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其他类型 > 四合院,我跟国家提出南天门计划 > 第135章 基础工业,轴承为先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35章 基础工业,轴承为先

秋日的阳光透过窗棂,在书桌上投下斑驳的光影。张彬合上那本做了密密麻麻标注的俄文期刊,指尖无意识地在桌面轻轻敲击,脑海中回荡着【精密轴承加工工艺】的每一个细节。

热处理炉的温度曲线控制,磨削砂轮的粒度选择与修整时机,滚道形状的微观几何精度要求,装配环境洁净度对最终性能的影响……这些看似琐碎的技术要点,如同散落的珍珠,被这套系统的工艺知识串联起来,在他脑中形成一幅清晰的精密制造图谱。

他深刻意识到,轴承,这个看似不起眼的机械零件,实则是整个工业体系运转的基石。小到一台电风扇的平稳转动,大到机床主轴的精准定位,重型设备的可靠运行,甚至他构想中那些高速旋转的精密装置,都离不开高品质轴承的支撑。没有精密的轴承,再卓越的设计也只是空中楼阁。

这套来自系统的工艺知识,其严谨性和系统性,远超这个时代国内普遍的水平。它指出的不仅仅是“怎么做”,更是“为什么要这么做”,以及“做不好会有什么后果”。这不仅是技术,更是一种工业思维的启迪。

他拿出那个普通的笔记本,翻到新的一页。他没有直接抄录工艺细节,那太过惊世骇俗。而是以“读书笔记与思考”的形式,结合近期阅读俄文资料的“启发”,记录下几个关键方向:材料均匀性与热处理稳定性的核心作用;超精加工对表面完整性与疲劳寿命的颠覆性影响;清洁装配环境对轴承可靠性的决定性意义;以及建立系统化精度检测与质量控制体系的必要性。

他写得言简意赅,侧重于理念和原则的提炼,隐去了具体的参数和操作步骤。这份笔记,更像是一份高度凝练的技术发展建议书,指向了提升基础工业能力的一个关键瓶颈。他将笔记本合上,与其他书籍整齐地码放在一起,等待着一个合适且安全的时机。

“签到。”完成记录后,他照例启动系统。

【叮!签到成功!恭喜宿主获得:轴承钢冷拔线材(直径3mm,10公斤)】

意识扫过【无限空间】,一卷泛着金属幽光的银亮线材出现在角落。这材料正是实施那套精密加工工艺的基础原料之一。系统似乎正在为他铺就一条从知识到实践的道路,虽然每一步都只是提供了关键节点的一小块拼图。

周末回家,刚进院子,就感受到一股不同以往的喜庆气氛。母亲脸上带着掩不住的笑意,姐姐张芸坐在院里的凳子上,手轻轻抚着尚未显怀的小腹,神情温柔,姐夫站在一旁,憨厚的脸上满是激动和小心翼翼。

“彬子回来了!”母亲看到他,立刻招呼,“快来看,你姐姐又有喜了!刚查出来的!”

张彬微微一怔,随即脸上也露出真切的笑容。他走到姐姐身边:“姐,恭喜。”目光扫过姐姐的气色,运用【终极医术】的观气之法,察觉她气血充盈,胎象平稳,心中安定。

“你这小子,现在可是家里的大功臣。”姐夫用力拍了拍张彬的肩膀,声音因激动有些发颤,“要不是你……要不是你之前帮衬,家里日子没那么快好转,你姐也不能安心养胎。”他指的是张彬之前用补贴和项目津贴改善家里条件,以及那台带来清凉的电风扇。

“姐夫,都是一家人。”张彬摇摇头,看向姐姐,“姐,这段时间多注意休息,别太劳累。”

张芸笑着点头:“知道,你姐夫现在什么都不让我干。”

看着家人洋溢的喜悦,张彬心中也泛起暖意。这种平凡而真实的幸福,是他守护和奋斗的意义之一。

晚饭后,父亲张建国难得没有立刻去休息,而是坐在堂屋,眉头微锁,手里拿着一支卷烟,却没有点燃。

“爸,厂里有事?”张彬察觉到他情绪不高,开口问道。

张建国叹了口气,把烟搁在桌上:“嗯,是有点麻烦。厂里那台关键的龙门铣,最近老是出问题,主轴精度不稳,加工出来的零件废品率飙升。请了机修车间的人看了几次,调整了,好不了两天又犯病。怀疑是主轴轴承磨损了,但换了备件,效果还是不理想。那备件的精度,估计本身就不够。”

他揉了揉眉心:“这批加工任务挺急的,关系到下一个季度的生产指标。再解决不了,耽误了生产,麻烦就大了。”

张彬心中一动。轴承精度……父亲遇到的困境,恰恰印证了他之前的思考。基础零件的质量,直接制约着整个生产体系的效率和水平。

他没有立刻说出自己关于精密轴承工艺的想法,那需要更周密的考虑和更稳妥的渠道。他只是平静地说:“爸,别太着急。既然是精度问题,可能不只是轴承本身,安装调整的方法也许也有关系。我最近看一些国外的技术资料,好像提到过类似的问题。”

张建国看向儿子,目光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期待。他知道儿子现在见识不同往日,虽然觉得远水难解近渴,但还是点了点头:“你有空就帮着琢磨琢磨,厂里那些老师傅,有时候思路是有点僵。”

夜里,张彬回到自己房间。窗外月色清冷,秋虫低鸣。他再次翻开那个记录着精密轴承要点的笔记本,目光落在“清洁装配”和“精度检测”几个关键词上。

父亲的困境,像一块投入湖面的石子。他掌握的知识,与现实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之间,只隔着一层薄薄的窗户纸。但这层纸,该如何去捅破,才能既解决问题,又不引来不必要的关注?他需要找到一个两全其美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