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历史军事 > 三国渔皇 > 第48章 孟德夜访营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夜色如墨,星月无光。虎牢关镇海军大营,除了巡夜士卒规律性的脚步声与刁斗声,一片寂静。

中军大帐内,灯火通明。张圣并未安寝,正与徐元对着地图,低声商讨着局势。案头摆放着徐元白日从酸枣带回的密信。

“袁本初……果然选择了最稳妥,也最无能的法子。”张圣手指点在地图上的洛阳位置,语气带着一丝嘲讽,“坐视董卓裹挟天子百姓西迁,却只想着去接收一座被焚毁的空城,捞取政治资本。联军之败,已现端倪。”

徐元叹道:“曹操倒是看得明白,力主追袭,可惜人微言轻,袁绍不用其谋。主公,董卓西迁,队伍臃肿,确是追击良机。我军……”

张圣摆手打断:“我军新附未稳,二关需守,且袁绍正忌惮于我,此时若擅自出兵追袭,必被其扣上擅权、乃至勾结董卓的罪名,徒惹麻烦。”他目光锐利,“我们的目标,从来不是救那个傀儡天子,也不是替袁绍火中取栗。我们的目标,是借此乱局,壮大自身!”

他手指在地图上划过一道弧线,从虎牢关向东,掠过已成空城的洛阳,直指南方:“董卓西走,关东空虚!袁绍目光短浅,只盯着洛阳。曹操或有心,却无力。其余诸侯,各怀鬼胎。此时,正是我军南下拓展,收取兖州、豫州膏腴之地,招揽流民,吸纳人才的绝佳时机!”

徐元眼睛一亮:“主公英明!只是……以何名义南下?若无名分,恐被诟病。”

张圣微微一笑:“名义?剿匪、安民、追击董卓溃兵,皆是名义!董卓西迁,其原有布防体系崩溃,地方郡县无主,盗匪蜂起,百姓流离。我军以雷霆之势南下,剿灭趁乱而起的匪寇,收编溃散的郡国兵,安抚流民,占据要地……待袁绍在洛阳争功吵嚷完毕,生米早已煮成熟饭!”

“妙啊!”徐元抚掌赞叹,“如此,既避开与联军主力的直接冲突,又能实打实地扩张地盘人口!属下这就去拟定详细方略,并传令渤海,让铁柱将军做好接应准备!”

“去吧。”张圣点头,“动作要快,要隐秘。”

徐元领命,匆匆离去。

张圣独自立于帐中,望着摇曳的烛火,心潮起伏。放弃追击董卓、救援天子的“大义”,转而南下扩张,这是一步险棋,也是一步能让他真正奠定霸业根基的棋!风险在于可能背负“不忠”的骂名,以及可能与其他南下诸侯(如曹操)发生冲突。但收益,却是实实在在的土地、人口和资源!

正当他深思之际,帐外亲卫低声禀报:“主公,营外巡哨擒获数名形迹可疑之人,为首者自称曹操,求见主公。”

曹操?张圣一怔,他怎么会深夜来此?而且是以这种方式?

“带他进来,小心些,莫要惊动旁人。”张圣下令。他倒想看看,这位乱世枭雄,此刻前来,所为何事。

不多时,亲卫引着三人入帐。为首者果然是曹操,他未着甲胄,只穿了一身寻常布衣,风尘仆仆,脸上带着难以掩饰的疲惫与焦虑。身后两人,一人身材魁梧,目有赤睛,乃是夏侯惇;另一人沉稳干练,乃是曹仁。皆是他心腹大将。

“孟德公?”张圣面露“惊讶”,拱手道,“何以深夜至此,还如此……打扮?”

