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京城,镇国公府。

沈砚刚用过早膳,正准备出门,一名心腹暗卫便悄无声息地出现,将一封火漆密信呈上。

沈砚拆开信,目光扫过,当看到“亩产逾二十五石(三千余斤)”这几个字时,他脸上的闲适瞬间凝固,瞳孔骤然收缩,捏着信纸的手指猛地收紧!

“这……怎么可能?!”他失声低语,心脏狂跳,几乎要跃出胸腔。他反复将那段话看了又看,甚至怀疑自己是否眼花。

身为镇国公府嫡子,他虽不事农耕,但也深知寻常良田亩产三四石已是丰收,五六石便是顶天!三千斤?这简直是神话传说!

但写信的是他亲手派出的暗卫!其忠诚与严谨毋庸置疑。信中还提到县令周大人已亲自核验……

巨大的震惊过后,是排山倒海般的狂喜和意识到其惊天价值的战栗!此物若真,绝非麻沸散可比!这是真正足以定国安邦、泽被万世的社稷神器!

他再也坐不住,一把抓起信件,甚至连官服都来不及换,只对暗卫丢下一句“备马!”,便风一般冲出府门,翻身上马,朝着皇宫疾驰而去!

此刻的皇宫金銮殿,正值大朝会。

皇帝萧天宸端坐龙椅,听着下方臣子奏报各地政务。殿内庄严肃穆。

突然,殿外传来一阵轻微的骚动,紧接着,值守太监匆匆入内,跪奏:“陛下,镇国公府沈砚沈大人殿外求见,称有十万火急之事禀报!”

众臣闻言,皆是一愣,纷纷露出诧异之色。

沈砚?谁不知道这位国公府嫡子虽领了个闲职,但素来不参与朝会,今日怎会突然跑来,还声称有十万火急之事?

不少大臣眼中露出疑惑甚至一丝轻蔑,觉得这纨绔子弟怕是又来胡闹了。皇帝萧天宸也是微感意外,但他深知沈砚性子,若非真正要紧事,绝不会如此莽撞。

他略一沉吟,道:“宣。”

沈砚快步走入殿中,他一身常服,气息因急促赶路而略显不稳,但神色却异常凝重坚定。

他无视两旁投来的各种探究、怀疑的目光,径直走到御阶之下,躬身行礼:“臣沈砚,叩见陛下!惊扰朝会,臣罪该万死!然确有关乎国本、迫在眉睫之急事禀报!”

“哦?何事如此紧急?”萧天宸沉声问道。

沈砚深吸一口气,举起手中密信,高声道:“陛下!臣刚刚接到卢安县暗卫急报!卢安县辖下临榆镇杨树屯民女杨景曦,试种新粮‘红薯’获得成功,经县令周志远亲自监督丈量土地、挖掘核验,确认其亩产——逾二十五石,即三千余斤!”

“什么?!”

“三千斤?一亩地?”

“荒唐!绝无可能!”

“沈砚,此乃庄严朝堂,岂容你在此胡言乱语,戏弄陛下!”

沈砚的话如同在滚油中泼入一瓢冷水,整个金銮殿瞬间炸开了锅!惊呼声、质疑声、呵斥声此起彼伏!

几乎所有大臣的第一反应都是绝不可能!这简直是天方夜谭,痴人说梦!

户部尚书更是直接出列,厉声道:“陛下!沈大人所言,实乃匪夷所思!臣掌管天下田亩户籍,深知农事之艰!纵是江南最肥沃之上等水田,风调雨顺,精耕细作,亩产亦不过五六石!

三千斤?二十五石?此乃亘古未有之奇谈!臣怀疑,若非当地县令虚报政绩,便是……有人异想天开,欺君罔上!”他说着,目光锐利地扫向沈砚。

兵部尚书也皱眉道:“沈大人,此事太过惊世骇俗,若无确凿证据,岂可轻易禀于御前?”

面对满朝质疑,沈砚毫无惧色,朗声道:“陛下!诸位大人!臣起初亦不敢相信!然此消息来源,乃睿亲王殿下与臣共同派遣至杨景曦身边之暗卫亲笔所书!信中言明,卢安县令周志远已亲自到场,监督全程,确认无误!

周县令为官清正,绝非虚报之人!而那杨景曦,陛下亦知,此前已献上制冰良方、麻沸散,其人所行之事,虽看似不可思议,却每每成真!臣愿以项上人头担保,此讯绝非空穴来风!”

这时,龙椅上的皇帝萧天宸缓缓开口,声音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沈爱卿所言暗卫,确是朕知晓并同意派遣的。”

皇帝一句话,顿时让殿内喧哗为之一静!众人这才意识到,事情恐怕没那么简单。

就在这时,位列武官班首的镇国公沈巍(沈砚之父)大步出列,声如洪钟:“陛下!老臣虽不解农事,但深信吾儿绝非信口开河之辈!更何况此事关乎国计民生,关乎天下百姓能否吃饱肚子的头等大事!无论真假,都必须立刻彻查清楚!若是假的,严惩虚报之人!若是真的……”

老国公的声音因激动而微微提高,“那便是天佑我天启,江山永固之基石!老臣恳请陛下,立刻派遣钦差,快马加鞭前往卢安县杨树屯,实地核查!一刻也不能耽搁!”

礼部侍郎文博远此刻也站了出来,他因父亲文渊先生之事,对杨家颇有好感,更知杨景曦之能,他拱手道:“陛下,镇国公所言极是!臣虽未亲见,但以臣对那杨氏女的些许了解,其确非常人,常有惊人之举。此事宁可信其有,务必查证!若为真,乃社稷之福!”

户部尚书和兵部尚书见状,相互看了一眼,也意识到此事重大,无论真假都必须弄个水落石出。

户部尚书道:“陛下,臣仍对此数据存疑,但正如镇国公所言,必须核查!臣附议!”

兵部尚书也道:“臣附议!若此粮为真,于军粮供应乃是翻天覆地之变革!必须核实!”

皇帝萧天宸看着下方迅速统一意见的重臣,心中早已波澜壮阔。他比任何人都清楚高产新粮的意义!

他猛地站起身,斩钉截铁下令:“好!此事关乎国本,刻不容缓!旨意:着户部尚书李敬忠、兵部侍郎赵志坤、以及沈砚,即刻为钦差正副使,点齐人手,携带朕的旨意,以最快速度前往卢安县杨树屯!

实地考察,亲眼核验那‘红薯’产量!若属实,速速六百里加急回报!若有半分虚假,严惩不贷!沿途各州县,全力配合,不得有误!”

“臣等领旨!”被点名的三人立刻出列跪接旨意。

一场因沈砚匆忙闯入而引发的朝会风暴,最终以三位钦差大臣的紧急派出而暂告段落。

整个天启王朝的权力中心,因远在卢安县一个小村庄里的丰收,而紧张地运作起来。所有人的心,都悬在了那传说中的“亩产三千斤”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