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听风者一顿声泪俱下的控诉,心里依然难以平静。一方面是因为鱼舟创作的歌曲质量太好,产量也不得了。这半个月的时间,月榜前六都是他的歌,还刚发布两首神作。

另一方面,他实在是被鱼舟如此随意地对待自己的高质量作品给气到了。

没这么干的,那感觉就像是,随便扔几首神作出来,你爱听不听,有缘者有的听,无缘者一边凉快去。这是完全不把歌迷放在眼里啊。天才都是这么拽的吗?这是天才的逼格?

“不行,我以后每天得多听三首歌,可千万不能错过了鱼老师的作品,这大哥太任性了,把神作当成彩蛋玩,看你找不找的到。”

京都一座古朴的四合院里,一道身影穿行在回廊之中,急促的皮鞋触击石板路的声音,如同急促的鼓点,回荡在回廊一侧的竹林间,和竹叶沙沙的声响,形成刚柔并济的乐曲。

那黑色的小皮鞋,油光蹭亮,明显是经常打理。那鞋子的主人,身量不高,约摸一米六五,但背脊挺直,军装之下,依然如青竹般清丽。女子不施粉黛,皮肤白皙剔透,眼睛躲在帽檐的阴影之下,只露出小巧挺翘的鼻尖,还有樱桃般的小嘴。

女子留着短发,藏在军帽里,身上带着一股英气,行走得很快,肩膀上的两杠一星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军装笔挺,却依旧藏不住内里的婀娜柔美。

女子手里捧着一个牛皮纸袋,快步走到一栋绿瓦红墙的屋子前,抬起如玉的小手,敲了敲绿色的玻璃镂花木门,然后随手开了门进去。

屋子里坐着一位五十来岁的男子,没有戴军帽,头发有些稀疏,戴着黑框眼镜,镜片很厚,眼镜后面的双目都显得有些失真。肩章上的两杠四星很是耀眼夺目。

男子抬起头,伸手把眼镜往下一拉,注视着进来的人几秒,多了一丝笑容,抬头纹更深刻几分。“林晓晓,怎么?这么快今年的入选曲目就筛选出来了?”

女子把文件袋轻轻放在古朴的书桌上,后退一步站定。“瞿部长,初步筛选的曲目名额已经在这里了,您过目一下。”

瞿部长拿起文件袋打开,抽出几张纸。纸上是一首首歌曲的简介。排在第一首的,赫然是《我的祖国》。瞿部长微微点了点头,继续往下看,表情始终很平静,偶尔微微皱一下眉。直到翻到最后一页,眉头深深皱起。

“这首歌为什么是手写的?刚刚补上去的?”

林晓晓回答道:“五分钟前刚补上去的。”

“《在希望的田野上》?我怎么没有任何印象?”瞿部长有些疑惑,林晓晓手写把这首不知名歌曲加上去的原因。

“这首歌,是一个小时前发布的,我十分钟前听到的,就只能手写加上去了。”林晓晓体型娇小,却站得笔直,声音动听,还带着几分铿锵,小小的身体里仿佛有着强大的能量。

“听了一遍,就加上去了?”瞿部长把目光放回纸张之上。

作曲:鱼舟

作词:鱼舟

编曲:鱼舟,束茂青,

出品方:晚舟音乐工作室。

评价:S级曲目,适合民族,美声,通俗唱法。曲子可作为钢琴,小提琴独奏曲目,且拓展为交响乐的可行性极高。

瞿部长眼睛闪过一道精光,又翻到最前的《我的祖国》,上面的介绍和评估,几乎和《希望的田野上》一模一样,评价也是S级。

而这四张纸,十六首歌曲,只有这两首歌是S级,其他十四首歌只有两首是A,其他都是b。

“林晓晓,你的意思是,这首歌的质量和价值,和《我的祖国》是同一个层次?”

林晓晓又站直了几分。“我个人的评价,就是S级。”

“放出来听听!”

五分钟后,瞿部长站起身来,在屋子里来回踱步。嘴巴里念念有词:“鱼舟!鱼舟!江大的鱼舟。了不得啊,”

“能联系到鱼舟老师吗?”瞿部长问道。

“可以联系到。”林晓晓回答。

“你先联系一下,我们到时候去江大一趟。”

“是。”林晓晓敬了一个军礼,转身离去。

而此时,听风者的围脖评论区,一个个音乐界大拿,陆陆续续发声。

天海音乐学院院长穆云霄: “这首钢琴曲的艺术价值非常高。纯粹钢琴的器乐语言深化了歌曲的意境。利用钢琴那宽广的表现力,将人声无法完全展现的情感层次与夜色氛围渲染得更加细腻、深邃。我们近期会讨论将鱼舟老师的《小夜曲》纳入学校钢琴专业,练习曲目的可行性。”

着名音乐家王大艺:“ 在苏晚鱼小姐的钢琴演绎中,左手持续、均匀的三连音琶音伴奏音型得到了极大的突出。它不再是单纯的背景,而是升华为音乐形象的核心组成部分。

这种音型巧妙地模仿了吉他或曼陀林的拨奏,精准地营造出小夜曲特有的“月下弹唱”的浪漫场景感,为整个作品奠定了宁静而深情的基调。创造出这种独特旋律的鱼舟老师,真的是个音乐天才。平生仅见。”

特级钢琴演奏家肖云:“鱼舟老师运用简单而深刻的和声手法, 作品运用了古典时期清晰、功能明确的和声进行,但其艺术魅力在于鱼舟老师对和声色彩的敏感把握。尤其是在副歌部分,通过大小调式的微妙转换以及属主和弦的经典解决,音乐在稳定中透露出渴望与一丝忧郁,极大地增强了情感的张力与表现力。

我万分希望得到鱼舟老师《小夜曲》的授权,更加希望和鱼舟老师进行合作。”

特级小提琴演奏家封轶宸:“这首曲子的艺术价值还在于其超越具体歌词限制,成为纯粹情感象征的能力。它提炼了人类共通的、关于爱慕、期盼与略带感伤的情愫,并通过极其优美、易于共鸣的音乐语言将其固化下来。它是浪漫主义音乐的典范,其艺术生命力历久弥新。我认为这首曲子更加适合小提琴的演奏,希望能够得到鱼舟老师的授权,十分渴望和鱼舟老师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