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历史军事 > 我也太倒霉了,竟然穿越成了溥仪 > 第162章 紫禁城内的世纪对话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62章 紫禁城内的世纪对话

春日的阳光透过养心殿的玻璃窗,在地板上投下明亮的光斑。溥仪换上了一身较为轻便的团龙纹常服,坐在特意垫高了椅脚的御座上,小手平放在膝盖上,努力维持着庄重的坐姿。只是那悬空的小腿,还是暴露了他的真实年龄。

殿内除了必要的侍卫和李德全,再无旁人。空气中弥漫着一种不同寻常的静谧与凝重。

“皇上,孙文先生到了。”小德张悄无声息地进来,低声禀报。

“宣。”溥仪的声音带着一丝刻意压制的平稳。

脚步声由远及近,孙文穿着一身深色的中山装,步履从容地走进殿内。他比几年前略显清瘦,但眼神依旧锐利,眉宇间带着挥之不去的忧国忧民之色。他站定,依照礼仪,向御座上的孩童微微躬身:“孙文,参见皇上。”

没有行跪拜大礼。这细微的差别,让侍立一旁的李德全和小德张眉头微蹙,但溥仪却仿佛毫无所觉。

“孙先生不必多礼,看座。”溥仪抬了抬手,声音清亮。

太监搬来绣墩,孙文道谢后,坦然坐下,目光平静地看向御座上的小皇帝。他心中亦是波澜起伏。眼前这个孩子,与他想象中的昏聩幼主截然不同。其行事之果决,眼光之长远,手段之凌厉,早已通过新政、科技、战事传遍天下。如今近距离观察,虽面容稚嫩,但那双眼眸中的深邃与冷静,却绝非孩童所有。

“孙先生近年来奔走国事,协调南北,于国有功,朕心甚慰。”溥仪开口,说着套话,但语气真诚。

“文,分内之事,不敢言功。”孙文不卑不亢地回应,“只望能略尽绵薄,助我华夏度过此危难之秋。”

短暂的寒暄后,殿内陷入短暂的沉默。阳光在尘埃中舞动,落针可闻。

溥仪知道,必须由他来打破这层窗户纸。他深吸一口气,决定不再绕圈子。

“孙先生,”溥仪的声音在空旷的大殿里显得格外清晰,“朕知你一生抱负,在于‘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共和,平均地权。”

此言一出,孙文瞳孔微缩,李德全和小德张更是脸色骤变,几乎要出声呵斥这“大逆不道”之言。

溥仪摆了摆手,制止了他们,目光依旧直视孙文:“若在一年前,朕与先生,或许是不死不休之敌。”

孙文沉默着,没有承认,也没有否认。

“然,时移世易。”溥仪继续说道,语速不快,却字字清晰,“先生目睹朕登基以来之所为,可还认为,朕是那固守陈规、甘愿亡国之昏君?可还认为,这大清朝廷,全然无可救药?”

孙文沉吟片刻,缓缓开口:“皇上登基以来,锐意革新,兴格物,练新军,御外侮,确非守成之君可比。然……朝廷积弊已深,官僚腐化,体制僵化,非雷霆手段难以革除。文,对此深有体会。”他指的是陈其美之事,以及他自身在合作过程中感受到的种种掣肘。

“先生所言极是。”出乎所有人意料,溥仪竟然点头认同,“这煌煌大清,外表光鲜,内里却早已被蛀空。朕每日批阅奏章,所见多是欺上瞒下,推诿塞责,结党营私!一套运转了数百年的老旧官僚体系,如同沉重的枷锁,束缚着帝国,让它步履蹒跚,难以应对这千年未有之大变局!”

他越说越是激动,小脸上泛起红晕,竟不由自主地从御座上站了起来,挥舞着小手:“朕厌恶这套体系!朕恨不得将其连根拔起!”

这番石破天惊的话,不仅让孙文愣住了,连李德全等人都吓得魂飞魄散,差点就要跪下来求皇上慎言。

溥仪喘了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重新坐回御座。他看着震惊不已的孙文,一字一句地说道:“孙先生,你追求的共和、民主、民权,在朕看来,并非洪水猛兽。那或许是未来之国策,是唤醒这头沉睡雄狮的良方之一!”

孙文彻底震惊了,他难以置信地看着御座上那个小小的身影。这番话,怎么可能从一个皇帝,尤其是一个满清皇帝口中说出?

“朕不在意这皇冠由谁人来戴!”溥仪的声音带着一种超越年龄的决绝与疲惫,“朕在意的是,这片土地上的百姓,能否安居乐业!我华夏民族,能否重新屹立于世界之巅,不再受列强欺辱!”

他目光灼灼地盯着孙文:“先生,若你我之争,导致内部分裂,战火连绵,最终得益者是谁?是虎视眈眈的日、俄!是伺机而动的列强!届时,莫说共和民主,只怕是国将不国,族将不族!”

孙文默然。这正是他最终选择放弃武力、转向合作的最深层原因。

“所以,朕今日请先生来,并非以君臣之名,而是想以……同道之名,”溥仪选择了一个微妙的词,“与先生开诚布公,谈一谈这国之未来,这体制之变革!”

他伸出小手,指向殿外:“这套旧的官僚体系必须改革!但如何改?是推倒重来,陷入混乱?还是循序渐进,平稳过渡?共和之制虽好,然以我国目前之情势,民智未开,强敌环伺,骤然行之,是否会重蹈法兰西革命之覆辙,陷入无尽动荡?”

“先生你有理想,有蓝图,但在具体施政、管理庞大官僚队伍方面,或许……欠缺一些经验?”溥仪的话说得很委婉,但意思明确。他知道孙文在原时空担任临时大总统时,确实面临着巨大的执政困难。

“而朕,”溥仪指了指自己,“有眼下这个平台,有尚未完全失控的暴力机关,有正在艰难攀爬的科技树,也有……彻底改造这个国家的决心!但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敌人——旧的、腐朽的制度和内外的压迫者!”

“朕需要先生的理想、先生的威望、先生对现代政治制度的理解来帮助朕,打破这旧体系的桎梏!而先生,或许也需要借助朕手中的力量和实践的机会,来验证、调整和完善你的建国方略,为将来真正的民主共和,打下坚实的基础!”

溥仪的声音在殿内回荡,抛出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大胆到极致的提议——在保留帝制外壳的前提下,进行深刻的内政改革,甚至与革命的领袖合作,共同探索国家的未来!

孙文彻底陷入了沉思,内心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皇帝的坦诚超出了他最大胆的想象。这不再是简单的利用或者妥协,而是一种更深层次的、基于现实与理想交织的……合作可能性。

他看着御座上那个目光清澈而坚定的孩子,第一次真正意识到,他面对的,或许不是一个王朝的末代君主,而是一个同样在寻找出路,并且可能走得更远的……同行者。

殿内寂静无声,只有阳光悄然移动。一场关乎国体与道路的世纪对话,在这紫禁城的深处,悄然展开。而这场对话的结果,将可能彻底改变这个古老国度的命运轨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