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都市言情 > 岷江神工 > 第3202章 鲁班尺量破光束歪!3 毫米变形竟藏着煞力漏洞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3202章 鲁班尺量破光束歪!3 毫米变形竟藏着煞力漏洞

第八器聚焦镜投射的青金色光束突然炸开扇形光雾时,长白山天池的冰面正裂开第三道缝。那些本应凝聚成束的能量流像被风吹散的蒲公英,7.3 度的散射角让净化力大打折扣,模拟煞力流的核心区纹丝不动。护江力从

骤跌至 (降 250 点),a 光学专家凯的机械臂攥着纳米校准仪,屏幕上的误差曲线刺得人眼疼:“必须更换星脉晶体镜片!地球金属的热胀冷缩率根本撑不住聚焦镜的能量负荷!”

观测站的木门被推开,带着松木香气的风卷进雪粒。苏州老木匠周福生背着个磨得发亮的工具箱,手里的鲁班尺在阳光下泛着包浆:“小年轻别急,俺修了一辈子明清家具,就知道这光跟木框一个脾气 —— 看着直溜,缝里藏着歪。”

一、木尺尖挑出的金属病

凯的传感器扫过鲁班尺,木质刻度的精度仅为 0.1 毫米,比星脉仪器差 37 倍:“这种原始工具连测量资格都没有!” 他调出三维模拟图,聚焦镜的金属边框在能量冲击下微微凸起,计算机渲染的红色警报覆盖了整个画面。

可周福生已经踩着冰碴走到聚焦镜旁。老人眯眼瞅了瞅光束散射的方向,突然掏出鲁班尺,用尺尾的 “准星尖” 抵住边框接缝:“看这儿,” 他指尖划过一道几乎看不见的缝隙,“这框子跟俺上个月修的清代画框一个毛病,榫卯咬合处差了 3 个毫厘,热胀冷缩就会‘跑形’。”

当鲁班尺的刻度对齐边框时,奇迹般的事发生了 —— 尺身浮现的木纹竟与光束散射轨迹完全重合,最歪的那道光刚好对着尺上 “劫煞” 刻度。凯的显微镜紧急对准接缝,果然发现 0.3 毫米的变形,这个被星脉仪器忽略的误差,正是光束跑偏的元凶。“护江力 →!” 监测仪的蜂鸣变调时,周福生从工具箱掏出块蜂蜡,往缝隙里一填,散射角竟缩小了 1 度。

“这叫‘补榫眼’,” 老人用牛角刮刀把蜡刮平,“木框歪了塞木楔,金属歪了就用蜡镇住,都是让‘气’顺了的理。” 凯的数据库在尖叫,蜂蜡的导热系数刚好中和了金属变形的应力,比任何星脉冷却剂都精准。

二、温水泡直的钢铁骨

a 团队的机械矫正仪突然过载爆鸣。强行固定的边框在能量冲击下发出呻吟,散射角反弹至 6 度,护江力卡在

晃了晃。凯的机械臂砸向应急按钮:“必须用液氮强制降温!” 却被周福生的徒弟用保温桶拦住 —— 桶里冒着热气的温水,正腾腾地蒸着块松木片。

“硬掰会断的,” 周福生把温水倒进特制的铜盆,让蒸汽刚好裹住变形的边框,“俺们蒸木头定形,从不用蛮力,45 度的水慢慢焐,纤维自己就顺了。” 当蒸汽持续熏蒸 37 分钟,边框的金属像被揉软的面团,竟顺着光束的方向微微回正,散射角缩至 3.7 度。

更惊人的是盆里的水。那些吸收了金属应力的温水,冷却后在盆底结出层冰晶,冰晶的纹路与地脉能量流的走向完美平行。周福生指着冰晶:“这水记着变形的劲儿呢,就像咱做家具时的‘试水纹’,能看出木头骨子里的脾气。”

护江力在此时跳至 ,全国老工匠的视频连线突然挤满屏幕 —— 北京的古建筑修复师带着 “百工尺”,西安的老银匠举着 “卡子规”,73 种传统测量工具组成的 “校准志愿者队”,正隔着屏幕给周福生当参谋。凯看着弹幕里刷满的 “俺村木匠也会这招”,突然发现自己的纳米校准仪上,星脉算法正偷偷吸收着鲁班尺的刻度数据。

三、铜准星吸住的光尾巴

周福生的工具箱底层,藏着个巴掌大的铜制小箭头。当老人把它轻轻放在聚焦镜中心,原本还在晃动的光束突然像被磁铁吸住,最边缘的光丝都乖乖收束回来,散射角精准锁在 1.73 度。“这是俺祖传的‘定框准星’,” 老人摩挲着箭头纹路,“当年给故宫修角楼,就靠它找梁架的正心。”

凯的光谱仪对准铜箭头,瞬间死机。箭头表面的云纹放大后,竟与第八器聚焦符文的凹槽严丝合缝,每个转折都对应着光束的折射角度。更诡异的是,箭头吸附的位置,正是星脉仪器显示 “能量紊流最严重” 的区域,此刻却流出道青金色的细线,像给光束系上了缰绳。

“护江力 !” 监测仪的欢呼震落了屋顶的雪。周福生的徒弟突然指着冰面,光束在雪地上的投影里,竟藏着个微型煞力漩涡 —— 那是 0.3 毫米变形导致的能量盲区,刚好能让煞力流钻空子。而铜准星投射的影子,正死死堵在盲区入口,像枚量身定做的塞子。

暮色降临时,天池边飘起松烟香。周福生用蜡封好聚焦镜的接缝,铜准星在夕阳下泛着金光。凯的机械臂第一次接过鲁班尺,尺身刻着的 “天、地、人” 三才刻度,与地核能量的三层结构完美对应。远处的观测站里,73 种传统工具在桌上拼出个巨大的 “准” 字,善念值的增幅曲线,正踩着工匠们敲击工具的节奏往上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