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奉天爆炸案的余波如同严冬的寒流,持续侵袭着帝国的中枢。尽管溥仪以强硬姿态明发案情,试图引导舆论,但暗地里的非议和质疑依旧难以平息。朝会之上,虽然无人再敢公然反对宪法大纲,但一种无形的隔阂与紧张感弥漫在君臣之间。

然而,帝国的车轮并未因这次重创而停止转动。在溥仪的严令和巨额内帑资金的支持下,奉天兵工厂的重建计划以惊人的速度启动。来自鞍山的生铁和钢材,来自天津、上海的机器设备,以及从各地征调的工匠,开始源源不断地汇聚到那片尚有余温的废墟上。

负责重建的,是那位在鞍山立下大功的王铁锤。他被火线提拔为奉天兵工厂总办,带着一脸的风霜和更加坚毅的眼神,站在瓦砾堆前,指挥着清理和重建工作。

“都听好了!”王铁锤的声音比以往更加粗粝,却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力量,“皇上信得过咱们,把这么重的担子交给咱们!咱们不能怂!也不能乱!图纸没了,就凭记忆画!机器毁了,就想办法修,想办法造!三个月!老子只给你们三个月,必须让厂子重新冒烟!”

他没有提伤亡,没有提困难,只是下达了死命令。工匠们看着这位从底层一步步爬上来的新总办,看着他眼中那股不服输的狠劲,原本低落的士气,竟被一点点重新点燃。

与此同时,西苑兵工厂内,赵铁柱团队针对“铁牛丙型”暴露出的问题,开始了新一轮的攻坚。他们根据前线反馈,将改进重点放在了悬挂系统和传动机构上。赵铁柱甚至大胆提出了一个设想:能否为“铁牛”加装一种简单的空气过滤器,以减少沙尘对精密部件(相对而言)的损害?这个想法得到了陈明远博士的赞同,他的内燃机团队也在为进气过滤问题头疼,双方一拍即合,开始了联合研究。

科技的韧性,在于它总能在废墟上寻找到新的生长点。

而在遥远的广州,孙文在得知奉天爆炸和周维桢罹难的消息后,沉默了许久。他亲自为周维桢撰写了悼文,并再次利用自己的海外关系,加紧联络和动员更多的理工科留学生归国效力。他甚至将自己募集到的、原本用于革命活动的部分资金,秘密转入了奉天兵工厂的重建账户。这是一种无声的支持,也是一种明确的站队。

更令人意想不到的转机,出现在对爆炸案的调查上。

就在专案组一筹莫展之际,一名在爆炸中侥幸生还、但被严重烧伤的仓库看守,在弥留之际,断断续续地向内务稽查司的探员提供了一个关键线索:他在爆炸前夜,曾看到一个穿着日本浪人服饰、腰挎武士刀的身影,在厂区外围鬼鬼祟祟地徘徊!虽然无法看清面容,但他记得,那浪人的左腿似乎有些微跛!

左腿微跛的日本浪人!

这个线索太重要了!它直接将嫌疑指向了日本人!虽然依旧没有直接证据证明是日本官方所为,但至少指明了调查方向。

消息传回北京,溥仪精神一振。他立刻下令,内务稽查司调动在东北和京津地区的所有力量,秘密排查所有已知的、与日本浪人团体或黑龙会有关的人员,重点寻找左腿有残疾者!

与此同时,他也没有放松对“飞鸟”的追查。奉天爆炸现场出现的“黑影”,与浪人线索之间,是巧合,还是存在某种关联?飞鸟在其中,又扮演了什么角色?

就在这紧张的氛围中,一个看似微不足道,却可能影响深远的变化,正在悄然发生。

由格物院编译刊印的《格物基础》、《算术启蒙》等第一批新式教材,开始在京师的几所试点蒙学堂和八旗官学中试用。这些教材摒弃了部分陈腐的八股内容,加入了简单的自然科学知识和实用算术,虽然引起了部分守旧塾师的抵制,但却深受学童们的欢迎。那些枯燥的“之乎者也”旁边,出现了杠杆、滑轮和阿拉伯数字的图画,仿佛为孩子们打开了一扇窥探新世界的小窗。

养心殿内,溥仪看着关于教材试用的报告,脸上露出一丝疲惫却真实的微笑。他知道,这才是最根本、最漫长的工程。摧毁一个工厂可以很快,但重塑一代人的思想,却需要水滴石穿的功夫。

“告诉格物院,教材的编纂不能停,要继续扩大范围,增加物理、化学、地理等内容。还有,朕之前让你们物色通晓西学、又愿意教书育人的人才,进展如何?”

“回皇上,已初步遴选十余人,多为落第举人或年轻士子,对格物之学颇有兴趣,正在格物院接受短期培训。”

“好。这些人,将来就是新式学堂的种子。”溥仪点了点头。

奉天的废墟上正在孕育新生,科技的枝条在顽强伸展,教育的种子正在悄然播撒。尽管前路依旧黑暗重重,但点点星火,已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固执地亮起。

作者自话:这几章的撰写,把我自己的喜怒哀乐基本上都融入到了这本小说里,忽然的构思与孙文一起创造新的华夏,让我自己都兴奋不已,希望这种大胆的强强联合,也能引起读者大大们的与我一起的共鸣!!!我们的国父孙先生「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既是无奈,也是一种向上的动力,其核心还是让中华民族重新屹立于世界之巅,现在我们找到了共同的希望与可以走通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