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被内务稽查司“巧妙”释放的日本浪人,如同惊弓之鸟,很快便与他的上级取得了联系。他将“侥幸”获得的“机密情报”——医药研究所防卫松懈、即将进行菌种优化以及朝廷注意力被北疆牵扯的消息,层层上报。

潜伏在京津地区的日本间谍网如同嗅到血腥味的鲨鱼,立刻活跃起来。他们开始频繁地侦察西苑周边的地形、守军换岗规律,并秘密调集人手,策划一场针对研究所的突袭行动,意图抢夺菌种和关键资料。

小德张指挥的内务稽查司和聂宪藩调派的便衣新军,则如同最有耐心的猎手,悄无声息地张开了大网,监控着间谍的一举一动,只等他们自投罗网。

这场围绕着青霉素的暗战,在平静的表象下,已是暗流汹涌。

与此同时,北疆的战火持续燃烧。俄军凭借优势炮火和兵力,不断向野狐岭阵地施加压力。清军虽然依靠“雷霆铳”的奇效和士兵的顽强一次次击退进攻,但伤亡持续增加,弹药消耗巨大,防线承受着极限压力。

“皇上,野狐岭守军弹药告急,尤其是‘轰天雷’和‘雷霆铳’的专用炮弹!俄军炮火猛烈,工事损毁严重,急需增援和物资补充!”王士珍捧着前线发来的急电,语气沉重。

补给!又是补给问题!北疆远离帝国核心区域,交通不便,漫长的补给线极易受到攻击。

“京张铁路修到哪里了?”溥仪猛地问道。

“回皇上,詹天佑大人督修的京张铁路,已铺轨至怀来,距张家口尚有百里,且沿途多山,工程艰巨,短期内难以通车。”徐世昌回道。

远水解不了近渴。溥仪眉头紧锁,必须另想办法。

“传旨!命归化城都统,不惜一切代价,组织民夫驼队,就近向野狐岭输送弹药粮草!另,命山西巡抚,抽调库存军械,经杀虎口古道,火速北运!”

这是动用一切可能的地方力量和传统通道,进行极限补给。

“还有,”溥仪的目光再次投向地图上的铁路线,“告诉詹天佑,京张铁路必须加快进度!朕不管他用什么办法,三个月内,铁轨必须铺到张家口!所需人力、物力,朝廷全力支持!”

他知道,只有铁路这条大动脉真正贯通,帝国对北方边疆的控制力和支援能力才能发生质的飞跃。

战争的压力,如同最强劲的催化剂,逼迫着帝国的每一个环节加速运转。

而在西苑兵工厂,这种“加速”体现在另一个方面。压缩空气项目组在“雷霆铳”取得成功后,受到了极大鼓舞,开始尝试将压缩空气动力应用于其他领域。

他们设计了一种利用压缩空气驱动的、可以连续快速钉入道钉的简易机械,交给了铁路工程局试用,据说能小幅提升铺轨效率。

而更引人注目的进展,来自于化学坊与新建的“帝国第一化工厂”的联动。

化工厂稳定生产的烧碱,除了用于军工和日常化工,李工匠发现,用特定浓度的烧碱溶液处理木材,可以极大地增强木材的防腐和阻燃性能!这一发现,立刻被应用到铁路枕木和军工仓库的建设中。

同时,化工厂电解食盐副产的氯气,虽然大部分还无法有效利用(只能简单用石灰水吸收生成漂白粉),但其强烈的刺激性,也让兵工厂的工匠们萌生了一些大胆的、关于“特种烟雾”的初步构想……

科技的枝丫,在战争需求的滋养下,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着各个可能的方向蔓延、生长。

然而,就在溥仪为北疆战事和铁路建设殚精竭虑之际,小德张带来了一个不好的消息:潜伏的日本间谍似乎异常谨慎,虽然频繁侦察,却迟迟没有动手的迹象。他们似乎在等待一个更完美的时机,或者……是在确认某个信息。

“他们在等什么?”溥仪喃喃自语。他有一种预感,这些日本间谍的目标,或许并不止青霉素那么简单。

与此同时,野狐岭前线再次传来噩耗:俄军投入了一种新式的、射速极快的轻型火炮(可能是早期的速射炮),给守军造成了大量伤亡,一段前沿阵地已经失守!守将请求允许部队后撤至第二道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