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皇帝的旨意如同在激流中投入了一颗定锚石,为贾瑄指明了方向,却也带来了更复杂的航程。回到戒备森严的靖安司衙门,贾瑄立即召集核心僚属,于密室之中进行部署。烛火摇曳,映照着众人凝重而坚定的面庞。

“陛下的意思,诸位都清楚了。”贾瑄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惊蛰’之毒,必须根除,然朝局亦不可动荡,东南烽火更需平息。从今日起,我司须双线并进,如鸟之双翼,车之两轮,缺一不可。”

他目光扫过众人,开始点将:

“第一线,由我亲自负责。目标不变,深挖吴国丈案余毒,撬开菊池之口,揪出‘影武者’,查明‘主人’身份!然策略需变,转为‘潜行’。所有调查转入地下,动用‘暗桩’,非必要不惊动目标,避免打草惊蛇,亦减少朝中物议。重点在于梳理菊池入京前后所有可能的社会关系、资金往来,以及……他可能留下的、我们尚未发现的联络方式或密码。” 他特意强调了“尚未发现”四字,目光深邃。

“第二线,”贾瑄看向身旁一位面容精干、目光沉稳的中年官员,“沈主事,由你牵头,组建‘沿海情报分析小组’。抽调司内精通算学、熟悉海事、通晓倭情之精锐,专司梳理从吴府、黄皇商各处查抄的,所有与沿海走私、倭寇往来相关的账册、信件、货单、船引!不仅要理清脉络,更要与兵部转来的东南军报、地方官府呈送的匪情咨文相互印证,找出关联,绘制出一张清晰的‘官、匪、倭、商’勾结网络图!首要目标,锁定‘四海船行’及其关联势力。”

沈主事肃然起身,拱手领命:“卑职明白!定不负大人所托!”

会议散去,靖安司这台庞大的机器开始按照新的指令高效运转。原本略显喧嚣的抓捕行动沉寂下来,取而代之的是档案室内不眠的灯火、密探悄无声息的出没,以及分析室内不绝于耳的算盘声和低语讨论。

也正是在这紧张而有序的氛围中,阿二迎来了他人生中一个重要的转折。

他被沈主事召至沿海情报分析小组所在的一处偏院。院内堆满了从各处查抄来的箱笼,空气中弥漫着陈旧纸张、墨迹以及一丝海货特有的咸腥气。沈主事看着眼前这个眼神清澈、带着几分局促却又难掩坚毅的少年,语气平和:

“阿二,贾大人有令,着你协助本组,整理、归类这些带有异域风格或疑似密码暗记的物件与文书。”他指了指角落里几个标记着“番物”、“密纹”的箱子,“你出身海外,或对此类事物更为敏感。不必有压力,只需将你觉得可疑、奇特、或与你故乡风物相似之物拣选出来,交由专人研判即可。”

阿二的心怦怦直跳,一股热流涌遍全身。他终于不再是那个只能被动接受保护和训练的累赘,他真正开始为这件“大事”贡献自己的力量!

他郑重地行礼:“是!阿二定当尽心竭力!”

接下来的日子,阿二几乎泡在了那堆散发着异域气息的杂物中。有造型奇特的罗盘,有绘制着诡异海图的羊皮卷,有刻满不明符号的金属牌,还有大量使用特殊墨水或隐藏标记的信件、账本。他小心翼翼地拂去尘埃,借助逐渐积累的文字知识,尝试辨认,更多的是依靠直觉和观察。

陈夫子教的识字功底,让他能勉强分辨出一些货物名称和数字;赵武师训练的观察力,则让他对细节格外敏感。他发现,一些来自暹罗、占城的香料木箱上,除了官方火漆,内壁还刻有一种极为细微的三叉戟状标记;几捆据说是苏杭丝绸的货单,其丝绸样本的织法却与他记忆中倭国贵族喜爱的“西阵织”有几分相似。

最让他感到疑惑的,是一本看似普通的《航海针经》。书的材质、印刷皆为大周式样,但其中几页的空白处,用极淡的、近乎无色的颜料,绘制了一些扭曲的线条和点状图案。若非在特定角度的光线下,几乎无法察觉。阿二将这本书单独取出,标记了疑点,呈报上去。

后经组内密码专家鉴定,那些线条和点状图案,竟是一种极为罕见的、基于星辰方位的简易密码,其所指示的几处海域坐标,与军方掌握的、黑风岛近期活动频繁的区域高度重合!而那个三叉戟标记,也被证实是东南沿海一个隐秘销赃团伙的暗号。

这些发现,虽然未能直接揭开“四海船行”的核心秘密,却为摸清黑风岛的补给线和销赃网络提供了宝贵的线索,如同在迷雾中点亮了几盏微弱的航灯。

当沈主事将阿二的贡献在小组内通报,并给予嘉许时,阿二站在众人面前,脸颊因激动而泛红,胸膛剧烈起伏。他紧紧握着拳头,抑制住几乎要脱口而出的呐喊。他不再仅仅是“番奴阿二”,他是靖安司的一员,是能凭借自己的眼睛和头脑,为守护这片土地尽一份力的人。

这种被需要、被认可的感觉,远比任何赏赐都更让他感到振奋和满足。他知道,脚下的路还很长,学习的东西还很多,但他已经看到了方向,并充满了前行的力量。在这条双线并进的征途上,他这颗曾经卑微的种子,终于开始破土发芽,展现出独特的韧性与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