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其他类型 > 四合院,我跟国家提出南天门计划 > 第168章 化外骨骼助力原型机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68章 化外骨骼助力原型机

神经交互的探索被张彬谨慎地限制在基础信号采集与模式识别阶段,如同在深潭边试探水温,并未急于深入。他深知,过于超前且难以解释的技术,必须等待合适的时机和更坚实的技术基础。与此同时,他脑海中另一项更具现实可行性、并能直接转化为生产力的构思,逐渐成熟并付诸实践——单兵轻量化外骨骼助力系统。

这个想法的萌生,源于他对后勤保障、野外作业乃至未来战场步兵负荷的观察与思考。沉重的物资搬运、长途野外负重行军,不仅极大消耗战士和工人的体力,更会迟滞行动速度,增加非战斗减员和工伤风险。结合脑海中【人体工程学】的精确数据模型、【高级能源电池技术】提供的潜在动力核心、【精密轴承加工工艺】带来的低摩擦传动可能,以及【中级材料学】关于轻质高强材料的认知,一个初步的设计框架在他脑中勾勒出来。

他将这个设想与项目组的机械骨干老周,以及能源小组进行了沟通。老周,这位经验丰富的机械工程师,最初听到“外骨骼”这个陌生词汇时一脸茫然,但当张彬用粉笔在黑板上画出利用杠杆原理和仿生关节结构、辅助人体承重和发力的结构草图时,他的眼睛立刻亮了。

“妙啊!张工!这东西要是成了,咱们后勤的弟兄们能省多少力气!”老周拍着大腿,立刻投入到具体结构设计中。他凭借多年的机械设计经验,参考了张彬提供的关于昆虫腿部结构和哺乳动物脊柱承力特点的描述,优化了支撑杆件的形状和连接点的设计,使其更符合人体运动规律,避免对使用者造成额外负担。

能源小组则在他们成功制备的高能量密度实验电池基础上,尽力优化输出稳定性和封装方式,为计划中的“主动助力”版本提供能量来源。虽然电池的高温问题尚未彻底解决,但在短时间、间歇性工作的原型机上勉强够用。

经过数周的紧张设计与试制,第一台纯机械结构的被动式外骨骼原型机和一台加装了小型电机、齿轮箱和实验电池的简易主动助力版本,摆放在了第七研究所的小型测试场内。

被动式版本主要依靠精心设计的弹簧、杠杆和锁止机构,在使用者行走、弯腰、起身时,储存和释放能量,分担施加在腰背和腿部的负荷。而主动助力版本,则在膝关节和髋关节处增加了小型电机,通过简单的传感器检测人体运动意图,提供额外的辅助推力。

测试当天,钱所长、后勤部门的一位部长,以及两位接到通知前来观摩的军方代表到场。参与测试的,是一名来自后勤运输队、以力气大着称的年轻战士。

战士先试穿了被动式版本。在老周的指导下,他绑好腿部和腰部的束带,调整好支撑杆长度。起初动作还有些僵硬,但走了几步,适应了节奏后,他眼睛一亮。“嘿,感觉轻省了不少!”他尝试扛起一个标准重量的弹药箱,又加了一个。若是平时,这两个箱子足以让他步履沉重,但此刻,他感觉腰腿部的压力被有效分散,行走起来明显轻松。

围观的后勤部长连连点头。

接着是重头戏,主动助力版本。这台原型机显得更复杂,背后背着一个小型电池包。战士穿戴好,启动开关,电机发出轻微的嗡鸣。他走到一堆特意准备的、模拟重型装备的沙袋前,深吸一口气,弯腰,发力。

在电机细微的助力声中,他竟将那需要两人合力才能抬动的重物扛上了肩,虽然依旧显得吃力,脸色涨红,但却是独自一人,踉跄几步后稳住了身形!

“哗——”现场响起一阵低低的哗然。那些被请来观摩的仓库老搬运工、几位负责基建的工程兵代表,甚至那两位一直面色严肃的军方代表,脸上都露出了难以置信的神色。那名战士放下重物,喘着粗气,看着身上的金属框架,眼神里充满了惊奇。

“感觉怎么样?”一位肩章显示级别不低的军方代表上前问道。

“报告首长!很…很带劲!”战士激动地有些语无伦次,“就像后面有人推着俺走,帮俺使劲!就是这玩意有点沉,背后这个包有点热。”

张彬上前解释:“目前还是原型机,材料以现有钢材和铝合金为主,重量和散热是下一步需要优化的重点。电池续航目前也只能支持这种高强度助力约十五分钟。”

另一位技术出身的军方代表仔细查看了关节结构和电机布置,提出关键问题:“张彬同志,这套系统在平坦路面效果显着。如果是在山地、泥泞地或者复杂废墟环境,它的适应性和可靠性如何?能否负载更重的作战装备?”

这个问题直指核心。张彬坦诚回答:“当前设计主要针对相对规整路面的负重行进。复杂地形的自适应平衡、更高负载下的结构强度与动力匹配,是目前被动式和简易主动式结构的瓶颈。我们需要更强劲、更精准的动力输出与控制系统。”

就在这时,脑海中的提示音如期而至。

【叮!签到成功!恭喜宿主获得:液压伺服系统基础】

关于利用液压油作为传动介质,通过精密的伺服阀控制油缸的流量和压力,从而实现大功率、高精度、快速响应的力与运动控制的基础原理涌入脑海。这正是解决当前外骨骼力量不足、控制粗糙问题的潜在钥匙!液压系统能提供远胜于小型电机的输出力,并且具备更好的抗冲击和过载保护能力,虽然会带来重量、噪音和密封等新挑战,但无疑指明了一个更强大的发展方向。

测试结束后,后勤部长紧紧握住张彬和老周的手,连声说这东西要是能普及,意义重大。军方代表则与钱所长和张彬进行了更长时间的交流,留下了联系方式,并表示会“持续关注项目进展”。

张彬在加密笔记本上记录:

“外骨骼原型机初试,验证被动助力与简易主动助力之可行性。军方兴趣浓厚,指向复杂环境与高负载之需求。现有电机与电池系统力有未逮。新获液压伺服原理,或为下一代高功率外骨骼乃至更具潜力之单兵重装系统奠定基石。此物若成,可大幅提升后勤效率与单兵持续作战能力,乃至催生全新战术模式。”

他仿佛看到,未来战场上,士兵身着更先进、更具力量的护甲,背负以往难以想象的负荷,在山地丛林中如履平地。而这条通往“钢铁战士”的道路,已在脚下悄然铺开第一块砖石。