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苑兵工厂的扩建区域,如同一个巨大的蜂巢,日夜不停地轰鸣着。新建的化学工坊采用了流水线设计,从硝化棉的制备、胶化、压延到切割、干燥,每一道工序都有专人负责,效率比之前提升了数倍。灰白色的无烟火药条,如同流水般从机器末端吐出,被小心翼翼地封装进防潮的油纸包内。
“皇上,按照新工艺,日产无烟火药已可达五百斤!足以供应前线五千支‘启明一式’每日作战所需!”李振声虽然眼眶深陷,但精神却极度亢奋。他亲手参与并见证了这划时代武器的诞生。
“还不够!”溥仪看着那堆积如山的药包,眼中没有丝毫满足,“山海关前线有数万将士!朕要的是全面换装!产量必须再提升!还有,‘破虏一号’的炮弹发射药,也要尽快完成无烟化改造!”
“奴才遵旨!正在试制颗粒状的无烟发射药,只是这工艺更为复杂……”李振声连忙回道。
“复杂就去攻克!朕不管过程,只要结果!”溥仪斩钉截铁。他知道,每提前一天完成换装,前线的士兵就能少流一些血,胜利的天平就能更倾斜一分。
在皇帝不惜工本的投入和严令下,兵工厂的产能被压榨到了极限。钢铁工坊的转炉日夜喷吐着钢水,除了铸造枪管炮管,也开始尝试轧制更均匀、强度更高的钢板,为那遥远的“铁甲战车”梦想积累着素材。机械加工车间里,新式蒸汽机驱动的镗床、铣床(极其简陋的版本)发出刺耳的噪音,努力提升着零件的精度。
而此刻,远在千里之外的草原上,张龙率领的孤军,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考验。
他们已经深入漠南近半月,依靠着双马的机动和严格的纪律,成功地隐匿了行踪。但漫长的旅途和恶劣的环境,也在不断消耗着这支精锐的力量。干粮即将见底,草料短缺,战马开始掉膘,不少士兵因为水土不服和严寒而病倒。
“将军,再这样下去,不等看到奉天,弟兄们就先垮了!”一名营官看着疲惫不堪的部队,忧心忡忡地对张龙说道。
张龙舔了舔干裂的嘴唇,望着东方隐约的山峦轮廓,那是努鲁儿虎山,越过那里,就进入了张作霖控制的区域。他沉声道:“告诉弟兄们,再坚持一下!皇上在等着我们的消息,山海关的弟兄们在用命给我们创造机会!我们多走一步,胜利就离我们近一步!”
他下令杀掉一些体力不济的战马,充作军粮,并派出最精锐的侦察小队,前出寻找水源和可能的补给点。
就在部队士气最为低落的时候,侦察队带回来了一个意想不到的消息——他们在前方发现了一个小型蒙古部落,部落里囤积着大量的羊群和粮食,而且,守卫十分松懈。
“将军,干了吧!抢了粮食,我们就能直扑奉天!”几个性子急的军官立刻请战。
张龙却犹豫了。皇上严令要隐匿行踪,袭击部落固然能获得补给,但也很可能暴露目标,导致前功尽弃。
他仔细询问了侦察兵关于部落的细节,尤其是旗帜和牧民装扮。当听到部落中飘扬着一种罕见的、带有奇异符号的旗帜时,张龙心中一动。他想起之前皇帝曾给他看过一些密档,其中提到,有些与日本浪人和大陆浪人有勾结的蒙古王公,会使用特殊的标识。
“这个部落……可能不干净。”张龙眼中闪过一丝厉色,“若是寻常部落,我们绕过去。但若是与倭寇有染,那就是资敌!抢了,也算是替皇上清理门户!”
他最终做出了决定:夜袭!速战速决,不留活口,尽可能带走粮食和健壮的马匹,然后立刻转移!
是夜,月黑风高。三千养精蓄锐(相对而言)的清军精锐,如同暗夜中的狼群,悄无声息地包围了那个还在睡梦中的部落。战斗毫无悬念,短暂的抵抗被迅速粉碎,部落中的成年男子几乎被斩杀殆尽,妇女和儿童被集中看管。
清点缴获时,张龙的心跳加速了。他们不仅获得了足以支撑十天的粮食和数百匹好马,更在一个头人的帐篷里,搜出了与日本关东军往来的密信和一批崭新的日制步枪!
这个部落,果然是张作霖和日本人设置在草原上的一个眼线和补给点!
“打扫战场,把所有带不走的帐篷、物资全部烧掉!我们立刻出发!”张龙毫不犹豫地下令。暴露的风险增加了,但他们也得到了至关重要的补给,并且证实了这条迂回路线的可行性,甚至可能误导敌人,认为他们只是一支流窜的马匪。
部队带着缴获,再次消失在黎明前的黑暗中,只是这一次,他们的步伐更加坚定,目标直指努鲁儿虎山隘口。只要穿过那里,奉天就近在眼前!
而此刻的山海关前线,第一批大规模换装无烟火药的部队,已经感受到了脱胎换骨般的变化。更远的有效射程,更高的精度,更快的射速,更少的故障,使得清军在阵地对抗中逐渐占据了压倒性优势。张作霖部的伤亡直线上升,士气愈发低落。
战争的平衡,正在科技的杠杆和奇兵的冒险下,悄然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