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其他类型 > 四合院,我跟国家提出南天门计划 > 第138章 麻烦上门,巧妙化解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38章 麻烦上门,巧妙化解

几天后的一个上午,张彬正在李教授办公室协助整理一份项目资料,系里的秘书匆匆推门进来,脸上带着一丝紧张:“李教授,张彬同学,外面来了几个人,说是……说是前几天在篮球场发生冲突的家长,要找张彬同学,情绪有点激动。”

李教授眉头立刻皱起,看向张彬。张彬面色不变,放下手中的文件:“教授,我去看看。”

“我跟你一起去。”李教授站起身,语气不容置疑。他如今将张彬视为得意门生和重要项目成员,绝不容许外人随意刁难。

来到系办公室外的走廊,果然看到三四个人等在那里。为首的是一个穿着蓝色中山装、面色阴沉的中年男人,旁边站着一个打扮略显富态、眼神挑剔的妇女,正是那天被张彬制伏的板寸青年的父母。板寸青年本人也跟在后面,低着头,不敢看张彬。还有一个穿着类似工装制服的年轻人,像是跟班。

那中年男人一见张彬,立刻上前一步,语气强硬:“你就是张彬?就是你打伤了我儿子和他几个朋友?”他目光扫过张彬身旁的李教授,稍微收敛了点气焰,但依旧兴师问罪。

李教授挡在张彬前面半步,沉声道:“我是张彬的导师,李振华。有什么事,可以先跟我说清楚。”

“李教授,”中年男人勉强压着火气,“我儿子和他们几个朋友前几天来贵校打球,和这位张同学发生了一点误会,结果被他打成这样!你看看,这身上还有淤青!大学生就能随便动手打人吗?今天必须给个说法!”他指了指自己儿子,那青年配合地龇牙咧嘴,露出胳膊上几点并不严重的青紫。

那妇女也尖声帮腔:“就是!下手这么重,还有没有王法了!必须处分!赔偿!”

张彬静静听着,等他们说完,才向前半步,与李教授并肩,目光平静地看向对方:“几位叔叔阿姨,事情的起因,是您的儿子和他的朋友,强行占据我们同学正在使用的篮球场,并且先动手推搡,导致我们一位同学手腕扭伤。我当时在场,出面劝阻,是您的儿子再次先动手想要攻击我,我出于自卫,才不得已制止了他们。整个过程,在场很多同学都可以作证。”

他的声音清晰平稳,条理分明,没有丝毫慌乱。

“自卫?我儿子那么壮实,你能自卫把他放倒?还一个打好几个?骗鬼呢!”中年男人根本不信,或者说选择性忽略起因。

这时,系主任和负责学生工作的老师也闻讯赶来。了解情况后,系主任态度明确:“事情我们已经初步了解过。冲突的起因在于校外人员强行占场并先动手,张彬同学的行为属于保护同学和正当防卫。至于一个能否制止多人,这与个人是否练习过防身术有关,并不能作为判定过错方的依据。贵方如果坚持认为是张彬同学的责任,我们可以请公安部门的同志来校,调取更多在场师生的证言,依法处理。”

提到公安,那中年男人的气势明显弱了几分。他本意是想凭借社会经验和一些关系来校施压,占点便宜,没想到对方如此强硬,而且逻辑清晰,占住了理。

李教授适时开口,语气缓和但立场坚定:“张彬同学是我校品学兼优的学生,更是国家重点科研项目的参与人员。他的时间和精力非常宝贵,不应该浪费在这种无谓的纠纷上。如果贵方坚持纠缠,影响了学校的正常秩序和重要科研进度,后果恐怕不是你们愿意承担的。”

这番话软中带硬,既抬高了张彬的身份,也点明了事情的严重性。那对父母脸色变幻,他们或许有些小关系,但也知道清华和“国家重点科研项目”的分量,绝非他们能轻易撼动。

板寸青年在后面悄悄拉了他父亲的衣角,低声道:“爸……算了吧,确实是我们先……”

中年男人狠狠瞪了几子一眼,脸上青红交替。他看了看态度坚决的校方领导,又看了看始终镇定自若、眼神清澈却带着一股不容侵犯气息的张彬,知道自己这趟是讨不到好了。再闹下去,恐怕真要去派出所,自己儿子也不占理。

他深吸一口气,强行挤出一个难看的笑容:“……看来,看来确实是孩子们年轻气盛,闹了点误会。既然……既然学校已经调查清楚了,那……那我们就不多打扰了。”他转头对着张彬,含糊地说了一句:“对不住啊,同学,误会了。”

说完,也不等回应,拉着还在嘟囔的妻子和低头缩脑的儿子,匆匆离开了办公楼。

系主任和李教授对视一眼,都松了口气。系主任拍拍张彬的肩膀:“处理得很好,临危不乱,有理有据。”

回到办公室,李教授对张彬说:“社会上形形色色的人都有,以后遇到类似事情,还是要第一时间通知学校,不要独自应对。”

“我明白,谢谢教授。”张彬点头。这次事件让他意识到,仅仅有能力和道理还不够,还需要更周全的“保护色”。比如,李教授和校方的支持,以及“国家重点科研项目参与人员”这个身份,都成为了他有效的护身符。他需要更牢固地将自己嵌入这个体系,获得更多无形的保护。

周末回到四合院,张彬看到杨师傅拿着他那座老旧的座钟在院里发愁。

“杨师傅,钟坏了?”

“唉,老了,不走了。”杨师傅叹了口气,“跟了我几十年,有感情了。找了几家钟表铺子,都说零件老化,修不了。”

张彬接过座钟:“我看看。”

他调动【精密机械工程学】的知识,仔细观察钟表的内部结构,齿轮磨损情况,发条状态。又运用【机械故障诊断与维修手册】的思路,逐一排查可能的问题点。他发现主要是几个核心齿轮轴磨损严重,导致传动卡滞,同时游丝也有些变形。

“问题不大,能修。”张彬说道。他回到自己屋里,从【无限空间】中取出那套“微型精密滚珠轴承”,挑选出几个尺寸合适的,又找出一些之前做小零件剩下的黄铜片。他用简易工具,小心地打磨轴承外圈,制作适配的轴套,替换掉磨损的旧轴,又仔细调整了游丝的形态。

他的手指稳定而灵活,动作精准,仿佛不是在修理一件老旧器物,而是在进行一场精密的机械手术。杨师傅在一旁看着,眼中异彩连连。

一个多小时后,座钟的指针重新开始走动,发出均匀而清晰的“滴答”声。

“好了!”杨师傅惊喜地接过座钟,听着那熟悉的声音,激动得手都有些抖,“好小子!真有你的!这手艺,绝了!”

他看向张彬的眼神,除了之前的欣赏,更多了几分亲近和佩服。这座钟的修复,仿佛也修复了两人之间某种更深层次的联系。

张彬笑了笑,没说什么。帮助杨师傅,既是回报之前的传艺之恩,也是一种心境的沉淀。在应对了外界的麻烦之后,回到这方小院,用自己掌握的技能解决一个具体的问题,让他感到一种踏实和宁静。

他知道,未来的路还长,麻烦或许还会不断,但他会继续打磨自己,无论是技术、武力、心性,还是那层不可或缺的“保护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