曹操苦笑一声,深深一揖:“操冒昧来访,惊扰校尉,实有不得已之苦衷,还望校尉恕罪。”他姿态放得极低。

“孟德公言重了,快请坐。”张圣示意看座,又命亲卫上茶。

曹操落座,也顾不上喝茶,便急切道:“校尉,酸枣之事,想必徐元先生已禀明。董卓西迁,裹挟天子百姓,此乃国难!袁本初畏敌如虎,坐失良机,操……心痛如绞!”他捶打着胸口,真情流露,不似作伪。

张圣不动声色:“盟主既有决断,我等身为部属,自当遵令。”

“遵令?遵何令?坐视国贼逍遥,天子蒙尘之令么?”曹操情绪激动,声音不由得提高了几分,随即意识到失态,强压下来,低声道,“张校尉,你乃当世豪杰,岂不知此乃天赐良机?董卓驱民西行,队伍蔓延百里,首尾难顾,军心涣散!若此时有一支精兵,星夜追袭,纵不能全功,亦可救黎民于水火,挫国贼之锋芒!校尉麾下兵精将勇,器械犀利,若肯出兵,必建奇功!操,愿为前驱!”

他终于道出了来意——是来借兵,或者说,是来拉张圣一同出兵追袭!

张圣心中了然。曹操不甘心错过良机,但他自身兵力薄弱,独木难支,故而想到了如今风头最劲、且同样不被袁绍信任的自己。

“孟德公忠义之心,圣深感敬佩。”张圣沉吟道,“只是……盟主严令,谨守关防,无令不得擅动。圣若私自出兵,恐……”

“校尉!”曹操打断他,目光灼灼,“非常之时,当行非常之事!岂能因袁本初一纸乱命,而误社稷江山?校尉若担心袁绍问责,操可立下字据,此番出兵,皆操一人之意,与校尉无关!所得功劳,尽归校尉!操只求能追随校尉,为国除奸,略尽绵力!”他这话已是将身段放到了尘埃里,甚至愿意担下所有名义上的风险,只为促成此事。

夏侯惇、曹仁在曹操身后,亦是面露恳求之色。

张圣看着眼前这位历史上雄才大略的枭雄,此刻为了一个渺茫的机会,如此低声下气,心中也不禁有些感慨。平心而论,曹操此刻的提议,于公于私,对张圣而言,并非全无好处。若追袭成功,救回部分公卿百姓,缴获物资,声望必将达到顶峰,更能狠狠打击董卓。即便失败,有曹操顶缸,袁绍也难过分追究。

但是,张圣的目光,早已投向了更南方那片广袤而富庶的土地。追袭董卓,收益与风险并存,且很可能与殿后的西凉军主力硬碰硬,消耗自身实力。而南下扩张,风险可控,收益却是实实在在的根基之地!

两相权衡,张圣心中已有决断。

他叹了口气,面露“难色”:“孟德公赤诚,天地可鉴。只是……圣亦有难处。我军连番血战,虽获大胜,然士卒疲惫,伤亡亦需补充。且汜水、虎牢新附,降卒数万,人心未定,圣实不敢轻离。若因圣之冒进,致使二关有失,让董卓有机可乘,则圣百死莫赎矣!”

他这话说得合情合理,既点明了自身困难,又抬出了防守重任,将不出兵的理由归结于客观因素。

曹操闻言,眼中炽热的光芒瞬间黯淡下去,脸上血色褪尽,露出了彻底的失望与灰败。他沉默良久,方才涩声道:“是操……冒昧了。校尉……亦有校尉的考量。”他站起身,身形似乎都佝偻了几分,对着张圣深深一揖,“深夜打扰,操,告辞。”

那背影,透着无尽的落寞与悲凉。

张圣起身相送:“孟德公,世事难两全。或许……另有他途,亦可匡扶汉室。”他这话似是安慰,又似暗示。

曹操脚步顿了顿,却没有回头,在夏侯惇、曹仁的护卫下,黯然离开了大营,消失在浓重的夜色里。

送走曹操,张圣独立帐前,望着他们离去的方向,目光深邃。他知道,经此一事,他与曹操之间,那点微薄的“善缘”恐怕也已耗尽。道不同,不相为谋。他选择了更务实,或许也更“冷酷”的道路。

“传令赵云、黄忠,明日点齐本部兵马,并神机营一部,随我秘密出关南下。目标,陈留!”张圣的声音在夜风中清晰而冰冷。

“徐元、周霆留守虎牢,按计划行事,稳住袁绍派来的那些人。”

“诺!”

战争的走向,历史的车轮,因张圣这一个截然不同的选择,悄然偏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