仅不烂了,还长得更强壮”;

设备兼容的突破:经过三阶处理的日能,可直接接入耐 5000c的设备,沪城潮能枢纽的 12 台特种合金转换器首次满负荷运行,未出现任何震荡。工程师发现,这种能量的频率稳定在 0.5 赫兹,与地脉基础频率完全同步,“就像给设备喂了适口的饲料,吃得香还不闹肚子”;

煞藤抑制的意外收获:引导至雨林边缘的日能,虽无法杀死耐高温煞藤,却能抑制其 “温差驱动” 能力。林教授的实验显示,持续注入的稳定日能使煞藤的热机结构效率下降 60%,生长速度从 1.2 米 \/ 秒减至 0.3 米,“它们适应了脉冲式高温,反而怕这种稳定的温暖”。

护江队员在试验场周边种植的 “日能稻”(改良版磁敏水稻),首次展现出对太阳能量的主动吸收 —— 稻穗在日能渠上方自动转向,根系分泌的黏液能捕捉逸散的粒子流,亩产比普通水稻高 20%。张叙舟看着金黄的稻浪,突然理解祖父笔记 “日能养脉,亦能养人” 的深意:太阳能量不是灾难,是需要正确接引的养分。

善念值在引日术成功后回升至 31.6 亿,App 上 “引日指救地脉” 的话题阅读量破 7 亿。有网友制作了 “漏斗滤日” 的动画,将引日术比作 “给地脉装了个超级漏斗”,获赞 400 万。漠河试验场成了新的打卡地,游客们隔着安全屏障,看金色的日能流顺着螺旋渠缓缓注入地脉,像在见证一场神圣的能量仪式。

五、太阳篇的接引伏笔

青铜神雀对引日术引导的能量分析显示,其中氦 - 3 同位素的占比仍保持 12%,且与地核的共振频率(0.008 赫兹)产生微弱共鸣 —— 这种共鸣随日能注入强度增加而增强,证明祖父笔记 “日能为地脉本源” 的论断。张叙舟的泉脉术探入地核,感知到这些来自太阳的特殊粒子正像种子般扎根,等待被更高级的 “恒星接能术” 唤醒。

这个伏笔在三个维度指向太阳篇核心:

引日术的升级方向:三阶术法需向 “恒星接能术” 进化,隔日指需强化磁约束强度(从 3 特斯拉升至 30 特斯拉),凉日指要引入液态金属冷却(耐 10 万c),导日指需精准对接地核频率(0.001 赫兹)。企业联盟已启动 “日能缓冲器” 研发,目标是将引日效率从 35% 提升至 60%;

专用地脉的建设需求:需在中纬度带开凿 10 条 “日能专用渠”,采用螺旋结构和磁敏内衬,避免与传统能量流冲突。漠河试验段的数据显示,专用渠的能量损耗率仅 8%,且能抑制裂纹扩张,“就像给日能修了专用高速公路,又快又安全”;

共振频率的精准测量:引日术的成功证实太阳与地核存在基础共振(0.008 赫兹),但距离祖父笔记记载的 “太阳核心频率(0.001 赫兹)” 仍有差距。张叙舟计划在超级耀斑来临前,用引日术收集足够数据,绘制完整的 “日地共振频谱图”—— 这将是太阳篇的第一份核心蓝图。

当夕阳为漠河的日能渠镀上金边,张叙舟看着引日术生成的金色光柱与地脉融为一体,泉脉术视野里,一条纤细的能量丝线正从注入点延伸至地核深处,像给地球系上了来自太阳的项链。护江力指针虽未大幅回升,却已显露出强劲的韧性,仿佛在积蓄着迎接超级耀斑的力量。

他知道,引日术的成功只是太阳篇的序章。30 天后的超级耀斑将是真正的考验,而此刻埋下的接引伏笔,终将长成连接地核与太阳的能量巨树 —— 人类终将学会,不是抵御恒星的馈赠,而是以智慧为漏斗,接住那来自宇宙的金色洪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