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孙文在江南的“重大行动”!

这消息像一块巨石投入溥仪本就不平静的心湖。他捏着那份薄薄的急报,指节因用力而微微发白。南方,那个富庶而思想活跃的地方,一直是革命党活动的重要温床。孙文选择在此刻南下,并紧锣密鼓地策划行动,其目标不言而喻——趁他立足未稳,关外战事又起之际,在南方点燃烽火,动摇国本!

不能再被动等待了!必须主动出击,至少要弄清楚孙文的底牌和具体计划!

他立刻返回养心殿,铺开信纸。写给孙文?不,那样太正式,也太慢。他的目光落在了空无一人的殿内阴影处。

“影卫。”他对着空气低声唤道。

没有回应,但他知道,如果影卫在附近,一定能听到。

“朕知道你可能在,也可能不在。”溥仪继续对着空气说道,语气平静,“替朕带句话给孙先生:江南风光虽好,然根基未稳,贸然行事,恐非智者所为。朕愿与先生再谈一次,地点可由先生定,但需在北方。”

他这是在试探,也是警告。试探孙文的真实意图和底线,警告他不要轻举妄动。同时,将可能的会面地点限定在北方,尽可能将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

殿内依旧寂静。溥仪不再多言,将写好的密信封好,放在御案一角。他知道,如果影卫收到,自然会取走。

处理完这桩心事,科技的紧迫感再次涌上心头。后装步枪的研制需要时间,但他现在就需要能够立刻形成威慑、稳定人心的力量!

他的目光再次投向格物院的方向。自行车和步枪是长远之计,那么,有没有什么能更快见效的“奇兵”?

他的手指无意识地在御案上划动着,脑海中闪过无数属于王伟的记忆碎片——工科实验、武器图鉴、历史战例……突然,他手指一顿!

有了!虽然粗糙,虽然简陋,但在眼下这个时间点,绝对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他立刻再次提笔,画下了几个新的、更加简单粗暴的草图。

第一张,是一个巨大的木框,上面绷着厚实的牛皮,牛皮内侧固定着数十个竹筒,竹筒口斜向上方。

第二张,是一个带有握把和简易瞄准具的铁管,尾部连接着一个可以拆卸的、装满铁砂的大号“爆竹”。

第三张,则是一个需要多人操作的、类似大型弩炮的装置,但发射的不是巨箭,而是用绳索捆绑在一起的、点燃引信的炸药包!

“李德全!”溥仪扬声唤道。

“奴才在!”

“立刻将这几张图送到格物院!让他们暂停部分次要项目,集中人手,优先试制这三样东西!”溥仪将草图递过去,语气急促,“告诉鲁大和赵铁柱,这些东西不求精致,只求能用、能量产!越快越好!”

李德全接过草图,虽然依旧看不懂,但不敢多问,连忙小跑着去了。

溥仪画的,是极度简化的“一窝蜂”火箭(类似喀秋莎的原始概念)、大型霰弹枪(镇暴和近距离防御)、以及……原始版本的抛射炸药包装置(攻坚和威慑)!这些东西技术含量极低,以格物院目前的能力,完全可以在短时间内大量制造出来!虽然射程近、精度差、安全性堪忧,但用来装备京城守军和聂宪藩的新军,在防御战和近距离突击中,足以形成恐怖的区域压制火力!尤其是面对可能缺乏重武器的南方新军或会党武装时,更能起到摧枯拉朽的心理震慑作用!

安排完这一切,溥仪才感觉紧绷的神经稍微松弛了一些。他走到窗边,望着南方。孙文,你会如何回应?关外的吴佩孚,又能撑多久?

就在这时,殿外传来聂宪藩求见的声音。

“宣。”

聂宪藩快步走进,脸上带着一丝振奋:“皇上!格物院送来了改进后的子弹和击发机构样品,经过初步测试,哑火率已大大降低!鲁大那边也用新法处理了橡胶,做出的密封圈效果好了不少!还有,您之前吩咐寻找的、能看懂洋文图纸的人,找到了几个,已安排在格物院当差,开始尝试翻译一些基础的机械书籍!”

好消息接踵而至!

虽然都是微小的进步,但聚沙成塔,集腋成裘!科技树的生长,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悄然改变着这个古老帝国的底色。

“很好!”溥仪眼中终于露出了一丝真正的笑意,“告诉工匠们,朕不会亏待任何有功之人!继续加快进度!”

“是!”聂宪藩躬身领命,随即又低声道,“皇上,还有一事。根据眼线回报,肃亲王善耆近日与几个从关外来的商人接触频繁,虽然表面上是谈论皮货生意,但行迹颇为可疑。是否……”

溥仪眼神一冷。善耆果然不死心,还在上蹿下跳。关外来的商人?恐怕是张作霖或者袁克定的信使吧!

“继续盯着,收集证据。”溥仪冷声道,“暂时不要打草惊蛇。朕倒要看看,他们能玩出什么花样!”

他现在手握科技利剑,内有新军整训,外有关外棋局,江南虽有大敌,但也并非没有应对之策。这些内部的蠹虫,正好可以借此机会,一并清理!

“臣明白!”聂宪藩眼中寒光一闪,显然也动了杀机。

殿内烛火摇曳,将一大一小两个身影投在墙壁上,仿佛预示着即将到来的又一场风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