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月拉格朗日 L2 点的储备站像被扔进滚筒洗衣机的魔方,在能量乱流中疯狂震颤。张叙舟的指节按在主控台的 “星图坐标” 按钮上,指腹传来的灼痛感几乎让他脱手 —— 日核能量的双周期叠加进入最危险的 “共振死结”,11 年活动周期的低谷与 27 天自转周期的峰值碰撞,形成的能量漩涡正以每小时 3 公里的速度吞噬储备站的晶壁。
“续核指第一式‘泄核’失效!” 李教授的声音劈了叉,全息投影里的能量曲线像被狂风扭曲的蛇,暴冲期注入的 1000 单位日核能量在死结中淤积,晶壁的裂纹已蔓延至核心舱,“再不想办法,储备站会变成照亮地月轨道的烟花!”
一、双周期死结的 “绞杀力”
第一波能量绞杀击中了地月能量通道。那些原本输送能量的超导管道,此刻像被两只巨手反向拉扯,管道壁的分子结构开始解离,监测仪显示 “空间拉伸率” 已达 1.2 倍 —— 这意味着 1 米长的管道实际被拉长到 1.2 米,与赵山河煞力的空间压缩特性形成恐怖的 “正反绞杀”。
张叙舟的观脉忆真视野被能量漩涡撕裂,眼前闪过无数破碎的画面:1994 年他在灌校实验室做的 “共振断裂” 实验,金属杆在两个相反频率的震动下突然崩断的脆响;2025 年江滩管涌时,堤坝在水流双向冲击下的崩溃瞬间。【触发符号:断裂的金属杆】【痛感层级:重度】这些记忆碎片像玻璃碴扎进脑海,与此刻晶壁的破裂声重叠,让他太阳穴突突直跳。
苏星潼的银簪突然从发髻脱落,在空中悬浮成水平状态,簪尖两端分别指向太阳和地核,形成诡异的平衡。“古蜀帛书说‘日有两息,地有两脉,失衡则绞’。” 她的指尖抚过颤抖的簪身,“死结的根源是日核与地核的共振频率差扩大到 0.5 赫兹,就像两个不同步的齿轮,越转越卡,最后必然崩齿!”
更可怕的是死结对地球的连锁冲击。昆虚高原的地核调频符阵因频率差失控,出现 “反向调频”—— 本该吸收的日核能量反而被反射回太空,导致青藏高原的地脉温度骤降 1c;雪脉山的低频缓冲符阵更惨,超导线圈在双周期冲击下变成一堆熔断的铜丝,护江力监测仪的指针从
点暴跌,每秒钟消失的点数恰好等于频率差的数值。
善念值的跌幅同样触目惊心。护江 App 上 “双周期预警” 的实时讨论区,用户的恐慌情绪形成黑色能量流,顺着网络渗入地脉,让本就脆弱的共振平衡雪上加霜。张叙舟的目光扫过屏幕上滚动的留言,突然定格在一条来自长白山的评论:“我爷爷说,日头和地脉吵架时,得有人喊号子让它们合拍。”
二、祖父手稿里的 “三阶续核术”
就在晶壁即将崩裂的刹那,张叙舟的指尖触到怀中的祖父手稿。最新显影的页面上,祖父用红朱砂画着奇怪的指诀:食指与中指斜指苍穹(探核),无名指弯成 90 度(穿障),拇指与小指相扣成环(导核),最后三指同时震颤 —— 这正是 “续核指” 的完整式,之前他只悟到前两式,漏掉了最关键的 “稳核” 震颤。
“原来不是三指同时动,是有先后的震颤频率!” 张叙舟猛地起身,按照手稿标注的 “0.3 秒间隔” 结指诀:探核锁定日核能量旋向→穿障突破空间绞杀→导核引导能量入地月链→最后以 “每秒 3 次” 的频率震颤三指,像给齿轮上润滑油般调节共振频率。
观脉忆真视野里,奇迹在指诀完成的瞬间发生:能量漩涡的旋转方向开始逆转,原本相互绞杀的两个周期能量,顺着指诀的震颤频率开始 “齿轮咬合”,空间拉伸率从 1.2 倍回落至 1.05 倍。L2 点储备站传来工程师的尖叫:“晶壁裂纹在愈合!能量淤积开始疏通了!”
