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都市言情 > 岷江神工 > 第2755章 磁蚀菌吞月魂石 木星磁影护蓝星 古符活水灵脉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755章 磁蚀菌吞月魂石 木星磁影护蓝星 古符活水灵脉

航天基地的月魂石储备库在卯时发出令人牙酸的 “咔咔” 声。张叙舟的观脉忆真穿透 3 米厚的铅防护层,胃里一阵翻搅 —— 那些从月球玄武岩中提炼的月魂石,正被冰人制造的 “磁蚀菌” 啃噬成蜂窝状。矿石表面的银白色光泽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褪去,露出底下灰黑色的空洞,每个孔洞里都蠕动着银蓝色的微生物,它们的鞭毛旋转频率(0.8 倍光速粒子残留的振动特征)与磁流兽完全一致,像无数微型的能量掠夺器。

“第二座超导磁环要凉了!” 工程师老王的防护服粘满磁蚀菌的孢子,他举着检测报告嘶吼:储备的 20 吨月魂石已被侵蚀 60%,剩余矿石的磁场稳定性从 10 特斯拉暴跌至 3 特斯拉,根本无法满足磁环核心的 “定磁需求”。监测屏上,代表月魂石纯度的绿色曲线断崖式下跌,与护江力的

点形成刺眼的平行线,仿佛整个防御计划都在同步枯萎。

护江队员小赵突然指着天文望远镜的显示屏发抖。深空观测站传来的实时影像里,木星南半球的极光带正发生诡异的扭曲 —— 一道银蓝色的粒子流(与黑洞喷流同源)撞上木星磁场,竟被硬生生折向星际空间,偏转角度达 10%。影像下方的磁场参数让张叙舟瞳孔骤缩:木星的 “磁鞘层” 结构,与祖父笔记里画的 “古蜀磁流引导阵” 轮廓,重合度高达 90%!

一、磁蚀菌的 “星石绞刑”

磁蚀菌的蔓延呈现出精准的 “靶向性”。它们绕过普通金属,专挑含月魂石成分的材料侵蚀:航天基地的磁环预制件表面结满灰黑色菌痂,运输矿石的特种车辆轮胎(含月魂石粉末增强耐磨性)被啃出漏洞,甚至连苏星潼银簪上镶嵌的月魂石饰片,都出现了蛛网状裂纹。

检测报告揭示了更恐怖的真相:

磁蚀菌的鞭毛能释放 “反磁流酶”,直接破坏月魂石的晶体结构,每克菌体 24 小时可侵蚀 100 克矿石;

它们的繁殖依赖黑洞喷流粒子的能量残留,在粒子浓度最高的漩涡区,菌群每小时能分裂三次;

最致命的是 “磁信号伪装”—— 菌团释放的磁场频率与月魂石完全一致,导致所有监测设备误判为 “正常矿石”,直到孔洞扩大到肉眼可见才发出警报。

张叙舟的左髋骨纹此刻传来针扎般的刺痛。观脉忆真里,他看见磁蚀菌的 dNA 链上,嵌着段冰人符文序列,翻译后是 “月魂为饵,磁环为笼”。原来冰人根本不是要阻止磁环发射,而是想让混入磁蚀菌的磁环进入轨道 —— 这些微生物会在太空中疯狂繁殖,最终将磁环变成 “绕地粒子炸弹”。

善念值在绝望中跌至 35.4 亿。护江 App 的 “磁环救援” 直播里,网友拍到科研人员用高温喷枪灼烧菌团的画面:火焰中的磁蚀菌非但没死,反而因高温激活了孢子,化作银蓝色的烟雾弥漫整个储备库。评论区有人翻出《山海经》中 “食铁之兽” 的记载,配图与此刻的菌蚀矿石景象惊人相似,古老的恐惧与现实危机交织,压得人喘不过气。

二、木星磁影的 “天工启示”

深空观测站的 “木星偏转数据” 像道闪电劈开迷雾。李教授将木星磁鞘层的磁场分布模型,与祖父笔记里的 “女娲补天磁阵图” 重叠,屏幕上弹出的三维投影令人震撼:两者都是 “外层扩散 - 中层约束 - 核心引导” 的三层结构,木星的 “磁尾” 对应古阵的 “地脉引流槽”,极光带则对应 “能量缓冲带”。

“古蜀人早就学会借天体磁场了!” 张叙舟翻到笔记中 “共工怒触不周山” 的批注:“天倾非山崩,乃地轴磁偏,女娲炼五色石补之,实以星辰为锚,引天河之水镇地脉。” 这里的 “天河之水”,分明就是对高能粒子流的古老描述。

观脉忆真顺着这个思路延伸,张叙舟在月魂石的侵蚀空洞中,看到了磁蚀菌的致命弱点:它们虽然能抵抗高温和化学药剂,却会被 “特定频率的地脉磁流” 抑制 —— 当他用泉脉力模拟木星磁场的振动频率(4.2 赫兹)时,菌团的鞭毛突然停止旋转,像被按了暂停键的陀螺。

