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其他类型 > 四合院,我跟国家提出南天门计划 > 第144章 毕业设计,一鸣惊人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44章 毕业设计,一鸣惊人

而此时,张彬的大学生涯也进入了最后的冲刺阶段——毕业设计。这不仅是学业的总结,更是对他几年来知识积累、实践沉淀和思维能力的终极考验。

他没有选择那些看似高大上却可能脱离实际的理论课题,也没有重复之前在李教授项目组已经取得进展的方向。他的目光,落在了那个在红星机械厂实习时,曾隐约困扰过他,也与“南天门计划”基础支撑息息相关的领域——高精度运动控制与测量系统的小型化与智能化。

他的毕业设计课题定为《基于多传感器融合的小型高精度风洞测控系统设计与实现》。这个题目一报上去,就引起了系里几位评审老师的争议。它横跨了机械、电子、自动控制、空气动力学等多个学科,实现难度极大,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要求极高,在当时的本科阶段几乎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李教授看着张彬提交的初步构想,沉吟良久。构想中涉及对微弱信号的提取与抗干扰处理、多通道数据的实时同步与融合算法、精密机械结构的动态响应优化等等,思路之新颖,考虑之周全,远超普通本科生的水平,甚至触及了一些研究生阶段的课题深度。

“你确定要做这个?”李教授放下材料,看向张彬,“难度很大,时间很紧,一旦失败,可能影响毕业评价。”

张彬目光平静:“教授,我想试一试。有些想法,不实践永远不知道能否实现。”

李教授从他眼中看到了熟悉的笃定与沉静,最终点了点头:“好,我支持你。需要什么资源,尽量提。”

课题确定后,张彬进入了近乎闭关的状态。他穿梭于图书馆、实验室、学校的金工车间和电子实验室。脑海中,【精密机械工程学】负责设计稳定可靠的传感器支架和扫描机构;【电子管计算机原理】和新获得的【项目管理基础与方法论】知识,帮助他规划整个系统的电路布局和开发流程;【理论空气动力学(进阶)】确保整个测控系统能满足风洞试验的基本需求;【数值计算方法基础】则为他处理数据融合算法提供了工具。

他将从红星厂学到的那种注重“生产性”和“工艺可实现性”的思维融入设计中,尽可能采用成熟或易于加工的部件,只在核心算法和系统集成上追求创新。他甚至动用了【无限空间】里存放的一些材料,比如那套剩余的微型精密滚珠轴承,用于关键传动部位,确保低摩擦和高精度。

过程并非一帆风顺。传感器信号漂移、电路干扰、机械共振、数据不同步……问题层出不穷。但他拥有【机械故障诊断与维修手册】的排查思路,有【精密轴承加工工艺】对精度的深刻理解,更有【九转不灭体】带来的充沛精力和远超常人的专注力。他常常在实验室一待就是通宵,反复调试,修改代码,优化结构。

陈雪偶尔来看他,给他带些吃的,见他埋首在一堆图纸和零件中,眼神专注得仿佛与外隔绝,便默默放下东西离开,不去打扰。四合院的邻居们也知道他到了关键时期,连许大茂放留声机都调低了音量。

答辩那天,不大的教室里坐满了系里的老师、专家,甚至还有几位闻讯而来的其他系教授和李教授特意邀请的、来自类似红星机械厂单位的观摩人员。大家都想看看,这个名声在外的学生,最终能交出怎样的答卷。

张彬站在讲台上,身后是他搭建起来的实物系统——一个结构紧凑、布线整齐,集成了微型压力传感器、热电偶、位移检测单元和简易扫描机构的测控平台。他打开电源,系统启动,指示灯平稳亮起。

他没有照本宣科,而是直接进入演示环节。连接上一个自制的小型低速风洞(同样是他的设计),启动风机。随着风速变化,大屏幕上实时显示出不同位置的压力分布、温度场变化以及模型微小的姿态振荡,数据刷新流畅,曲线平滑。

他开始讲解设计思路、技术难点和解决方案。从机械结构的动态刚度优化,到模拟信号抗干扰的独特处理电路,再到基于权重自适应算法的多传感器数据融合核心……他的阐述条理清晰,逻辑严密,将复杂的跨学科知识融会贯通。对于评委们的提问,无论是深究理论原理,还是拷问工程细节,他都能迅速理解要害,给出精准而深入的解答,常常引发现场小声的讨论和赞叹。

当最终的性能指标被公布出来——测量精度、响应速度、系统稳定性均远超国内同期同类研究水平,甚至接近国际先进文献报道的某些参数时,整个答辩现场陷入了一片短暂的寂静,随即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结果毫无悬念。张彬的毕业设计被评为特优,其成果被系里作为典范收录。消息迅速传遍校园,甚至引起了校领导的注意。“清华天才”、“跨学科奇才”的名声不胫而走。

之前邀请过他的红星机械厂第一时间发来公函,再次强烈希望他毕业后能分配过去。曾经实习接触过的其他单位,以及一些听闻他名声的研究所、设计院,也纷纷通过各种渠道递出橄榄枝。李教授更是明确表示,希望他继续跟着自己读研究生,参与更核心的国防项目。

毕业分配的去向,瞬间成为众人关注的焦点。张彬一下子被推到了风口浪尖。他面对纷至沓来的机会和赞誉,脸上却不见多少激动,只是平静地处理着各项毕业事宜,仿佛那个在答辩现场引起轰动的并非他自己。

“签到。”在宿舍整理物品时,他照例启动系统。

【叮!签到成功!恭喜宿主获得:项目管理基础与方法论(知识灌输)】

关于项目规划、进度控制、资源调配、风险管理和团队协作的系统知识融入脑海。这个技能看似与他当前的技术研究无关,却仿佛在预示着他未来的道路——不再仅仅是单打独斗的技术尖兵,可能需要协调资源,引领方向。

他看着桌上那厚厚一摞毕业设计资料,心中清楚,这一鸣惊人,既是对过去的总结,更是通往未来的敲门砖。接下来的选择,将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