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都市言情 > 岷江神工 > 第3122章 参王窝的三角锁!73 粒参籽锁死地脉能量流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3122章 参王窝的三角锁!73 粒参籽锁死地脉能量流

长白山的晨雾里,赵大山的猎刀突然钉在松树上。刀刃颤巍巍指着三米外的 “捕兽夹”—— 勘探队的激光测距仪正卡在锯齿间,金属壳上的地脉探测符还在闪红光。“这是俺们护参地的老规矩,” 老人扯开粗布袄,露出腰间的兽皮袋,“谁踩进参王窝三米内,这夹子就替山神说话。”

护江力的数值在对峙中往下掉,→→。张叙舟盯着银簪投射的地脉图,勘探队的钻探路线像条硬邦邦的铁丝,直戳长白山主峰下的能量富集区,而赵大山说的 “参王窝”,恰好在铁丝最弯的地方 —— 那里的地脉支流绕着三棵百年松树打了个结,像被手指攥住的绳头。

“地脉不是矿藏,是养参的土。” 赵大山突然蹲下身,扒开腐殖土,十几条银白色的参须在黑土里织成网,网眼恰好是等边三角形,每个顶点都顶着颗饱满的参籽。“俺爷说,采参得留三分之一,” 他数着参籽,“每拔一棵,埋七粒籽,73 步外再种三棵松树,这地脉才喘得过来气。”

银簪突然刺入泥土,全息屏炸开数据流:参王窝的地脉能量流呈螺旋上升,每圈都有三个能量峰,与参须的三角网完美咬合。更惊人的是,轮采区(每三年换一片采挖)的能量再生速度,是连续开采区的 3 倍,土壤里的微量元素含量多出 17 种,像被参籽喂饱的土地。

“这是活的能量调节器。” 苏星潼放大其中一个三角网眼,参籽萌发的细根正顺着地脉纹路生长,“参须吸收多余能量,参籽储存后再缓释,比任何人工装置都精准。” 她突然想起三星堆老井的青石板,那上面的三角纹,角度竟与参须网完全一致。

全球 “地脉轮采直播间” 的弹幕飘成了雪。赵大山的孙子举着两个玻璃罐:左边是过度采挖区的参根,干瘪得像柴火;右边是轮采区的新参,浆水饱满得能捏出汁。“网友都说这像给地脉‘留口粮’!” 孩子把镜头怼向腐殖土,“爷爷说,地脉饿了会哭,参籽就是给它留的干粮。”

善念值在 95.1 亿处涨成春芽,95.15 亿→95.3 亿。勘探队的钻机突然发出刺耳的警报,钻头卡在地下 17 米处 —— 那里的地脉支流突然拐了个弯,绕着一棵老参的根系走,像条认路的蛇。a 工程师扒开泥土,发现参根上缠着圈青金色光带,与银簪检测的能量频率完全同步。

“之前的方案错了。” 工程师突然把钻机遥控器往雪里一扔,“我们想把地脉能量抽出来,可它自己会走,会躲,会跟着参根绕路。” 他蹲在参王窝边,看着赵大山埋下第七粒参籽,突然笑了,“你们的轮采,其实是给地脉划了‘休养生息’的地界。”

护江力的指针猛地窜高,→→(+150 点)。赵大山突然从炕头摸出个布包,里面的 “暖石”(地脉能量结晶)在手里温乎乎的,常年保持 37c。石面上的太阳纹被银簪扫过,竟与金字塔橄榄树下的石碑纹重合,像个跨洲的暗号。

“俺爷捡这石头时说,” 老人摩挲着纹路,“地脉热了会发烧,凉了会冻着,这石头就是给它搭的炕。” 张叙舟突然明白,所谓 “地脉守护” 从不是硬堵硬防,是像侍弄参苗那样,知道什么时候该采,什么时候该留,什么时候该添把土。

观战区的善念值像融雪后的溪流,清亮亮漫过屏幕。a 团队当场修改方案,把钻探路线改成 “跟着参须走”,每 73 米设一个 “能量缓释井”,埋下掺了参籽粉的陶管。当第一根陶管入土,银簪显示地脉能量流突然变顺,像被捋直的麻绳。

张叙舟摸着还在发烫的暖石,银簪弹出新任务提示:“第 3123 章:橄榄树的能量环,守塔人祖传的绕树管道。” 远处的参王窝在暮色里泛着微光,参须网接住最后一缕阳光,折射出的三角光斑,恰好落在赵大山孙子的笑脸上。

他突然懂了这场冲突的深意:地脉从不是等着被开发的死物,是像参苗、像庄稼、像所有生灵一样,需要人懂它的性子 —— 就像赵大山说的,“你对它好,它才肯给你好东西,急着抢,啥都得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