青铜神雀的深度扫描揭示了关键:祖父指诀的震颤频率(3 次 \/ 秒),恰好是日核与地核共振频率差的 “公约数”,能像调音叉般让两个频率逐渐同步。更惊人的是,手稿空白处画着的 “星链图”—— 地月之间的 24 个能量节点,此刻正随着指诀的震颤亮起,形成金色的 “续核星链”,每个节点都对应着一个双周期的 “共振平衡点”。
“这星链是天然的‘能量缓冲带’!” 李教授盯着星链参数,突然明白,“暴冲期注入的能量可以储存在星链节点,低谷期再释放,刚好抵消双周期波动!” 他的团队立刻调整储备站程序,将 1000 单位淤积能量均匀分配到 24 个节点,能量漩涡果然以肉眼可见的速度缩小。
三、星链节点的 “人间烟火能”
护江力在危机缓解后开始回升,、…… 当星链最后一个节点亮起,数值稳稳停在
点,比危机前高出 50 点。善念值因 “续核指救场” 的奇迹反弹至 33.7 亿,护江 App 的 “星链点亮” 活动中,用户上传的 “家乡共振点” 坐标已覆盖全国 24 个地脉节点,每个节点都有人值守,用最朴素的方式稳定能量:
新疆的牧民在天山节点燃起牛粪火,说 “火塘的温度能稳住山脉的脾气”;浙江的茶农在钱塘节点泡上明前龙井,“茶汤的热气能顺通地脉”;最让人动容的是云南独龙族的纹面老人,他们在怒江节点用传统纹面术在岩壁上绘制 “续核符”,说 “祖祖辈辈就是这么跟山神打招呼的”。
张叙舟的观脉忆真视野与这些节点共振,看到了祖父未写完的笔记:“日核能量烈如火,地脉能量稳如土,人间能量温如水,三水相融方得续。”【触发符号:火塘边的铜壶】【痛感层级:轻度】1988 年那个雪夜,祖父在长白山火塘边煮茶的记忆突然清晰,铜壶里水火交融的咕嘟声,与此刻星链节点的能量共振频率完全一致。
但星链的稳定性仍有隐患。青铜神雀检测发现,节点的能量保存率随时间递减,24 小时后会下降 10%,原因是缺乏 “持续的人间烟火能” 补充。苏星潼的银簪在星链图上划出红线:“需要在每个节点建‘暖能站’,用人类的日常能量(体温、食物、劳作)持续滋养,就像给星链喂‘能量辅食’。”
护江队立刻启动 “暖能站计划”。护江 App 上线 “我为星链添把火” 功能,用户可远程 “投喂” 能量:给天山节点捐 10 善念值,相当于添一捆柴;给钱塘节点捐 20 善念值,相当于加一壶茶。活动上线两小时,24 个节点的 “暖能储备” 就突破 100 万善念值,节点的能量保存率回升至 99%。
四、反转!死结是 “太阳的调试信号”
当天边泛起鱼肚白,张叙舟在星链的能量轨迹中读懂了真相:双周期死结根本不是灾难,而是太阳在 “调试” 地球的能量接收系统。那些看似危险的共振频率差,其实是太阳在教我们 “识别能量密码”—— 就像收音机调台时的杂音,找到正确频率就能收听到清晰的节目。
青铜神雀的模拟实验证实了这一点:将死结中的能量频率与英仙臂能量波对比,重合度达 89%,太阳其实是通过双周期叠加,提前让地球适应星系级能量的 “复杂频率”。李教授盯着数据突然大笑:“我们把太阳的‘模拟考’当成了‘末日考’!这死结哪是绞杀力,是给我们的‘考前复习题’!”
续核指的潜力在此时完全释放。张叙舟尝试用指诀引导星链能量,发现不仅能稳定双周期,还能 “预测” 能量波动 —— 通过星链节点的亮度变化,可提前 24 小时预知日核能量的暴冲或枯竭,准确率达 95%。星际工程指挥部据此调整了 “夸父” 号的探测计划,成功捕捉到一次小型日冕物质抛射,数据完整率 100%。
祖父手稿的最后一页在此时显影,上面画着 “恒星续脉指” 的雏形,指诀比续核指多了 “无名指轻点星链” 的动作,旁边写着 “星链成,则可接星系之能”。张叙舟的掌心印记在接触手稿时发烫,他知道,这是太阳在通过祖父的手,指引他们为 72 天后的英仙臂能量波做准备。
五、星链倒影里的 “星系蓝图”
地月 L2 点的星链在阳光下泛着金光,24 个节点的能量轨迹在空中织成巨大的 “日轮纹”,与三星堆金杖上的图案一模一样。护江力稳定在
点,善念值突破 33.8 亿,护江 App 的 “星系能量预报” 功能上线,用户可查看本地的日核能量接收指数,指数高的日子适合 “户外活动储能量”,低的日子则 “宜在家炖暖汤养地脉”。
苏星潼的银簪在星链图上投射出英仙臂能量波的模拟轨迹,轨迹与星链的交点刚好是 24 个节点,“这说明星链不仅能稳定双周期,还是接收星系能量的‘天线’!” 她的指尖划过交点,每个点都浮现出需要补充的 “材料清单”:昆仑玉髓铁强化节点强度,三星堆金箔增强能量传导,敦煌颜料提升频率适配……
张叙舟望着星链在地球表面投下的倒影,突然觉得这 24 个节点像大地的 24 个 “呼吸孔”,日核能量、地脉能量、人间能量在这些孔道里交融,形成循环不息的 “生命能量流”。【触发符号:孩童吹的肥皂泡】【痛感层级:轻度】儿子小时候吹的肥皂泡突然浮现在记忆里,那些五彩的薄膜在阳光下旋转的样子,与此刻星链的能量流转完美重合。
青铜神雀投射出下一章的预告:当星链能量充满时,24 个节点突然投射出 “恒星续脉指” 的完整图谱,而图谱的终点指向太阳的 “冕洞”—— 那里是英仙臂能量波进入太阳系的第一个 “中转站”。张叙舟的指诀在此时自动与图谱同步,他知道,一场连接地球与星系的 “能量赴约”,已进入倒计时。
(本章完)
下章预告:英仙臂能量波的先锋信号激活了星链的 “远古记忆”,24 个节点同时浮现出玛雅历法、两河流域星图、良渚玉琮的纹路,这些纹路组合成 “宇宙能量通用语”。当张叙舟用续核指解读时,星链突然传来警告:“银河系能量网络有‘守门人’,它们不允许未通过‘双周期考验’的文明接入……”
本章受三才护法加持,留言者共享《北斗经》‘削死注生’功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