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其他类型 > 重生农家女,逆袭成王妃 > 第10章 帮衬村里(二)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翌日,果然如预料的那般,天光方才大亮,杨家的院门外便又陆续聚起了好些村民。

不同于前日带着谢礼来的那几家,今日来的多是些面带愁苦与期盼的妇人,或是一些半大的小子丫头,远远站着,眼神怯怯地望着杨家那扇已然象征着希望与活路的院门。

她们搓着手,衣衫虽旧却浆洗得干净,脸上带着小心翼翼的讨好,话语间吞吐而犹豫: “他杨婶子……不知……不知铺子里还需人手不?我家那口子力气大,什么脏活累活都能干……”

“刘奶奶……我家二丫头手脚最是麻利,洗碗刷盘、扫地抹桌都成……能不能……”

“仓谷家的,你看……我家小子……”

声音不高,却汇成一股沉重的期盼,压在了杨家人的心头。

杨老太太和杨母等人迎出来,看着这一张张写满生计艰难的脸,心中亦是酸涩,但铺子里确实已不需要更多人手了。

正当大人们斟酌着如何婉拒又不伤乡邻情份时,杨景曦走了出来。

她目光扫过众人,心中已然有了计较。

她先是对杨老太太和杨母低语了几句,两人眼中先是讶异,随即露出赞许的神色。

杨老太太清了清嗓子,向前一步,扬声道:“各位乡亲,老婆子我先谢过大家信得过我们杨家,看得起我们这小铺子。”

人群安静下来,都期盼地望着她。

“只是,”杨老太太话锋一转,面带难色,“这铺子刚开,地方就那么大,实在用不了这许多人手。若是都挤到铺子里去,活计分不过来,工钱也开不起,反倒对不住大家。”

这话如同冷水,浇得众人眼神一黯,脸上顿时没了光彩,有人甚至准备转身离开。

“不过——”杨老太太声音提高,拉回了所有人的注意力,“我家曦丫头,倒想了另一个能让大家都能赚些活钱贴补家用的法子,就看大家愿不愿意吃苦,信不信得我们杨家了。”

众人的目光瞬间聚焦到杨景曦身上。

杨景曦走上前,声音清亮,条理分明:“各位婶子、姐姐,铺子里用不了许多人,但我们铺子每日都需要大量的鸡、鸭、鹅,还有鸡蛋、鸭蛋。光靠我家自己养,或是零散去买,远远不够。我就想着,能不能请咱们村里各家各户,有条件的,都帮忙养一些?”

有人疑惑道:“养是能养……可养多了,卖不出去咋办?镇上的酒楼收得也有限……”

“这就是我要说的关键。”

杨景曦微微一笑,抛出了最诱人也最让人安心的条件。

“但凡咱们村里人养的鸡鸭鹅,只要品相好,健康无病,我们杨家铺子,按市价,全部收!有多少,收多少!绝不压价!”

“全部收?!”

人群顿时骚动起来,脸上满是震惊与狂喜。

这简直是给她们吃了颗定心丸!

“不仅如此,”杨景曦继续道,话语如同暖流注入每个人心里。

“我知道大家手头都不宽裕,买鸡鸭鹅苗也是一笔开销。这样,谁家想养,又暂时拿不出钱买苗的,可以来我家登记。我们先垫钱,统一去买品质好的鸡鸭鹅苗,分发给大家。等日后养大了,卖给我们的时候,再从中扣除当初的苗钱。大家看,这样成不成?”

这简直是天大的好事!

不仅包销路,还预先垫本钱!

村民们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激动得不知如何是好,只会连连道:“成!成!这还有什么不成的!曦丫头,你们家真是……真是活菩萨啊!”

“大家先别急,听我把话说完。”杨老太太适时开口,神色却变得严肃起来,目光扫过众人,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威严。

“这法子是好,但我们杨家把话也说在前头。第一,我们垫钱买的苗,须得精心喂养,不可随意糟蹋了。若是自家不用心,养死了,苗钱还得照赔。第二,喂的食料须得干净,不能拿发霉腐败的东西糊弄,养出的家禽得健康壮实。若是病了或是瘦小,我们铺子可是不收的。第三,既应下了,就得当个正经营生来做,不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她顿了顿,语气放缓,却依旧有力:“咱们丑话说在前头,立下规矩,对大家都好。我们杨家是想帮衬乡邻,但也不是开善堂的,这生意上的事,得按规矩来,大家说是不是这个理?”

这番恩威并施、情理兼备的话,如同一个轻柔却坚定的“巴掌”,让被喜悦冲昏头脑的村民瞬间冷静下来。

纷纷点头称是: “刘奶奶说的是!是该立规矩!”

“您家放心,要是这样我们还不好好养,那还是人吗?”

“对!谁要是坏了良心,不好好养,我们第一个不答应!”

杨老太太见达到了效果,脸上这才重新露出慈和的笑容:“好,既然大家都明白,那便是最好。愿意养的,现在就可以来找军民家的登记,需要多少苗,都说明白。我们尽快去把苗买回来。”

“谢谢刘奶奶!”

“谢谢曦丫头!”

“谢谢杨家!”

感激之声如潮水般涌来,村民们围着杨家人,脸上洋溢着发自内心的笑容和希望。

她们仿佛已经看到了院子里鸡鸭成群,看到了换来的铜钱叮当作响,看到了餐桌上能多一盘油荤,孩子的衣衫能添一件新棉。

这一天,杨家院子里人来人往,热闹非凡。

杨母和大伯母林氏忙着登记造册,统计所需鸡鸭鹅苗的数量。

直到日头偏西,才将最后一位村民送走。

看着那写得密密麻麻的册子,杨老太太长舒一口气,对杨景曦道:“曦儿,你这法子,真是既帮了乡亲,又解决了咱家铺子日后的大难题。只是这前期垫付的苗钱,可不是小数目。”

杨景曦挽住杨老太太的胳膊,笑道:“祖母,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咱们垫了钱,得了稳定的货源,乡亲们得了活路,对咱们杨家只有更感激。这份情谊和人心,是多少钱都买不来的。”

“而且,等家禽养成了,咱们收来做成卤味,赚的远比苗钱多得多。”

杨老太太拍拍她的手,眼中满是欣慰:“道理奶奶都懂。只是你呀,心思之活络,眼光之长远,真是让奶奶又惊又喜啊!”

消息很快传遍全村,那些原本还在观望或因故未能前来的人家,更是懊悔不已,纷纷打听下次是否还能加入。

杨家“仁义厚道”、“不忘本”的名声,在这一刻,达到了顶点。

而杨景曦的声望,也在不知不觉中,超越了年龄和辈分,成为了杨家乃至整个杨家村不可或缺的“主心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