“用木星磁场参数杀毒!” 苏星潼的银簪立刻投射出 “磁频转化符”,将木星磁场频率转化为地脉能识别的 “古蜀磁码”。科研人员按符阵纹路在储备库地面刻画,当最后一笔完成时,银蓝色的菌团突然像潮水般退去,露出的月魂石表面浮现出淡淡的金色纹路 —— 这是地脉磁流与木星磁场共振产生的 “净化波”。

三小时后,剩余 40% 的月魂石奇迹般恢复活性。检测显示,经 “木星磁频” 净化的矿石,磁场稳定性回升至 8 特斯拉,虽然不及初始状态,却足够支撑第二座超导磁环的发射。当运载火箭拖着金色尾焰刺破云层时,观脉忆真里,张叙舟看见祖父的虚影站在火箭整流罩上,手里举着块刻有 “磁环” 二字的月魂石残片,与火箭一起冲向苍穹。

三、地脉导向符的 “活水灵脉”

沧江渔民的 “土法拦截” 在此时创造了奇迹。王水生带着族人在河岸巨石上贴满 “地脉磁流导向符”—— 这些用星髓稻穗灰混合江泥绘制的符文,在阳光下泛着珍珠母般的光泽,符纹走向与两江交汇处的水流轨迹完全一致。当第一缕阳光照射到符阵,江面突然泛起金色的涟漪,漩涡边缘的能量流竟开始绕着符阵旋转,像被无形的手温柔地引向别处。

“是‘活水灵脉’效应!” 苏星潼的银簪刺入符阵中心,簪尖蓝光映出符文的动态变化:它们会随着地脉磁流的强弱自动调整角度,当喷流粒子靠近时,符纹会收缩成致密的螺旋,将地脉能量压缩成 “磁流束”;当粒子流远离,符纹又舒展成扇形,释放能量滋养星髓稻田。这种 “自适应调节”,比精密仪器更能应对粒子流的波动。

检测数据显示:地脉导向符使漩涡的能量吞噬量减少 30%,原本被抽干能量的 “真空带” 里,星髓稻的根系开始重新生长,谷粒中凝结的银蓝色粒子,竟被符阵转化为 “磁敏营养素”,让稻穗的抗粒子侵蚀能力提升 50%。老渔民王水生的孙子发现,贴过符的渔网在江里捕鱼时,网眼会自动避开银蓝色的 “能量鱼”(粒子流具象化产物),仿佛渔网也有了智慧。

张叙舟将导向符的原理与超导磁环结合,创造出 “天地双导” 模式:

轨道磁环按木星磁场参数偏转 60% 的高能粒子,使其偏离地脉密集区;

地面导向符引导剩余 40% 的粒子流顺着 “古蜀地脉水道” 流动,这些水道底部的磁铁矿层会像海绵般吸收粒子能量;

最关键的是 “磁流接力”—— 磁环与导向符通过地月拉格朗日点的中继信号同步调整角度,确保粒子流始终被引向能量缓冲能力最强的区域。

当第二座超导磁环进入预定轨道,与地面导向符形成第一道完整的 “磁流弧线” 时,护江力监测仪的指针终于微幅上扬,停在

点。观脉忆真里,漩涡边缘的银蓝色粒子流顺着弧线缓缓流淌,像被驯服的野马,而磁蚀菌污染的月魂石残渣,在符阵的金色光线下逐渐分解,化作滋养地脉的星尘。

四、磁流轨迹的 “古蜀星图”

青铜神雀在分析磁环与导向符的协同数据时,突然解锁了段隐藏影像。画面中,九亿年前的古蜀人站在昆仑山顶,用月魂石摆成的 “磁流阵” 正引导着一道银蓝色的粒子流(与黑洞喷流特征完全一致),阵眼处的石刻与张叙舟左髋的骨纹完全相同,只是纹路末端多了个指向北斗七星的箭头。

“祖父笔记里的‘五色石’,就是月魂石!” 张叙舟终于读懂批注的深意:女娲补天不是修补物理天空,而是用月魂石构建 “天地磁流协同网”,将宇宙级的粒子流转化为地脉能量。而冰人偷走的,只是这套技术的 “防御外壳”,却没掌握 “能量转化” 的核心 —— 就像学会了关门,却不懂如何开窗通风。

磁蚀菌的残体在此时暴露了最后的秘密。科研人员在菌核中发现了冰人母星的 “磁流坐标”,这些坐标与木星磁场的薄弱区形成呼应,证明冰人原本计划借喷流粒子冲击木星,引发其磁场紊乱,进而破坏蓝星的 “天地双导” 体系。但他们没算到,古蜀人早就将木星磁场纳入了防御网络。

当夜幕降临时,张叙舟站在沧江岸边,看着导向符与轨道磁环在夜空中勾勒出的金色弧线,像给蓝星系上了条璀璨的腰带。左髋的骨纹传来久违的暖意,观脉忆真里,他看见第三座超导磁环的预制件上,祖父用月魂石粉末写的 “七星” 二字正在发光 —— 那是下一座磁环的部署密码,对应着北斗七星的位置。

(本章完)

下章预告:深空观测站发现黑洞喷流的能量强度突然提升 30%,其轨迹直指木星的磁场薄弱区。更诡异的是,月魂石中分解出的冰人坐标,竟与张叙舟骨纹末端的北斗箭头完全重合,仿佛喷流的下一个目标,正是他左髋的玉色骨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